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穿帮”现象研究沪深股市主板上市公司的分析
摘 要美国在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法案》中正式提出了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强制要求,至此以后,全球范围内开始掀起了关于内部控制建设的浪潮。不仅如此,学术界也逐渐展开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探析。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究竟是什么?其二,内部控制信息缺陷披露会导致怎样的经济后果?本文将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在2014年所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相关的资料,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从而对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情况开展一个全面而深入地探析,从而达到对其初步了解,与此同时,也将2014年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穿帮”现象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假设,从上市公司本身和内部控制及财务报表审计机构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为何产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穿帮”现象,以及穿帮现象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同时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关的几点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本部分主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穿帮”现象背景以及意义进行综述;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穿帮”现象进行多方面分类和系统的阐述;第三部分将对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穿帮”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分析,从而找出为何产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穿帮”现象;第四部分是对穿帮现象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建议和展望。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选题背景 1
1.2意义 2
第二章 “穿帮”现象现状调查 3
2.1“穿帮”现象的定义 3
2.2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分类 3
2.3 “穿帮”现象调查 6
2.3.1“穿帮”公司统计 6
2.3.2“穿帮”类型统计 10
2.3.3“穿帮”程度统计 12
第三章 “穿帮”现象的成因分析 14
3.1“穿帮”现象的成因分析 14
3.1.1 “穿帮”现象成因的理论分析 14
3.1.2 “穿帮”现象成因的调查分析 14
第四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2.3.1“穿帮”公司统计 6
2.3.2“穿帮”类型统计 10
2.3.3“穿帮”程度统计 12
第三章 “穿帮”现象的成因分析 14
3.1“穿帮”现象的成因分析 14
3.1.1 “穿帮”现象成因的理论分析 14
3.1.2 “穿帮”现象成因的调查分析 14
第四章 “穿帮”现象的经济后果 17
4.1“穿帮”现象的经济后果分析 17
4.1.1公司角度分析 17
4.1.2投资者角度分析 17
4.1.3外部审计角度分析 18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19
5.1结论 19
5.2建议 19
结束语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选题背景
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以及国内,国外的大型上市公司,比如:世通,施乐公司,我国的四川长虹,中航油等相继发生财务丑闻使得内部控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在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法案》掀起了一股内部控制信浪潮。我国沪深两市在2006年也相继颁发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行。该指引为我国建立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如何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更加的有效指引了方向,同时该指引也指出上市公司董事会要同时披露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信息,此外,也鼓励一些有条件的上市公司能够单独出具会计师事务所的鉴证意见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08年4月,国家五部委:财政部、银监会、审计署、保监会、证监会也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从2009年7月1日开始在我国范围内的上市企业实施。该基本规范鼓励和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在其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与其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因此,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内控信息披露方面的探析,围绕内控信息披露展开的一系列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究竟是什么?其二,内部控制信息缺陷披露会导致怎样的经济后果?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截至2015年4月30日,共有 2613家上市公司201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除去新中基公司没有如期披露公司的年报以外,其余2612家上市公司都按时披露了2014年公司的相关内部控制报告和年度报告。在主板上市公司中,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共有77家公司,其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有4家,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共有53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有20家。同时根据该报告还可以看出,目前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境内的上市公司范围内:其一,内部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没有达到相关规定的规范以及要求,具体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格式以及其内容未达到相关要求、内控评价范围的披露还不够规范、内控缺陷以及其整改情况披露不充分、使用强调意见事项段不够规范、出具的内控审计意见不够适当;其二,内部控制的审计信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其他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内容出现了不一致,具体主要包括内控审计报告与年度报告的信息产生了不一致、内控评价报告与年度报告之间的信息未能够相互得以印证、内控评价报告与内控审计报告信息产生的不一致。由证监会发布的会计监管报告可知,监管层已经注意到了上市公司范围内开始出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一致的现象。如何消除这种不一致的现象,规范信息披露行为,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14年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相关的资料,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从而对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情况开展一个全面而深入地探析,从而达到对其初步了解,与此同时将2014年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穿帮”现象进行多方面的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假设,从上市公司本身和内部控制及财务报表审计机构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为何产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一致现象,即本文所说的现象。找出不一致现象的原因,以及不一致现象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1.2意义
目前,国内国外学术界把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探析重点聚焦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其二,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亦关注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但是除了Ittonen(2010)在探析投资者对内控缺陷的反应时注意到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管理层自评报告之间的不一致之外,其他文献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来自于不同信息源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能存在不一致。从证监会《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之一就是“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其他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内容出现的不一致现象”(2015年10月23日)。而这种不一致也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全面、系统地研究这种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不一致现象的现状、成因、经济后果以及相应的治理对策,既能够更进一步帮助提升我们对企业内控信息披露行为的认知程度,使得我们更加充分的了解企业内控信息的披露质量,亦可以为监管层、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等相关市场主体提供实践指导,对进一步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于保证投资者权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章 “穿帮”现象现状调查
2.1“穿帮”现象的定义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选题背景 1
1.2意义 2
第二章 “穿帮”现象现状调查 3
2.1“穿帮”现象的定义 3
2.2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分类 3
2.3 “穿帮”现象调查 6
2.3.1“穿帮”公司统计 6
2.3.2“穿帮”类型统计 10
2.3.3“穿帮”程度统计 12
第三章 “穿帮”现象的成因分析 14
3.1“穿帮”现象的成因分析 14
3.1.1 “穿帮”现象成因的理论分析 14
3.1.2 “穿帮”现象成因的调查分析 14
第四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2.3.1“穿帮”公司统计 6
2.3.2“穿帮”类型统计 10
2.3.3“穿帮”程度统计 12
第三章 “穿帮”现象的成因分析 14
3.1“穿帮”现象的成因分析 14
3.1.1 “穿帮”现象成因的理论分析 14
3.1.2 “穿帮”现象成因的调查分析 14
第四章 “穿帮”现象的经济后果 17
4.1“穿帮”现象的经济后果分析 17
4.1.1公司角度分析 17
4.1.2投资者角度分析 17
4.1.3外部审计角度分析 18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19
5.1结论 19
5.2建议 19
结束语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选题背景
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以及国内,国外的大型上市公司,比如:世通,施乐公司,我国的四川长虹,中航油等相继发生财务丑闻使得内部控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在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法案》掀起了一股内部控制信浪潮。我国沪深两市在2006年也相继颁发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行。该指引为我国建立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如何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更加的有效指引了方向,同时该指引也指出上市公司董事会要同时披露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信息,此外,也鼓励一些有条件的上市公司能够单独出具会计师事务所的鉴证意见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08年4月,国家五部委:财政部、银监会、审计署、保监会、证监会也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从2009年7月1日开始在我国范围内的上市企业实施。该基本规范鼓励和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在其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与其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因此,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内控信息披露方面的探析,围绕内控信息披露展开的一系列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究竟是什么?其二,内部控制信息缺陷披露会导致怎样的经济后果?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截至2015年4月30日,共有 2613家上市公司2014年在沪深两市上市,除去新中基公司没有如期披露公司的年报以外,其余2612家上市公司都按时披露了2014年公司的相关内部控制报告和年度报告。在主板上市公司中,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共有77家公司,其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有4家,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共有53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有20家。同时根据该报告还可以看出,目前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境内的上市公司范围内:其一,内部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没有达到相关规定的规范以及要求,具体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格式以及其内容未达到相关要求、内控评价范围的披露还不够规范、内控缺陷以及其整改情况披露不充分、使用强调意见事项段不够规范、出具的内控审计意见不够适当;其二,内部控制的审计信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其他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内容出现了不一致,具体主要包括内控审计报告与年度报告的信息产生了不一致、内控评价报告与年度报告之间的信息未能够相互得以印证、内控评价报告与内控审计报告信息产生的不一致。由证监会发布的会计监管报告可知,监管层已经注意到了上市公司范围内开始出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一致的现象。如何消除这种不一致的现象,规范信息披露行为,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14年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相关的资料,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从而对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情况开展一个全面而深入地探析,从而达到对其初步了解,与此同时将2014年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穿帮”现象进行多方面的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假设,从上市公司本身和内部控制及财务报表审计机构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为何产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一致现象,即本文所说的现象。找出不一致现象的原因,以及不一致现象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1.2意义
目前,国内国外学术界把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探析重点聚焦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其二,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亦关注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但是除了Ittonen(2010)在探析投资者对内控缺陷的反应时注意到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管理层自评报告之间的不一致之外,其他文献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来自于不同信息源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能存在不一致。从证监会《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之一就是“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其他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内容出现的不一致现象”(2015年10月23日)。而这种不一致也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全面、系统地研究这种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不一致现象的现状、成因、经济后果以及相应的治理对策,既能够更进一步帮助提升我们对企业内控信息披露行为的认知程度,使得我们更加充分的了解企业内控信息的披露质量,亦可以为监管层、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等相关市场主体提供实践指导,对进一步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于保证投资者权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章 “穿帮”现象现状调查
2.1“穿帮”现象的定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