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杨陵区支行信贷风险与防范

摘 要目前,国内邮政储蓄银行的信用风险控制在系统和控制技术方面都处于建设阶段。 它在方法和概念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 作为一家信用金融机构,银行已经确定它们具有很强的内在风险,无法有效预防和控制信用风险。 它也无法适应国内外竞争的更高层次和水平,改善信用风险控制,加强信用风险控制的改革和创新。它已成为国内邮政储蓄银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深入了解了邮政储蓄银行杨陵区支行的各项风险管理及相关的理论内容, 并且在综合论述的时候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因此,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杨陵区支行的各种信用风险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依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标准作为重要依据。 有效解决杨陵区支行存在的各类不良贷款为关键内容,邮政储蓄银行杨陵区支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促进了邮政储蓄银行杨陵区支行内部控制的发展,并在市场发展中发展了监督管理体系和各项安全保障。
Key words: Control;Innovation;Credit risk;Measures to prevent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2.3 文献述评 3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4
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杨陵区支行信贷风险分析 5
2.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杨陵区支行信贷现状 5
2.2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杨陵区支行信贷风险类型 6
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杨陵区支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7
3.1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 7
3.2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足 7
3.3分支行的操作不规范 8
3.4信贷风险理念不先进 8
4.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杨陵区支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9
4.1优化银行内部结构 9
4.2提高相关人员风险意识 9
4.3建立完善的风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预警及风险防范机制 10
4.4规范经营行为,坚持业务经营自律 10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被称为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是重组后的商业银行。 2007年河南成立全国第一个综合性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为了迎合大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邮政储蓄银行改变了原先的单一存储模式。 接着,全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前只存不贷的业务模式及资金转存央行享受无风险利差的负债业务改变了。自2007年以来,全国邮政储蓄银行坚决进入信贷市场。邮政储蓄银行于2008年5月开设了个人二手房信贷,并于6月推出了信用卡系统等良好业务。 然而,随着银行信贷的业务扩张与发展,信贷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由于开展业务的时间不长,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一直在自我琢磨,随之而带来的便是信用风险问题。为了更快更好发展信贷业务,银行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将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来源,有风险便有防范措施,因此一系列预防措施必不可少。本文就是根据邮政储蓄银行杨陵区支行信贷的风险与防范问题展开讨论,为其找寻弊端,解决问题。
1.1.2研究意义
本文以信用及其相关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的可靠成功经验。揭示风险管理和控制中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合理和适当的指导方针和策略。 借助中国邮政储蓄杨陵区支行,适合银行的战略将继续深化扩张,使杨陵区支行在个人信贷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缺点,有效预测,控制甚至降低经营风险,稳定良性地扩大信贷业务范围。使杨陵区支行信贷业务在金融市场的份额稳步增长,信贷业务更加完善,优化银行内部结构并造福客户。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很多学者对银行信贷研究进一步加深了解,由此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特别是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中国银行深化信贷发展改革的参考。
Morton(1918)资产转换理论是商业银行信用资产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它打破了实际的纸币理论的限制,扩大商业银行的商业范围,扩大贷款规模,快速增加贷款数量。
Lelend与Pyle(1977)分析风险偏好对企业融资可能产生的影响作用。由于企业更偏向于使用外部融资方式来减少风险,因此在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中,企业更愿意使用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在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由于严重信息的不对称性,银行往往无法了解企业实际的活动。这就导致贷款风险评估出现问题,从而引发信贷风险。
A Sinan Cebenoyan ,Phi1ipE Strahan(2004)在研究中发现贷款消费市场对资本结构,利润和风险的影响,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扩大贷款市场并获取利润。银行改善管理能力和管理信贷风险的杠杆作用将更加明显,因此借款人将承担更多风险。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增加信贷业务,而不是降低信贷风险
Zhang CF和Han SY (2010 )认为,信用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之一,这个功能在中国是最明显的。信用性能与信用风险管理密切相关。目前,中国的风险管理水平非常低,没有真正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作者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其结果是现有的风险管理手法不能有效地评价信用风险,中国需要建立适合独自的国家状况的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系统。
Yang Yangab(2015)认为,社交媒体在许多财务问题上分享个人意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意见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反过来可以准确预测公司未来的信用风险。
Chee Kian Leong(2016)杜森伯格的相对收入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以及莫迪利亚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都扩展了凯恩斯的原始模型。讨论了时间消费的变动特性,论述了消费者信用因素对消费者决策的潜在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8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