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认定审计风险防范研究以n企业为例(附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愈加重要的地位。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高新技术企业的迅猛发展对于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国家的支持和政策方面的优惠,大量的“伪高新”层出不穷,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审计认定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障碍、难点以及风险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对高新企业进行认定审计时,要注重其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并进行大量防范性研究。本文聚焦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风险,通过查阅国内外风险导向审计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相关文献资料做好理论研究基础,并结合实际案例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审计风险进行进一步具体的分析,同时针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应对策略。
目 录
一、 绪 论 1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四)理论基础 3
二、高新企业认定审计风险概述 5
(一)高新企业的特点和认定审计内容 5
(二)高新企业认定的审计风险 5
(三)高新企业认定审计风险成因 6
三、N公司高新企业认定审计风险分析 8
(一)案例背景介绍 8
(二)审计风险分析 9
四、高新企业认定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3
(一)重大错报风险防范措施 13
(二)检查风险防范措施 13
结论与展望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为扶持、鼓励、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于 2008年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工作指引》,于2016年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对于高新技术的界定范围及中小企业的认定条件都有所放宽。不难预测在政策的鼓励和倾斜下,未来会出现更多的高新企业,因此,对高新企业认定审计的需求也会增加。近年来,大量“伪高新”的出现,提高了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审计的要求,也使其面对更多的障碍及难点、更多的风险问题,因此,对审计人员在进行高新企业认定审计时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2.研究意义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审计失败案例使得国内外审计人员开始渐渐重视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运而生。更加注重分析性复核程序的作用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一大特点,在关注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战略、财务以及绩效等多层面进行分析,提高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作用。审计人员通过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可以对被审计单位面临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制定更加完善的审计程序,从而出具更加公允的审计意见。
目前,我国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国家加大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可以预见未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多,对高新企业认定审计的需求也会增加。而“伪高新”企业的出现,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乱用政策优惠影响国家税收收入,还会对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识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风险的组成因素,分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及措施,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更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使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充满创新与活力,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 研究现状
1.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Robert(2000)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部分组成。Seidd与Timothy(2014)认为,有效降低审计失败可能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审计人员根据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灵活使用审计程序。Jenkins,J. Gregory(2015)注册会计师在报告期做出审计决策时会受到以往审计情况的影响。
国内学者王恩辉(2011)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思路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思路相悖,这是制约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展的原因之一。韩晓梅和郭威(2011)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效率,加强了其对高风险客户的关注程度。申俊玲(2012)认为,在审计程序更加规范、审计资源分配更加合理的基础上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审计质量。胡秋玲(2013)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的方式之一是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审计,并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审计质量进行分析验证了这一观点。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相关文献综述
杨建安(2011)认为很多企业实际上并不具有高新技术企业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为了避税。戴立波(2013)通过分析认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收入和费用的专项审计往往存在较大的舞弊空间。韩丽娜(2013)认为在财务数据方面的认定时,审计人员要注意审计证据的获取,而在非财务数据方面的认定时则应充分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邓枚芳(2014)认为研发费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收入难以界定、审计收费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是高新企业认定审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杨世芳(2015)认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所涵盖的范围应该扩大,不能仅仅涉及到高新技术或者产品和服务形成的费用或收入,还应当延伸到内部控制方面,包括内控审计、各种科研活动及相关情况,对审计团队的胜任能力等等。目前在专家团队构建及使用暂时不成熟的情况下,审计执行团队普遍存在胜任能力问题。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审计风险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风险导向审计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相关文献资料做好文献综述,形成理论研究基础,同时以N公司为例,通过结合实际案例的方法,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风险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风险和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和查阅国内外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总结,梳理知识脉络。
(2)案例分析法
本文以高新企业 N 公司被审计的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风险及防范的研究提供参考。
理论基础
1.审计风险相关理论基础
(1)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两个因素,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2)重大错报风险的含义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本身含有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包含两个层面的可能性——财务报表整体层面和个别认定层面。其中,财务报表层面指的是财务报表整体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个别认定层面是指具体的某一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披露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目 录
一、 绪 论 1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四)理论基础 3
二、高新企业认定审计风险概述 5
(一)高新企业的特点和认定审计内容 5
(二)高新企业认定的审计风险 5
(三)高新企业认定审计风险成因 6
三、N公司高新企业认定审计风险分析 8
(一)案例背景介绍 8
(二)审计风险分析 9
四、高新企业认定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3
(一)重大错报风险防范措施 13
(二)检查风险防范措施 13
结论与展望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为扶持、鼓励、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于 2008年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工作指引》,于2016年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对于高新技术的界定范围及中小企业的认定条件都有所放宽。不难预测在政策的鼓励和倾斜下,未来会出现更多的高新企业,因此,对高新企业认定审计的需求也会增加。近年来,大量“伪高新”的出现,提高了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审计的要求,也使其面对更多的障碍及难点、更多的风险问题,因此,对审计人员在进行高新企业认定审计时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2.研究意义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审计失败案例使得国内外审计人员开始渐渐重视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运而生。更加注重分析性复核程序的作用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一大特点,在关注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战略、财务以及绩效等多层面进行分析,提高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作用。审计人员通过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可以对被审计单位面临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制定更加完善的审计程序,从而出具更加公允的审计意见。
目前,我国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国家加大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可以预见未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多,对高新企业认定审计的需求也会增加。而“伪高新”企业的出现,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乱用政策优惠影响国家税收收入,还会对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识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风险的组成因素,分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及措施,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更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使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充满创新与活力,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 研究现状
1.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Robert(2000)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部分组成。Seidd与Timothy(2014)认为,有效降低审计失败可能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审计人员根据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灵活使用审计程序。Jenkins,J. Gregory(2015)注册会计师在报告期做出审计决策时会受到以往审计情况的影响。
国内学者王恩辉(2011)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思路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思路相悖,这是制约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展的原因之一。韩晓梅和郭威(2011)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效率,加强了其对高风险客户的关注程度。申俊玲(2012)认为,在审计程序更加规范、审计资源分配更加合理的基础上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审计质量。胡秋玲(2013)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的方式之一是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审计,并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审计质量进行分析验证了这一观点。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相关文献综述
杨建安(2011)认为很多企业实际上并不具有高新技术企业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为了避税。戴立波(2013)通过分析认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收入和费用的专项审计往往存在较大的舞弊空间。韩丽娜(2013)认为在财务数据方面的认定时,审计人员要注意审计证据的获取,而在非财务数据方面的认定时则应充分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邓枚芳(2014)认为研发费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收入难以界定、审计收费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是高新企业认定审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杨世芳(2015)认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所涵盖的范围应该扩大,不能仅仅涉及到高新技术或者产品和服务形成的费用或收入,还应当延伸到内部控制方面,包括内控审计、各种科研活动及相关情况,对审计团队的胜任能力等等。目前在专家团队构建及使用暂时不成熟的情况下,审计执行团队普遍存在胜任能力问题。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审计风险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风险导向审计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相关文献资料做好文献综述,形成理论研究基础,同时以N公司为例,通过结合实际案例的方法,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风险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风险和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和查阅国内外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总结,梳理知识脉络。
(2)案例分析法
本文以高新企业 N 公司被审计的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风险及防范的研究提供参考。
理论基础
1.审计风险相关理论基础
(1)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两个因素,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2)重大错报风险的含义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本身含有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包含两个层面的可能性——财务报表整体层面和个别认定层面。其中,财务报表层面指的是财务报表整体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个别认定层面是指具体的某一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披露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