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报表舞弊的动因及其审计对策【字数:10135】

摘 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也在飞速地发展,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和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我国的资本市场也逐渐沉淀。如今是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时代,不同国家开始建交并开始商谈经济合作。许多国外的投资企业对我国很感兴趣并且十分想跟我国合作,因此我国经济市场吸引了大量国外资金,许多国内企业力争上游,纷纷上市。然而每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国内资本主义市场高速发展时,为经济做出了贡献,但也带来了一些较大的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件在近年来是层出不穷,市场分强弱,在这种环境下,对处于市场弱势的中小型企业是巨大的冲击。我国的证券市场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一度怀疑,另外对公司的管理也越来越困难。在国内许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中本文研讨的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具备典型的代表性,不仅能反映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而且给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因此,以采取财务报表舞弊方式的尔康制药有限公司为案例,深入分析其动机,并思考和提出一些审计预防措施及改进建议。通过研究,为证券市场提供健康活力的发展基础,为今后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提供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财务报表舞弊 1
1.1财务报表舞弊 1
1.1.1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 1
1.1.2财务报表舞弊的性质 1
1.1.3财务报表舞弊的分类 1
第二章 财务报表舞弊的动因 4
2.1财务报表舞弊的动因 4
2.1.1为了获得上市资格 4
2.1.2避免退市 4
2.1.3借以提高发行价格 4
2.1.4实现持续性融资 4
第三章 财务报表舞弊常用的方法 5
3.1财务报表舞弊常用的方法 5
3.1.1收入类造假 5
3.1.2成本费用造假 5
3.1.3关联方交易造假 5
3.1.4IPO上市企业招股说明书造假 5
第四章 尔康制药公司案件 6
4.1尔康制药公司案件 6
4.1.1尔康制药公司简介 6
4.1.2尔康制药公司案件过程分析 6
第五章 财务舞弊审计策略 8
结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财务报表舞弊
1.1财务报表舞弊
1.1.1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
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一直模糊不清,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审计准则中就对“财务舞弊”下了清晰的定义:财务报表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能真实反映会计报表的故意行为。也就是说,财务报表包括除使用或挪用资产外的所有其他活动。因此,对于财务报表舞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公司或企业主要是财务报表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不遵照标准的财务报表,有意或无意的使用各式各样的手段。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事实的失真,包括伪造、变造虚假的凭证或者记录;侵占资产;隐瞒或者删除交易事项。使企业对外部提供的经营活动报表是不正确的,它还会导致信息需求者影响需求者的利益,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1.1.2财务报表舞弊的性质
财务报表舞弊的主体是企业内部管理层,包括股东和董事长等。财务报表经过很多手,我们不能完全把舞弊归结于内部管理层,但最主要的还是股东、董事长等管理层。既然要隐瞒注册会计师,那财务报表必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很难识别。
财务报表舞弊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包括各类报表中的数据。舞弊的主要方式有变造公司会计凭证、采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故意遗漏经济业务或者删除经济业务、随意改变会计政策等,但最终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的会计数据进行弄虚作假。
(3)财务报表舞弊不能改变企业切实存在的经营状况。一个企业的盈利或者亏损,并不能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弄虚作假来改变。不真实的财务报表只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健康的因素,不仅如此还会破坏企业内部经营结构。舞弊性财务报表的出发点是为了特定的经济目的,尽管明知是违法的,但它们仍然存在。
(4)财务报表舞弊和职责疏忽有着密不可分的责任。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应该对财务报表负责任,负责任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因此,由于企业管理层的疏忽大意导致财务报表编制者产生误导性,也被视同为舞弊。法律中有相关规定此项行为属于法律中的虚假财务报表,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1.3财务报表舞弊的分类
(1)财务报表舞弊按行为主体不同分类
根据舞弊的不同行为主体和舞弊的实施者不同,可以分为管理者舞弊和非管理者舞弊。
a.管理者舞弊
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时候,企业内部管理层利用职权的便利故意实施舞弊行为。盈余管理是与管理层舞弊有着相似的定义却有些区别,盈余管理有着让企业管理层利用会计中规定的本质,更好的利用空间判断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出方向。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管理层带有目的行为。两者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来识别未来可实现的目标。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违反了公认的会计准则。所以,当管理层的舞弊行为违反了公认的会计准则,而盈余管理则没有。
b.非管理者舞弊
也称为员工的舞弊行为,它是指员工对企业实施违法行为,利用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对公司挪用、贪污财产或挪用财产通过改变或伪造、修改凭证和其他手段来占为己有,通常表现为自己采取现金或其他有价值的物品。
(2)财务报表舞弊按行为对象不同分类
根据实施对象的不同,舞弊也可分为财务报表舞弊和资产侵占舞弊。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时,首先注意的是财务报表舞弊。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者容易忽视或者遗漏,为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而故意歪曲事实。主要包括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或者相关记录;故意遗漏应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相关业务或者重要的事项;当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涉及披露事项,报表中的会计数据涉及数量和金额时,这些原则被故意误用。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时,会经常遇到财务舞弊的行为,这种行为也是十分常见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经营成果在财务报表上是最重要的部分,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编制人员会对这些部分进行错报。资产侵占舞弊与职员舞弊同属于一个性质,指的是下属对贵重物品的盗窃或贪污。这种舞弊行为包含虚增经济业务并私自交易从中获利,侵占公司的贵重物品,挪用公司的应收账款等,故意编制错误的会计凭证,可以通过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来完成。资产侵占舞弊一般由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的,财务报表舞弊一般是公司员工进行的,也有可能经过上级部门的授意。以此可见,资产侵占舞弊与财务报表舞弊有着不同的地方。
总体来说,资产侵占舞弊是公司管理层为了企业的利益,对外报出的财务报表欺骗广大阅读者;财务报表舞弊是企业员工为了个人的利益,欺骗公司管理层。最后,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财务报告审计时要注意这两种舞弊的行为,对于这两种舞弊行为,会使财务报表产生不真实性和不合法性。
(3)财务报表舞弊按行为后果的不同分类
根据舞弊行为结果的不同,舞弊可以分为对公司有益处的舞弊行为和对公司没有益处的舞弊行为。
对公司有益处的舞弊行为,指管理层为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通过逃税避税的方法,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遗漏会计数据或会计记录,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骗取报表使用者的信任。这种舞弊行为主要是通过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夸大销售收入和减少成本支出;故意遗漏经济业务事项和错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为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通过这些行为对财务进行舞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8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