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附件)
个人所得税是中国的四大税种之一,个人所得税的增长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增加具有极大的贡献,因此必须增强对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使其发挥调整收入分配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但由于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收入来源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特别是调整收入分配作用不再明显,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制必须要更加完善,以能够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本文首先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增长发展现状,然后根据最近几年的税收总量增长情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情况,分析了个人所得税对于提高劳动者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找出个人所得税增长和我国税收增长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此来推动我国税收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对策建议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文献综述 1
2.1 个人所得税征收概况 1
2.2个人所得税调整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2
3 我国个人所得税变化中存在的问题 3
3.1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3
3.2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5
4 个人所得税调整对我国产出增长与税收总额的影响 6
4.1对于产出增长的影响 6
4.2 对于税收增长的影响 7
5 个人所得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对策建议 10
5.1 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建议 10
5.2 我国税收收入的建议 11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征税,这是国家增加收入和调整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 自1980年9月1日起,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30多年间年,实行个人所得税法确实是增加了收入,在调整收入分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明显。 在当前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应税公民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不仅能有效减少收入差距,而且在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方面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以来,中国个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得税收入稳步增长。 个人所得税的增加对税收总额和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过大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改革和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使其不断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来要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以期减轻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同时实行税收累进制,增加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以此来缩小贫富差距,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增加产出总量。另一方面,调整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税收公平的认识。 这种公平意识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如何使个人所得税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适应,使个人所得税在国家税收收入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带着这些问题出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现状及其增长发展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对我国税收增长的发展贡献的原因,并对个人所得税增长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合理的对策建议。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个人所得税征收概况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包括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稿酬所得,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均适用20%的比例税率【14】。
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2005年10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免征额1600元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将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时,将现行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3%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13】。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13]。
2.2个人所得税调整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孟司雨,汪中秀(2016)认为,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会降低劳动者的劳动性,个人税起征点过高也会影响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个税起征点也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公平。同时,个人所得税的横向不公平也会降低部分行业中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纳税能力相同的人纳税负担却不同,影响人们的公平心理,进而会降低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降低劳动生产率。
王雯,祖进元,刘蓉(2016)认为,税收作为政府规范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和手段之一,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影响人们收入的公平性,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刘尚希,傅志华,韩晓明,如李婕(2015)认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收入,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再分配也要更加注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充分发挥税收对于提高人们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吕冰洋,郭庆旺(2015)认为,要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激励作用,合理的税收征管,有利于增加人们的纳税意愿,有利于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同时,劳动者的积极性会极大得到极大地刺激,劳动生产率会相应力高。如张晓雯(2013)认为税收在产生时便被赋予了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即税负公平的职能。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多少影响着税收的再次分配,再次分配中要更加重视公平,因为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人们的收入,进而有利于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使其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初可佳(2004)认为效率和公平对立统一,一方面,有效的税收制度收入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收入分配公平,劳动者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进而劳动生产率也会相应提高。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文献综述 1
2.1 个人所得税征收概况 1
2.2个人所得税调整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2
3 我国个人所得税变化中存在的问题 3
3.1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3
3.2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5
4 个人所得税调整对我国产出增长与税收总额的影响 6
4.1对于产出增长的影响 6
4.2 对于税收增长的影响 7
5 个人所得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对策建议 10
5.1 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建议 10
5.2 我国税收收入的建议 11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征税,这是国家增加收入和调整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 自1980年9月1日起,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30多年间年,实行个人所得税法确实是增加了收入,在调整收入分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明显。 在当前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应税公民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不仅能有效减少收入差距,而且在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方面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以来,中国个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得税收入稳步增长。 个人所得税的增加对税收总额和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过大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改革和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使其不断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来要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以期减轻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同时实行税收累进制,增加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以此来缩小贫富差距,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增加产出总量。另一方面,调整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税收公平的认识。 这种公平意识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如何使个人所得税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适应,使个人所得税在国家税收收入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带着这些问题出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现状及其增长发展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对我国税收增长的发展贡献的原因,并对个人所得税增长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合理的对策建议。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个人所得税征收概况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包括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稿酬所得,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均适用20%的比例税率【14】。
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2005年10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免征额1600元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将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时,将现行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3%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13】。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13]。
2.2个人所得税调整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孟司雨,汪中秀(2016)认为,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会降低劳动者的劳动性,个人税起征点过高也会影响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个税起征点也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公平。同时,个人所得税的横向不公平也会降低部分行业中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纳税能力相同的人纳税负担却不同,影响人们的公平心理,进而会降低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降低劳动生产率。
王雯,祖进元,刘蓉(2016)认为,税收作为政府规范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和手段之一,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影响人们收入的公平性,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刘尚希,傅志华,韩晓明,如李婕(2015)认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收入,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再分配也要更加注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充分发挥税收对于提高人们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吕冰洋,郭庆旺(2015)认为,要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激励作用,合理的税收征管,有利于增加人们的纳税意愿,有利于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同时,劳动者的积极性会极大得到极大地刺激,劳动生产率会相应力高。如张晓雯(2013)认为税收在产生时便被赋予了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即税负公平的职能。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多少影响着税收的再次分配,再次分配中要更加重视公平,因为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人们的收入,进而有利于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使其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初可佳(2004)认为效率和公平对立统一,一方面,有效的税收制度收入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收入分配公平,劳动者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进而劳动生产率也会相应提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