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附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单位稳定运作的基础和前提,它是行政单位一年内资金的分配和安排,具体反映收入和支出,保证职能的顺利履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和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基层因为预算内部控制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问题已经制约了单位的发展。例如,单位预算编制范围不准确,核定方法不科学,约束力较低,单位内部绩效管理不到位等。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预算改革的方向,加强预算内部控制改革仍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部控制体系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财政资金效率具有深远意义。关键词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预算控制
目 录
1 引言 1
2 预算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
2.1 预算控制的概念 1
3 预算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
3.1 财务预算的客观要求 2
3.2 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求 2
3.3 提高业绩的客观需求 2
3.4 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客观需求 2
4 预算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
4.1 预算的编制问题 2
4.2 预算的执行问题 3
5 预算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4
5.1 加强主动预算控制的意识 4
5.2 完善预算流程 5
6 预算内部控制体应该关注的风险点 9
6.1 预算编制阶段 9
6.2 预算批复阶段 9
6.3 预算执行阶段 9
6.4 决算与考评阶段阶段 9
结 论 10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维护公共秩序稳定安宁,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公共服务的特殊组织机构,其运作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预算管理作为内控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贯穿整个单位运作的始终。行政事业单位不像企业单位需要考虑经营问题,内部约束不强,容易出现人员思想松散玩忽职守的现象,再加上有些机构的工作不对外公开,外部监督的作用发挥就收到了限制,所以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推进预算体系的建设,行政事业单位要摒除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旧落后的管理理念,解读国家政策方针,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紧紧跟上财政体制的改革步伐,改变单位长期以往遗留下来、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棘手管理问题,认识不足,解决不足,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行政单位的公共职能。
作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国内的外学者对于预算控制的研究均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看法,本文结合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和需求、参考企业在实行预算控制的过程中总结出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法,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完善的地方,并尝试提出一些实用性建议,期望能够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发展再增添一块铺路石。
2 预算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1 预算控制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根据各个行政单位的职责、任务和单位发展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部控制有广义的预算控制和狭义的预算控制之分。这里所指的预算内部控制指的是广义上的概念,也就是要求行政单位预算控制的内容包涵行政事业单位运作的整个流程。
2.2 预算控制的目的
预算控制的目有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实行预算控制,将贪污腐败扼制在摇篮里;督促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财务状况,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保证财产安全不受损失、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真实存在,有据可查,账务处理规范不随意;保证公共职能的有效发挥[]。缺了预算控制,战略无法落实,绩效没有方向和目标甚至导致整个预算内部控制系统失效。
3 预算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3.1 财务预算的客观要求
虽然大多数内部都能按照财政部颁布的法规,根据单位实际运行情况建立一套相关的内控体系,但是由于部分领导层存在对预算内控认识的不足,构建的体系的过程中考虑不全面,在真正实践起来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形成了一种“养尊处优”的思想,导致形成内控环境差、工作人员对自身岗位责任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财务工作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脱轨的局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弱化、监察部门考核工作浮于表面,监督不到位的现象时常发生,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预算内部控制体系正是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首要工作。
3.2 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求
建立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法律里面也没有关于预算制度的规定,以美国为例,直到1908~1909年,财政收支连续赤字,才促使美国政府在1921年通过了《1921预算审计法案》[],经过这一百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预算控制体系。虽然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通过西方国家以及国内一些优秀企业的实践成果表明,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预算体系能够加快行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进程,从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最大化满足社会需求。
3.3 提高业绩的客观需求
通过提升部门控制开支的意识,实行市场监督以及经济调配的职能,公开政府预算信息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水平,有助于单位增强在社会各方面的施政水平和效率,从而提高单位的公信力。
3.4 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客观需求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一方面了制约了单位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大量耗费了公共资源。通过实施预算控制手段,减少资源浪费并提高其利用率,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4 预算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预算的编制问题
4.1.1 编制仓促不认真
预算编制理应是一个严肃对待的过程。单位应当使用充裕的时间来编制。目前来看不少数行政单位还没有具备一套完整的编制流程,导致人员对流程的理解不一样从而出现编制方式不统一的尴尬局面。此外,预算编制是整个单位稳定运作运行的基石,在单位的预算内部控制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目前大部分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明显低于实际要求,有的短短20天,甚至有的半个月都不到,显然编制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也就意味着没什么可信度而言了,后期的一些工作也没法顺利展开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3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