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用贷款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附件)
摘 要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水平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高校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开始变得迫切。然而国家每年贴补的财政资金呈现逐年下降,再加上高校自我生资能力的欠缺,于是高校向银行贷款的规模也呈现增长趋势。而随着贷款规模的增长,高校的还款的压力也会增长。负债办学已经成为很多高校难以挥去的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高等教育就难以做到持续发展。因此,充分认识高校贷款风险的成因并强化贷款风险防范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目录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1 绪论 1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
1.1.2 论文选题目的 2
1.1.3 论文选题意义 2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2
2.1 国外研究现状 2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2高校信用贷款风险现状 4
2.1高校信用贷款现状 4
2.1.1贷款数额增加过快 4
2.1.2对高校贷款发展认识不足 5
2.1.3资金管理不规范 5
2.1.4还贷计划可操作性不高 6
3高校信用贷款风险成因 6
3.1政府与高校之间产权不清晰 6
3.2银行对高校贷款的监管力度不足 7
4高校信用贷款风险防范对策 7
4.1政府方面 7
4.1.1运用财税手段加大投入 7
4.1.2建立和健全完善的高校金融体制 7
4.2高校自身方面 8
4.2.1提高高校自身还贷能力 8
4.2.2合理规划贷款组合,提高贷款使用效率 8
4.2.3建立自身贷款风险预警系统 8
4.3银行方面 8
4.3.1银行应加强对高校贷款的风险监控 8
4.3.2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披露体制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3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选题背景
我国高校增收学生的时间节点可追溯至1999年,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办学规模也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高等教育也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换成普众教育。但是,很多高校原有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机房、宿舍、食堂、操场等一系列教学及生活设施都无法适应新的需求,由此,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高校里,迎来了爆发期。很多学校大量征地,积极发展新校区,一些学校则是在自有土地上以楼层的高度来赢得更多的生活面积。一方面高校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另一方面高校自我的生资能力并没有显著提升,而国家的财政支持力度又在逐年递减,这必然会让很多高校在建设上面临着严峻的资金困难问题。很多学校开始创新筹资模式,但是资金的主流依然来自于银行的贷款。高校毕竟属于国家重点建设的单位,从属性上来看,都具有显著的行政特征,再加上,高校本身能够稳定获取国家一定规模的财政拨款,再加上随着扩招规模的增大,高校的学费收入也会呈现增长趋势,所以银行为了自身的资金安全,往往也非常愿意为高校提供各种贷款。当然在扩招增收学员的过程中,国人原来越多的民政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群众受教育的愿望,同时也能够因此促进教育消费的增长。在这些大环境下,高校无疑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历史最好机遇。
高等学校发展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民素质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逐渐形成。财政扶持的力度开始有所减弱,这让高校在扩招增收学员之后,有关教育方面的投资资金缺口开始显著增大,而商业银行又非常青睐给高校教育机构贷款,于是这一反一复,高校的贷款规模自然就呈现爆发式增长。
金融危机的出现,对于我国的高校的健康发展显然也会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个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难以筹集,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毕业就失业开始出现,“上学无用论”开始甚嚣尘上,学校的招生指标就难以落实等。而在此环境中,高校的贷款水平会更高,所以这种负面影响就会进一步扩大,不仅高校的发展受到制约,教学质量也会受到相应的负面作用。
1.1.2论文选题目的
从1999年开始,国立高校贷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此之前,对于国立高校的贷款行为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如审批、贷款资金的落实,防范贷款风险等,都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以法律视角来看,这种贷款行为更多属于自发性的。高校大幅举债办学,有力的推动了国家普众教育发展,并有力的给予了落实,另外也对办学条件进行了良好的改善。可是这种贷款行为却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也没有对应的理论性的指导原则。于是当前的高校贷款就开始出现贷款的盲目性,超承受力的贷款,滥用贷款等问题。于是进一步就会引发贷款的巨大风险,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利息,还会面临资金难以周转,办学就会收到严重影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就有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呆账和坏账,进而引发较大的金融风险,而这些已经开始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
本论文重点讨论高校信用贷款风险问题,对高校信用贷款现存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防范对策。
1.1.3 论文选题意义
近些年,高校的贷款已经进入还款周期,相关的风险也开始突出,由于高校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再加上财政的供给也逐年下降,高校在扩招的压力之下,只有大量举债来改善办学环境。但是债务过高。必然又会反作用于高校的健康发展,进而使之变得举步维艰。因为研究消除高校贷款危机,确保高校办学秩序正常,健康稳定发展,就成了相关高校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它们的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到极为成熟阶段,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他们的教育也开始发动了全面的改革,其自身的生资能力极为强劲。但是在此之前,也出现了相关筹资的难题,所以他们针对高校融资的研究还是相当丰富和深入。Broce,T. E. (1998)介绍了利用基金会进行筹资,到20世纪30年代,基金会成为大学科研的一个整体的资助基地。可以说,成立基金会并捐助大学是美国人对世界大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2000年,学者Dunlop,D.R.在研究中指出,高校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和专利,能够和企业进行有效融合,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而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够为这些高校提供重要的资金进行研究,同时高校也在企业的利润中获得相应的分成,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高校自身的生资能力。
目录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1 绪论 1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
1.1.2 论文选题目的 2
1.1.3 论文选题意义 2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2
2.1 国外研究现状 2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2高校信用贷款风险现状 4
2.1高校信用贷款现状 4
2.1.1贷款数额增加过快 4
2.1.2对高校贷款发展认识不足 5
2.1.3资金管理不规范 5
2.1.4还贷计划可操作性不高 6
3高校信用贷款风险成因 6
3.1政府与高校之间产权不清晰 6
3.2银行对高校贷款的监管力度不足 7
4高校信用贷款风险防范对策 7
4.1政府方面 7
4.1.1运用财税手段加大投入 7
4.1.2建立和健全完善的高校金融体制 7
4.2高校自身方面 8
4.2.1提高高校自身还贷能力 8
4.2.2合理规划贷款组合,提高贷款使用效率 8
4.2.3建立自身贷款风险预警系统 8
4.3银行方面 8
4.3.1银行应加强对高校贷款的风险监控 8
4.3.2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披露体制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3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选题背景
我国高校增收学生的时间节点可追溯至1999年,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办学规模也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高等教育也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换成普众教育。但是,很多高校原有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机房、宿舍、食堂、操场等一系列教学及生活设施都无法适应新的需求,由此,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高校里,迎来了爆发期。很多学校大量征地,积极发展新校区,一些学校则是在自有土地上以楼层的高度来赢得更多的生活面积。一方面高校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另一方面高校自我的生资能力并没有显著提升,而国家的财政支持力度又在逐年递减,这必然会让很多高校在建设上面临着严峻的资金困难问题。很多学校开始创新筹资模式,但是资金的主流依然来自于银行的贷款。高校毕竟属于国家重点建设的单位,从属性上来看,都具有显著的行政特征,再加上,高校本身能够稳定获取国家一定规模的财政拨款,再加上随着扩招规模的增大,高校的学费收入也会呈现增长趋势,所以银行为了自身的资金安全,往往也非常愿意为高校提供各种贷款。当然在扩招增收学员的过程中,国人原来越多的民政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群众受教育的愿望,同时也能够因此促进教育消费的增长。在这些大环境下,高校无疑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历史最好机遇。
高等学校发展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民素质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逐渐形成。财政扶持的力度开始有所减弱,这让高校在扩招增收学员之后,有关教育方面的投资资金缺口开始显著增大,而商业银行又非常青睐给高校教育机构贷款,于是这一反一复,高校的贷款规模自然就呈现爆发式增长。
金融危机的出现,对于我国的高校的健康发展显然也会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个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难以筹集,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毕业就失业开始出现,“上学无用论”开始甚嚣尘上,学校的招生指标就难以落实等。而在此环境中,高校的贷款水平会更高,所以这种负面影响就会进一步扩大,不仅高校的发展受到制约,教学质量也会受到相应的负面作用。
1.1.2论文选题目的
从1999年开始,国立高校贷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此之前,对于国立高校的贷款行为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如审批、贷款资金的落实,防范贷款风险等,都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以法律视角来看,这种贷款行为更多属于自发性的。高校大幅举债办学,有力的推动了国家普众教育发展,并有力的给予了落实,另外也对办学条件进行了良好的改善。可是这种贷款行为却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也没有对应的理论性的指导原则。于是当前的高校贷款就开始出现贷款的盲目性,超承受力的贷款,滥用贷款等问题。于是进一步就会引发贷款的巨大风险,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利息,还会面临资金难以周转,办学就会收到严重影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就有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呆账和坏账,进而引发较大的金融风险,而这些已经开始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
本论文重点讨论高校信用贷款风险问题,对高校信用贷款现存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防范对策。
1.1.3 论文选题意义
近些年,高校的贷款已经进入还款周期,相关的风险也开始突出,由于高校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再加上财政的供给也逐年下降,高校在扩招的压力之下,只有大量举债来改善办学环境。但是债务过高。必然又会反作用于高校的健康发展,进而使之变得举步维艰。因为研究消除高校贷款危机,确保高校办学秩序正常,健康稳定发展,就成了相关高校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它们的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到极为成熟阶段,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他们的教育也开始发动了全面的改革,其自身的生资能力极为强劲。但是在此之前,也出现了相关筹资的难题,所以他们针对高校融资的研究还是相当丰富和深入。Broce,T. E. (1998)介绍了利用基金会进行筹资,到20世纪30年代,基金会成为大学科研的一个整体的资助基地。可以说,成立基金会并捐助大学是美国人对世界大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2000年,学者Dunlop,D.R.在研究中指出,高校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和专利,能够和企业进行有效融合,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而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够为这些高校提供重要的资金进行研究,同时高校也在企业的利润中获得相应的分成,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高校自身的生资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