内部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沪深上市公司的研究(附件)
摘 要本文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出发,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样本,通过实证研究2015年和2016年两个年度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会使审计费用增加,跨年度分析后发现,当上市公司修正部分内部控制缺陷后可以降低审计费用。这说明公司减少内部控制缺陷,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降低审计费用。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应该加强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专业素质能力,最终打造长期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Audit fees; Correction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研究现状 1
(三)国外研究现状 2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2
二、理论分析以及研究假设 3
(一)理论分析 3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3
三、研究设计 4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4
(二)研究方法 4
(三)变量含义 4
(四)回归分析模型 6
四、实证分析 7
(一)描述性分析 7
(二)相关系数检验 8
(三)回归分析 9
五、结 论 11
(一)主要结论 11
(二)对策与建议 11
(三)研究不足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且出台了许多关于内部控制的政策,这表明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防范风险、减少舞弊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也为外部审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审查方式。该方式直接影响了审计费用的构成,改变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审计费用的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对审计服务的货币衡量,而且审计费用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研究文献众多,他们普遍发现公司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等是影响审计费用高低的因素 [1]。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的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变化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2]。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变化的学者多数以国外上市公司为样本,针对国内公司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以及修正后,两者分别对审计费用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方式不同
(1)我国上市公司有关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我披露情况
张先美、张春怡(2013)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参考依据,研究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3]。
(2)以构建指标体系的方式来评价内部控制
盖地、盛常艳(2013)通过构造总体评价内部控制目标的方法,研究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45]。
2.研究结论不同
(1)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存在不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张萍、张涛涛(2015)以非金融企业为研究样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得出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但是效果并不显著[67]。
林钟高、徐虹(2017)等运用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分析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性[89]。
(2)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汤晓建、杜东英(2017)认为,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费用就会相对较低,内部控制质量低时,注册会计师会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10]。
(三)国外研究现状
1.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风险有一定的关系
Raghunandan 和 Rama发现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风险存在一定明显的相关关系 [11]。
2.高诉讼风险的法律环境影响审计费用
Khurana ( 2014)研究发现“四大”在美国审计的上市公司具有更低的成本,但在诉讼环境相对宽松的其他国家却没有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四大”的高质量审计并不是由于“声誉保护”,而是源于美国的高诉讼风险法律环境所致[12]。
3.内部控制缺陷是否重大
Hogan和Wilkins发现,与非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相比,企业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和严重控制缺陷时会产生更高的审计费用 [13]。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其一,通过本文的研究,证明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系。
其二,证明内部控制在企业治理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促使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理论知识,而且让企业清楚的了解到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还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计思路。
(2)实践意义
我们可以了解到本文的研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费用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其一,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研究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前后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其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各项规章程序成为统一的整体,可以使企业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为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指出了侧重点。
其三,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越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就会相对较低,从而会适当缩小审计范围,减少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最终构成审计费用的成本就会降低。
二、理论分析以及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审计业务,开展审计工作之后,通常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来确定审计的时间、范围以及程序[14]。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的风险。在风险导向这种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审计风险来调整和分配审计资源。在理论知识中,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构成了重大错报风险[15]。然而,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一定的检查风险,它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同样固有风险对于被审计单位也是不可控的。由此可以看出,存在直接的关系的是控制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会重点关注企业的内部风险,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Audit fees; Correction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研究现状 1
(三)国外研究现状 2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2
二、理论分析以及研究假设 3
(一)理论分析 3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3
三、研究设计 4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4
(二)研究方法 4
(三)变量含义 4
(四)回归分析模型 6
四、实证分析 7
(一)描述性分析 7
(二)相关系数检验 8
(三)回归分析 9
五、结 论 11
(一)主要结论 11
(二)对策与建议 11
(三)研究不足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且出台了许多关于内部控制的政策,这表明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防范风险、减少舞弊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也为外部审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审查方式。该方式直接影响了审计费用的构成,改变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审计费用的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对审计服务的货币衡量,而且审计费用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研究文献众多,他们普遍发现公司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等是影响审计费用高低的因素 [1]。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的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变化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2]。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变化的学者多数以国外上市公司为样本,针对国内公司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以及修正后,两者分别对审计费用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方式不同
(1)我国上市公司有关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我披露情况
张先美、张春怡(2013)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参考依据,研究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3]。
(2)以构建指标体系的方式来评价内部控制
盖地、盛常艳(2013)通过构造总体评价内部控制目标的方法,研究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45]。
2.研究结论不同
(1)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存在不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张萍、张涛涛(2015)以非金融企业为研究样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得出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但是效果并不显著[67]。
林钟高、徐虹(2017)等运用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分析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性[89]。
(2)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汤晓建、杜东英(2017)认为,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费用就会相对较低,内部控制质量低时,注册会计师会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10]。
(三)国外研究现状
1.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风险有一定的关系
Raghunandan 和 Rama发现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风险存在一定明显的相关关系 [11]。
2.高诉讼风险的法律环境影响审计费用
Khurana ( 2014)研究发现“四大”在美国审计的上市公司具有更低的成本,但在诉讼环境相对宽松的其他国家却没有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四大”的高质量审计并不是由于“声誉保护”,而是源于美国的高诉讼风险法律环境所致[12]。
3.内部控制缺陷是否重大
Hogan和Wilkins发现,与非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相比,企业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和严重控制缺陷时会产生更高的审计费用 [13]。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其一,通过本文的研究,证明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系。
其二,证明内部控制在企业治理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促使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理论知识,而且让企业清楚的了解到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还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计思路。
(2)实践意义
我们可以了解到本文的研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费用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其一,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研究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前后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其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各项规章程序成为统一的整体,可以使企业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为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指出了侧重点。
其三,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越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就会相对较低,从而会适当缩小审计范围,减少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最终构成审计费用的成本就会降低。
二、理论分析以及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审计业务,开展审计工作之后,通常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来确定审计的时间、范围以及程序[14]。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的风险。在风险导向这种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审计风险来调整和分配审计资源。在理论知识中,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构成了重大错报风险[15]。然而,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一定的检查风险,它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同样固有风险对于被审计单位也是不可控的。由此可以看出,存在直接的关系的是控制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会重点关注企业的内部风险,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