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目 录
1 引言1
2 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
2.1 核心竞争力概述以及特点1
2.2 中小企业的概念以及界定2
3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2
3.1 中小企业分布情况3
3.2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分析5
4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不足7
4.1 中小企业聚集有利资源的能力低7
4.2 中小企业缺乏完备的管理方案8
4.3 中小企业欠缺对客户的需求关注8
4.4 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8
5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9
5.1 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9
5.2 加强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机制11
5.3 利用CRM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14
5.4 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16
结论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图3-1 2013年十大行业的中小企业数量占比4
图3-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5
图5-1 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图12
图5-2 平衡计分卡框架13
图5-3 中小企业CRM管理信息平台系统结构图15
表3-1 分行指数6
表3-2 分项指数6
1 引言
当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数目日益增多,中小企业想要发展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日益增加。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还有如今网络在线购物平台的大幅崛起,海淘、微商络绎不绝的冲击,这些挑战给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带去了前有未有的巨大压力。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全新的挑战,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的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应对当下严峻经济形势所带来的挑战并及时把握潜在的机遇。
2 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够展示企业特色文化的一种能力。当中小企业拥有足够能力将自身内部各个的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借此能力形成了能够完全展现企业整体实力的指标系统,此时企业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1]。当下经济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一个企业生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拥有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决定性因素,更是企业能够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核心竞争力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中占有的地位以及企业发展是否平稳。
2.1 核心竞争力概述以及特点
在1990年,普拉哈拉德教授(C.K,Prahalad.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和哈默尔教授(G.Hamel.London Business Schoo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联合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理论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2]。具体的解释主要就是“the collective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 especially how to coordinate diverse production skills and integrate multiple streams of technologies.”具体解释就是“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协调各种的生产技能以及结合大量不同的种类的技能”。根据这一定义初步来分析,核心竞争力说到底是指一种综合的技能,或者说它不但包含了大量的不同流派的技能,更重要的还有把这些不同的技能统筹协调起来的方法和技巧。就像是真正去掌握熟练一种机器,首先要了解构成该机器的零件,更要知道如何把零部件拼凑完整的步骤和方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能力,就是在于能够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发展有特色的技术以及锻炼特殊的营销手段的能力[3]。
核心竞争力能够保证中小企业拥有长期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保证。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质包括了:独特性、延展性、价值性、整合性等。
2.2 中小企业的概念以及界定
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指出:“本法所称的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4]。明显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这一概念在规模上是相对于大企业所提出的。2011年6月18日,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从广义的角度去区分,中小企业就是国家认定的大型企业以外的企业。包括了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5]。狭义的中小企业不包含微型企业。我国划分中小企业是根据从业人员数量、经营额、总资产三个方面为标准。
本文中所提到的中小企业不包含微型企业,均为狭义上的中小企业。除了规定中明确列举的行业外,从业人员数小于300的为中小型企业。其中,中型企业人数须大于100;小于100的为小型企业。
常用经济行业的划分标准如下:
中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小于1000或经营额小于40000万元。从业人员大于300且经营额大于2000万元的为中型企业;在此以下为小型。
中小型建筑企业:经营额小于80000万或总资产小于80000万。其中,经营额大于6000万且总资产大于5000万的为中型企业;在此以下为小型。
中小型交通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小于1000或经营额小于30000万。其中,从业人员大于300且经营额大于3000万的为中型企业;在此以下为小型。
中小型批发企业:从业人员小于200或经营额小于40000万。其中,从业人员大于20且总营业额大于5000万的为中型企业;在此以下为小型。
中小型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小于300或总营业额小于20000万。其中,从业人员大于50且总营业额大于500万的为中型企业;在此以下为小型。
中小型餐饮住宿企业:从业人员小于300人或总营业额小于10000万。其中,从业人员大于100且总经营额大于2000万的为中型企业;在此以下为小型。
3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新华网报道,到2009年底为止,我国已经在工商部门顺利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23万户,而且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更加是不可小觑。目前为止,中小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超过六成,对政府税收的贡献过半,提供了我国近七成的进出口贸易额,提供了八成左右的就业岗位。这几年以来,各地各级政府大力出台了许多政策,大力支持保护鼓励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也使得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越来越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
市场指数 89.7 88.9 0.8
成本指数 101.6 102.3 -0.7
资金指数 98.4 97.8 0.6
劳动力指数 107.8 107.2 0.6
投入指数 91.1 90.6 0.5
效益指数 70.3 70.1 0.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56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