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
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20191210090611]
摘 要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达和飞速发展的新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而税收政策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更是很大程度上的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随着对税收政策的不断重视,政府提出了多种富有成效的财政税收措施来巩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平稳进步。话虽如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税收政策体系的建立也相应地不够完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正因如此,分析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体系,用以更好得推动其发展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本文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为主要分析载体,第一要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作出界定,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研究了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和建议,力求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并实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
目 录
1.引言 4
1.1 研究背景 4
1.2 研究目标 5
1.3 研究方法 5
1.4 文献综述 6
1.4.1 国外研究现状 6
1.4.2 国内研究状况 6
2.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7
2.1 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7
2.2 税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8
2.2.1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外部性 8
2.2.2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8
2.3 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9
2.3.1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决定其需要政府介入 9
2.3.2 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 9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10
3.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10
3.2 我国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11
3.2.1 增值税方面 12
3.2.2 营业税 12
3.2.3 企业所得税方面 12
3.2.4 个人所得税方面 13
3.3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13
3.3.1 税法体系不够完善 13
3.3.2 税法优惠形式较单一 14
3.3.3 风险投资的优惠机制不够完善 14
3.3.4 对高科技人才培养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 14
4.对我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优化和建议 14
4.1 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法律体系 14
4.2 促进税收优惠方式的多样化 15
4.3 完善风险投资的优惠机制 15
4.4 增加对高新技术人才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 16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科技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高新技术产业更是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存在着正外部性和风险性的特征,其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各国的实践也证明,税收政策确实能够有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为此制定了各种政策,以此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中,税收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税收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这些政策较分散,联系性差,缺乏协调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税收政策系统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注重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体系,为其提高良好的法律环境,以此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对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借鉴,在此基础上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提出建议,为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具体来说,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综述,以及对相关理论的分析来说明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如何?通过对我国实际状况的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应的税收政策体系也不够完善,其阻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良?本文对此作出分析并提出以下几个建议: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法律体系;促进税收优惠方式的多样化;完善风险投资的优惠机制;增加对高新技术人才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
1.3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收集大量有关的期刊和书籍,登录相关网站收集最新的数据和信息,熟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二,归纳法。对以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通过对其分析和研究总结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比较分析法。分析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并与国内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此提出完善国内在此方面税收政策的建议。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早,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也相应较早。传统的经济学一直注重研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R&D投入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并分析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各国都意识到R&D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对高新技术产业的R&D投入。有数据表明,在1981年至1985年间,美国对企业投入科技研发的税收优惠总额高达70亿美元,而仅在1997年到1999年的两年间,这一数据更是高达22.4亿美元。在90年代初期,欧洲共同体对企业投入科技研发的税收优惠总额也高达10亿美元。
在高新技术方面,熊彼特研究创立了创新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只有转化为经济效益时才能称之为创新,其代表模型包括需求拉动模型,技术推动模型等,在分析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方面,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作为变量的是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创新。N.Rosenberg认为,技术进步是使同样资源量的产量增加,因此,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内在是有其共同之处的。
在对R&D投入的税收优惠作用方面,国外的众多研究者持不同观点。以Mansfield(1986)为首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对R&D投入的税收优惠起不到实质性的激励作用,对企业的科技研发影响较小。另外一些研究者持有不同观点,以Baily(1992)为首的一些学者认为,对R&D投入的税收优惠能够对科技的研发投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力。Mansfield和Switzer(1985)以加拿大55家厂商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示例:对R&D投入的税收优惠有一定的作用,但激励效果不明显;另外,研发投资递减对大企业的影响很小。Berger(1993)以美国的263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通过对近十年的资料分析,得出:研发投资抵减使用变动的系数显著大于零,表示税收诱因可以刺激研发投资;另外,平均而言,1981-1989年使用该投资抵减可使用研发密集度增加2.9%,而1982一1985年抵减率最高的期间则可增加8.5%。
从总体上看,虽然各个学者与各种理论对税收政策激励作用的观点有所不同,但各项研究表明,税收政策能够有效激励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4.2 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的研究主要为宏观的分析和政策的介绍,而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及企业R&D投入研究较少。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包括分析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性,我国科技税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国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借鉴等。
在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效应方面,国内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其结果也不尽相同,研究内容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所得税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影响显著;第二,增值税作为流转税中的主要税收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冯晓兵(2004)以台湾的201家企业为样本,对这些企业1995年至199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以R&D投入、营销费用、营业收入增长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为控制变量,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税收抵减对EVA(经济增加值)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第二,税收抵减对MVA(市场增加值)也有极大的影响;第三,税收抵减对ROA(资产收益率)极具影响;第四,税收抵减对ROE(净资产收益率)具部分显著影响效果;第五,EVA对样本企业MVA具显著正相关。这项研究表明,政府实施的收税抵减政策对企业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由此可见,国内对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R&D投入的研究深度有限,且并未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因而很难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其研究成果也能从不同程度给本文一定的启发。
2.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1 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高新技术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早出现在美国1971年出现的《技术与国际贸易》中。目前,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的认定不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为:高新技术是指在所处时代处于科技发展前沿,具有领先性,开拓性能够积极产出经济社会效益的技术。
由于对高新技术的概念界定不一,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也没有定论。美国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投入大量资金来研究和开发,技术进步迅速的产业;日本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以当代尖端技术和下一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技术群。而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是利用高新技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提供高新技术劳务的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2.2 税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好机制,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尽管企业作为自身技术创新的主体,但由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导致市场失灵的存在,就需要借助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引导其发展,下面就从企业技术创新的两个特征来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2.1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外部性
萨缪尔森认为,外部效应是“一个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收益”。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为社会所带来的效益超过其为本身所带来的收益。然而,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的目标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并非为社会带来福利或实现其社会效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
因此,要想减弱市场失灵带来的后果,就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而在政府的各种经济手段中,税收政策的执行成本相对最小,其调节效果也最明显。由此可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来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支出,增加企业的收益,进而提高其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2.2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本身具有实验性质,其过程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企业的新技术是否能做到安全可靠,切实可行;其运用新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是否能保证其高质量,是否能适销对路;其新技术的运用为其节约的成本,带来的收益究竟有多大,这些都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由此可见,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降低其风险,而税收政策是国家控制企业风险的主要手段。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降低企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2.3 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2.3.1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决定其需要政府介入
第一,高新技术产品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非排他性是指产品产出后可以供所有人享用;非竞争性是指同一产品在一个消费主体享用的同时也可为其他消费主体所享用。作为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主体,都希望“搭便车”来免费享用公共产品,而不会主动提供公共产品,很多企业不肯投入大量资金花费大量成本去开发研究新技术,这就导致公共产品市场供给严重不足。
第二,高新技术产品大都存在着一定的外溢性。外溢性是指一种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的生产消费活动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这种生产或消费活动的主体并不因此得到相应的奖励或惩罚。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所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或生产发明的新产品一旦投入市场,就不可避免被其他企业所学习和效仿,最终导致全社会的利用,而这对新技术或新产品的研发者来说并非是自愿的,因为其无法因此收回自身创新的成本,这就打击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发展。
摘 要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达和飞速发展的新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而税收政策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更是很大程度上的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随着对税收政策的不断重视,政府提出了多种富有成效的财政税收措施来巩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平稳进步。话虽如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税收政策体系的建立也相应地不够完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正因如此,分析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体系,用以更好得推动其发展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本文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为主要分析载体,第一要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作出界定,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研究了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和建议,力求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并实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
目 录
1.引言 4
1.1 研究背景 4
1.2 研究目标 5
1.3 研究方法 5
1.4 文献综述 6
1.4.1 国外研究现状 6
1.4.2 国内研究状况 6
2.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7
2.1 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7
2.2 税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8
2.2.1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外部性 8
2.2.2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8
2.3 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9
2.3.1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决定其需要政府介入 9
2.3.2 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 9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10
3.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10
3.2 我国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11
3.2.1 增值税方面 12
3.2.2 营业税 12
3.2.3 企业所得税方面 12
3.2.4 个人所得税方面 13
3.3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13
3.3.1 税法体系不够完善 13
3.3.2 税法优惠形式较单一 14
3.3.3 风险投资的优惠机制不够完善 14
3.3.4 对高科技人才培养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 14
4.对我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优化和建议 14
4.1 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法律体系 14
4.2 促进税收优惠方式的多样化 15
4.3 完善风险投资的优惠机制 15
4.4 增加对高新技术人才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 16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科技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高新技术产业更是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存在着正外部性和风险性的特征,其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各国的实践也证明,税收政策确实能够有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为此制定了各种政策,以此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中,税收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税收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这些政策较分散,联系性差,缺乏协调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税收政策系统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注重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体系,为其提高良好的法律环境,以此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对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借鉴,在此基础上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提出建议,为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具体来说,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综述,以及对相关理论的分析来说明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如何?通过对我国实际状况的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应的税收政策体系也不够完善,其阻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良?本文对此作出分析并提出以下几个建议: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法律体系;促进税收优惠方式的多样化;完善风险投资的优惠机制;增加对高新技术人才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
1.3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收集大量有关的期刊和书籍,登录相关网站收集最新的数据和信息,熟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二,归纳法。对以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通过对其分析和研究总结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比较分析法。分析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并与国内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此提出完善国内在此方面税收政策的建议。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早,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也相应较早。传统的经济学一直注重研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R&D投入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并分析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各国都意识到R&D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对高新技术产业的R&D投入。有数据表明,在1981年至1985年间,美国对企业投入科技研发的税收优惠总额高达70亿美元,而仅在1997年到1999年的两年间,这一数据更是高达22.4亿美元。在90年代初期,欧洲共同体对企业投入科技研发的税收优惠总额也高达10亿美元。
在高新技术方面,熊彼特研究创立了创新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只有转化为经济效益时才能称之为创新,其代表模型包括需求拉动模型,技术推动模型等,在分析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方面,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作为变量的是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创新。N.Rosenberg认为,技术进步是使同样资源量的产量增加,因此,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内在是有其共同之处的。
在对R&D投入的税收优惠作用方面,国外的众多研究者持不同观点。以Mansfield(1986)为首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对R&D投入的税收优惠起不到实质性的激励作用,对企业的科技研发影响较小。另外一些研究者持有不同观点,以Baily(1992)为首的一些学者认为,对R&D投入的税收优惠能够对科技的研发投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力。Mansfield和Switzer(1985)以加拿大55家厂商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示例:对R&D投入的税收优惠有一定的作用,但激励效果不明显;另外,研发投资递减对大企业的影响很小。Berger(1993)以美国的263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通过对近十年的资料分析,得出:研发投资抵减使用变动的系数显著大于零,表示税收诱因可以刺激研发投资;另外,平均而言,1981-1989年使用该投资抵减可使用研发密集度增加2.9%,而1982一1985年抵减率最高的期间则可增加8.5%。
从总体上看,虽然各个学者与各种理论对税收政策激励作用的观点有所不同,但各项研究表明,税收政策能够有效激励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4.2 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的研究主要为宏观的分析和政策的介绍,而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及企业R&D投入研究较少。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包括分析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性,我国科技税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国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借鉴等。
在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效应方面,国内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其结果也不尽相同,研究内容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所得税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影响显著;第二,增值税作为流转税中的主要税收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冯晓兵(2004)以台湾的201家企业为样本,对这些企业1995年至199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以R&D投入、营销费用、营业收入增长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为控制变量,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税收抵减对EVA(经济增加值)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第二,税收抵减对MVA(市场增加值)也有极大的影响;第三,税收抵减对ROA(资产收益率)极具影响;第四,税收抵减对ROE(净资产收益率)具部分显著影响效果;第五,EVA对样本企业MVA具显著正相关。这项研究表明,政府实施的收税抵减政策对企业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由此可见,国内对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R&D投入的研究深度有限,且并未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因而很难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其研究成果也能从不同程度给本文一定的启发。
2.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1 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高新技术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早出现在美国1971年出现的《技术与国际贸易》中。目前,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的认定不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为:高新技术是指在所处时代处于科技发展前沿,具有领先性,开拓性能够积极产出经济社会效益的技术。
由于对高新技术的概念界定不一,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也没有定论。美国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投入大量资金来研究和开发,技术进步迅速的产业;日本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以当代尖端技术和下一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技术群。而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是利用高新技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提供高新技术劳务的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2.2 税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好机制,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尽管企业作为自身技术创新的主体,但由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导致市场失灵的存在,就需要借助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引导其发展,下面就从企业技术创新的两个特征来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2.1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外部性
萨缪尔森认为,外部效应是“一个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收益”。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为社会所带来的效益超过其为本身所带来的收益。然而,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的目标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并非为社会带来福利或实现其社会效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
因此,要想减弱市场失灵带来的后果,就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而在政府的各种经济手段中,税收政策的执行成本相对最小,其调节效果也最明显。由此可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来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支出,增加企业的收益,进而提高其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2.2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本身具有实验性质,其过程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企业的新技术是否能做到安全可靠,切实可行;其运用新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是否能保证其高质量,是否能适销对路;其新技术的运用为其节约的成本,带来的收益究竟有多大,这些都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由此可见,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降低其风险,而税收政策是国家控制企业风险的主要手段。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降低企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2.3 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2.3.1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决定其需要政府介入
第一,高新技术产品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非排他性是指产品产出后可以供所有人享用;非竞争性是指同一产品在一个消费主体享用的同时也可为其他消费主体所享用。作为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主体,都希望“搭便车”来免费享用公共产品,而不会主动提供公共产品,很多企业不肯投入大量资金花费大量成本去开发研究新技术,这就导致公共产品市场供给严重不足。
第二,高新技术产品大都存在着一定的外溢性。外溢性是指一种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的生产消费活动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这种生产或消费活动的主体并不因此得到相应的奖励或惩罚。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所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或生产发明的新产品一旦投入市场,就不可避免被其他企业所学习和效仿,最终导致全社会的利用,而这对新技术或新产品的研发者来说并非是自愿的,因为其无法因此收回自身创新的成本,这就打击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