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适用性研究专业(附件)【字数:11698】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国内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现今的会计环境已经不能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政策完全匹配,历史成本所反映的账面价值严重偏离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针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进行了专门的规范,特别是在计量方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在上市公司中首先应用实施。本文首先详细而具体地阐明了投资性房地产及公允价值模式的内涵,指出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意义;随后基于两个案例分析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和历史成本模式的区别,探究了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适用性;剖析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前景,在强调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整个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后,本文针对当前社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能够有效改良现状的对策。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适用性;存在的问题;对策
目录
0 引言 1
1 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相关文献综述 1
1.1选题的背景 1
1.2选题的意义 1
1.3相关文献综述 2
1.3.1国内文献综述 2
1.3.2国外文献综述 3
2 投资性房地产及公允价值模式的内涵 3
2.1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理解 3
2.1.1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 3
2.1.2公允价值模式的定义 4
2.1.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意义 4
2.2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4
2.2.1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 5
2.2.2投资性房地产特性要求 5
2.2.3公司财务状况及运作环境的改进要求 5
3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适用性分析 5
3.1两种模式的公司举例 6
3.1.1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的公司: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 6
3.1.2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公司: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
3.1.3数据分析 9
3.2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比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3.2.1账务处理的区别 10
3.2.2两种模式对企业财务方面的影响 11
3.3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适用性分析(上海世茂为例) 11
4 公允价值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4.1公允价值模式的现状 13
4.2公允价值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4
5 公允价值模式的改善对策 14
5.1制定和完善公允价值的相关细则 14
5.2适当放宽两种模式的转换条件 15
5.3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15
5.4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力度,防止利润操纵 15
5.5建立房地产信息交流平台 15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适用性研究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房地产的价格的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引入投资性房地产,因此,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公允价值计量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过去信息的历史成本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公允价值有很坚固的理论支持,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计量模式,克服了传统的历史成本的缺陷,本文主要从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的区别以及各自对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公允价值模式的适用性情况。
1 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相关文献综述
1.1选题的背景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飞速的当今时期,会计走向国际化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07年开始,所有上市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新准则的规定。这一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表准则相似度很高而且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引用公允价值,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我国对引入公允价值的态度是谨慎的。
新准则从颁布实施到现在10年间,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有所不足,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因此,本文将对比分析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探究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建议并指明其适用性。
1.2选题的意义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会计方法也在日益更新,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传统会计政策已无法完全契合现今的会计环境,历史成本的机械性特点使其反映的账面价值与实际的市场价值偏离,所以公允价值一定会取代历史成本,这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我国财政部于2007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经济大国之一,中国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备受全球的关注。新准则中对计量模式进行了拓展,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然而十年过去,公允价值模式在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实行时间短、实践经验不足等,采取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仍然屈指可数,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和如何推广公允价值应用就成为了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因此,就很有必要研究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适用性。
1.3相关文献综述
1.3.1国内文献综述
李佳在2014年发表了期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应用研究》,她以金融街为案例,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以及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她指出,公允价值在实际中的运用具有诸多限制及不利因素,比如公允价值评估系统的不完善性、市场信息不够安全透明等因素,为一些企业在计量模式的转换过程中人为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等提供了可能性,另外,公允价值应用成本高、信息收集难度大等因素使得更多的企业避而远之,因此,公允价值模式在我国的普及运用还需要不断完善。
江苏大学硕士张兴于2009年发表论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以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为例》,他指出,尽管2008年之后,很多人都把公允价值作为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是这并不可以直接否定公允价值会计,需要做的是对公允价值的不断改进而不是否定。他的例子是陆家嘴和金融街,通过两个例子分析了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得出结论: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表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完善不成熟,因此在我国来说,公允价值计量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录
0 引言 1
1 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相关文献综述 1
1.1选题的背景 1
1.2选题的意义 1
1.3相关文献综述 2
1.3.1国内文献综述 2
1.3.2国外文献综述 3
2 投资性房地产及公允价值模式的内涵 3
2.1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理解 3
2.1.1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 3
2.1.2公允价值模式的定义 4
2.1.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意义 4
2.2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4
2.2.1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 5
2.2.2投资性房地产特性要求 5
2.2.3公司财务状况及运作环境的改进要求 5
3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适用性分析 5
3.1两种模式的公司举例 6
3.1.1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的公司: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 6
3.1.2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公司: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
3.1.3数据分析 9
3.2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比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3.2.1账务处理的区别 10
3.2.2两种模式对企业财务方面的影响 11
3.3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适用性分析(上海世茂为例) 11
4 公允价值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4.1公允价值模式的现状 13
4.2公允价值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4
5 公允价值模式的改善对策 14
5.1制定和完善公允价值的相关细则 14
5.2适当放宽两种模式的转换条件 15
5.3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15
5.4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力度,防止利润操纵 15
5.5建立房地产信息交流平台 15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适用性研究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房地产的价格的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引入投资性房地产,因此,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公允价值计量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过去信息的历史成本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公允价值有很坚固的理论支持,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计量模式,克服了传统的历史成本的缺陷,本文主要从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的区别以及各自对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公允价值模式的适用性情况。
1 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相关文献综述
1.1选题的背景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飞速的当今时期,会计走向国际化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07年开始,所有上市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新准则的规定。这一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表准则相似度很高而且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引用公允价值,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我国对引入公允价值的态度是谨慎的。
新准则从颁布实施到现在10年间,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有所不足,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因此,本文将对比分析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探究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建议并指明其适用性。
1.2选题的意义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会计方法也在日益更新,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传统会计政策已无法完全契合现今的会计环境,历史成本的机械性特点使其反映的账面价值与实际的市场价值偏离,所以公允价值一定会取代历史成本,这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我国财政部于2007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经济大国之一,中国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备受全球的关注。新准则中对计量模式进行了拓展,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然而十年过去,公允价值模式在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实行时间短、实践经验不足等,采取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仍然屈指可数,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和如何推广公允价值应用就成为了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因此,就很有必要研究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适用性。
1.3相关文献综述
1.3.1国内文献综述
李佳在2014年发表了期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应用研究》,她以金融街为案例,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以及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她指出,公允价值在实际中的运用具有诸多限制及不利因素,比如公允价值评估系统的不完善性、市场信息不够安全透明等因素,为一些企业在计量模式的转换过程中人为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等提供了可能性,另外,公允价值应用成本高、信息收集难度大等因素使得更多的企业避而远之,因此,公允价值模式在我国的普及运用还需要不断完善。
江苏大学硕士张兴于2009年发表论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以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为例》,他指出,尽管2008年之后,很多人都把公允价值作为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是这并不可以直接否定公允价值会计,需要做的是对公允价值的不断改进而不是否定。他的例子是陆家嘴和金融街,通过两个例子分析了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得出结论: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表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完善不成熟,因此在我国来说,公允价值计量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