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的财务舞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紫鑫药业为例(附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上司公司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信息失真,财务舞弊的日益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破坏了资本市场秩序。本论文对紫鑫药业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了全面分析,着重分析紫鑫药业财务舞弊事件中所主要使用的舞弊手段和相应动机,并且论述了紫鑫药业财务舞弊事件对于其自身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以案例分析为基础,通过获得对于规范我国证券市场金融秩序,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问题的相关启示,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目的 1
1.2研究意义 1
1.2.1理论意义 1
1.2.2现实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 2
1.3.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 2
1.3.2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 3
2 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 5
2.1财务舞弊动因相关理论 5
2.1.1舞弊三角理论 5
2.1.2GONE理论 5
2.1.3风险因子理论 5
2.1.4其它理论 5
2.2财务舞弊的特特征分析 6
2.3财务舞弊的手段 6
2.3.1多计存货价值 6
2.3.2多计应收账款 6
2.3.3多计固定资产 7
2.3.4虚增销售收入 7
2.3.5虚减销售成本 7
2.3.6费用任意递延 7
2.4财务舞弊的识别 8
2.4.1造假公司特征 8
2.4.2Benei sh的识别造假模型 8
2.4.3其它识别理论 8
3 紫鑫药业的财务舞弊 10
3.1紫鑫药业财务舞弊的原因 10
3.2紫鑫药业财务舞弊的手段 11
3.3紫鑫药业财务舞弊的启示 13
3.3.1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13
3.3.2完善企业外部管理机制 14
4 财务舞弊的治理 15
4.1协调财务舞弊的收入与成本关系,建立有效举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制度 15
4.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5
4.3提高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15
4.4健全法律法规等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1 引言
1.1研究目的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使得更多可能的财务舞弊行为的诱因被激发出来,因此,财务舞弊行为是不会主动消失的。与此同时,财务信息的真实披露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大众的公信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紫鑫药业财务舞弊手段、舞弊后果及影响的分析,得出治理与防范财务舞弊的启示,希望可以对其他上市公司提供借鉴和参考。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对紫鑫药业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其在财务舞弊中的动机和手段,这也是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问题的基础。虽然紫鑫药业财务舞弊并不是我国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典型财务舞弊事件,但是其却反映出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本文的另一个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紫鑫药业财务舞弊行为的案例分析,使得能对我国当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的问题得到改正,并能够为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防范和治理提供参考。
1.2.2现实意义
证券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诚信对证券市场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这也是净化中国资本市场环境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了解上市公司的舞弊手段和动机,才能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的防范措施。随着上市公司目前财务舞弊手段的多样化,我们就需要针对这些多样化形式从各个方面进行优化。通过紫鑫药业财务舞弊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其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对于上市公司全面认识财务舞弊危害、完善治理结构、自觉合法经营、树立诚信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
1.3.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
首先,在财务舞弊问题研究起源方面,Albrecht W. S,Wenz G.W.和M.B.Ronney(1986)指出,舞弊是个人的人品与外在环境两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y。具体来说,导致舞弊有三个因素:情况压力(situation pressure),作弊机会(opportunity to commit fraud),个人特征(personal characteristics)。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导致了舞弊的发生。Loebbecke J. K.Willingham (1988)认为,容易发生舞弊的组织结构有以下特点:即组织结构过于复杂、欠缺内部审计部门、董事会中缺乏外部董事、由少数人控制关联方交易从其研究中可以发现,企业组织管理机构与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不同的组织结构影响下,其财务舞弊案件的特征也有所不同。该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对众多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进行了客观分析,因而有着较强的普遍性。
1999年COSO委员会发布的《舞弊性财务报告:对19871997年间美国公众公司的分析》研究报告。研究从19871997年间的800份会计及审计实施公告中识别出300家涉及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并从中随机选取了约220家公司进行详细地研究和分析检验,舞弊手法总结如下:不恰当的收入确认、高估资产、低估费用或负债、资产侵占和不恰当的信息披露(不影响财务报表项目)等,其中记录虚假收入和高估现有资产是运用频率最高的手法。
Beasley,M.S. 1996对前两大股东的持股数做出研究,提出只有二者持股比例相差很小时,才有较好的制衡效果。说明大股东的股权越分散越可以制衡实际控制人的利益操纵行为。Qiang Cheng & Terry D.Warfiel (2005)将财务报表舞弊界定为:“为了向股东隐瞒公司实际的经营管理状况或者满足签订相关契约的条件要求,管理层有意地违反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公司真实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更改。”通过基于19932000时间段的股票补偿和股东权益数据得出持有高比例股权激励份额的管理者更倾向于披露接近于分析师预测的业绩以获取更多的个人收益。事实上,在其研究中还发现,信息披露中的一些问题往往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表现,例如故意隐瞒重大关联交易信息等。在其调查的32个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中发现,超过65%的财务舞弊案件都涉及到了信息披露方面的相关问题,正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投资者从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中无法获取关键信息。
1.3.2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
我国对财务舞弊行为的研究相比于国外较晚,汪永兰(207)研究表明,在中国目前资本市场上对利润的操纵很多都是通过关联交易来完成的,这是由于关联交易关系复杂、交易过程在内部隐蔽化,再加上目前审计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使得关联交易舞弊很难被发现。但一旦发现关联交易,其金额之大,影响之恶劣是其他舞弊手段不可比拟的。随着财务舞弊手段口趋隐蔽化和复杂化,仅仅从基本的财务年报指标中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也很难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如果通过一定手段去掩盖关联交易信息,并且不进行这一部分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则很难被发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9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