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以中国人寿为例(附件)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保险业务成为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新渠道,我国保险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重要的保险市场之一。中国人寿作为我国保险企业领先企业之一,在这些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其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盈利能力方面。本文研究中国人寿的基本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查分析法分析影响人寿盈利能力的指标,并对其盈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经营模式、资本结构、制度管理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资本结构的调整,加强资金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制度管理等相应的措施。
目 录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外研究现状 1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2盈利能力分析的理论基础及保险企业的特殊性
2.1盈利能力的概述 4
2.2盈利能力的重要性 4
2.3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 4
2.4保险企业盈利能力的特殊性 5
3对中国人寿的盈利能力分析
3.1中国人寿概况 7
3.2中国人寿的盈利能力分析 7
3.2.1财务指标分析 ....................................................................................................................7
3.2.2非财务因素分析..................................................................................................................8
3.3中国人寿盈利能力的现状分析 8
4中国人寿企业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
4.1营业收入过低 11
4.2资产利用率低 11
4.3创新能力不足 11
4.4制度管理的不足 11
4.5费率的变化 11
5中国人寿企业盈利能力存在问题的改进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1制定新的销售战略 13
5.2加强资产利用率 13
5.3加强技术创新 13
5.4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13
5.5建立偿债保障机制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自1979年开始逐步恢复了保险业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保险行业不断扩大,居民投保意识不断增强。在2009年,我国保费收入达到了1万亿元,保险规模持续加大,保险公司数量也翻了一番。保险行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之一,对于转嫁风险、维持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保险公司的利润,其主要经营目标是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不断增长的高保费相比,我国保险公司的盈利增长以及盈利情况却差强人意,阻碍了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1]。
1.2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正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保险市场之一,我国保险业也逐渐走向信息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由于保险行业在防范风险、稳定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我国大力推进了保险行业的拓展,保险行业也不断地发展壮大[2]。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保险行业的盈利主要是通过“举债”来完成的,因此对保险行业的盈利能力有着不小的考验。作为防范风险的最基本保障,关于保险行业的盈利能力能帮助保险企业增加盈利、控制风险,发挥其应具备的社会作用。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保险行业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全球保险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上,学者对不同国家的保险行业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国家背景下保险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另外的一些学者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影响盈利的因素。
Smith(1970) 结合保险行业的基本特点,对财务分析进行了改进并应用到全球15大保险公司财务分析之中,其研究表明承保利润是保险企业利润的最主要来源,是影响保险企业盈利状况的最直接因素;此外,当保险企业的成本不断增加时,保险企业的盈利也会随之增加,即保险企业需要不断扩大规模来实现盈利。
Robert(2009)对全球主要保险市场的盈利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进行了分析,在对中国保险市场分析时,他指出中国保险市场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集中体现在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保险市场上的占有率十分低,这不利于保险行业的整体发现。外资保险机构只有在不断提高盈利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扩大中国保险市场的份额。
Monte(2008)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了影响保险企业盈利的因素。宏观的包括国家政策。微观的包括利润、资本结构、资本效率以及利润质量等。他同时指出,当前影响企业保险行业盈利能力的方面还包括微观角度,企业需要高度重视。
Roger(2007)与Martin(2007)研究表明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投资而不是保费。Luke(2008)对保险行业盈利模式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认为保险行业的盈利模式与一般企业不同,较为复杂。单纯考虑保费分析盈利较为片面。
1.3.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学者对保险业发展的研究比较丰富,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保费收入上。学者们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影响保费收入增长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我国学者基本达成了共识,即我国保险的发展不能仅仅以保险收入增长为衡量标准(吴定富,2007)。在考察我国保险行业基本情况时,要高度重视企保险企业的盈利能力,它能直接反映保险公司的未来发展动态。
葛成明(2005)研究了保险公司盈利分析体系,并以寿险公司为研究案例。其研究体系表明,当前我国寿险公司存在三个问题,包括周期过长、收支不匹配以及指标不确定太大等。他同时提出借助计算机分析系统是未来保险企业盈利分析的重要手段。
刘汉民(2009)对保险公司盈利情况的分析则集中在会计学角度。通过对会计学上各种指标,他对保险行业的盈利情况考虑了三个方面,来源、秩序性和稳定性。
王石秋(2011)对我国保险企业的利润来源进行了探究,对我国保险企业的盈利来源进行了分析,其研究表明筹资情况是决定我国保险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而一直被认为是最主要来源的保费收入并不是保险企业盈利的最主要推动力。此外,我国保险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较低,随着我国保险资金政策的进一步开放,这种情况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32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