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公司成本控制问题研究(附件)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将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企业来说显得更为重要。陈旧的成本控制理念已不能适应新时代企业的发展,现代汽车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内容不只局限在简单的降低成本,应该把企业的整体战略布局和企业外部坏境也考虑在内,以此来建立更适合自身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达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产品最优化的目标。本文通过研究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找出企业在成本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目的是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进而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目 录
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研究的目的 1
1.1.2 研究的意义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3
2 成本控制的相关概述
2.1 成本控制的概念 4
2.2 成本控制的意义 4
2.3 汽车企业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4
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成本控制研究
3.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5
3.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现状 5
3.2.1 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5
3.2.2 奇瑞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现状 5
3.3.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低利润的现状 6
3.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本控制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 6
3.4 奇瑞在成本控制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7
3.4.1 集成控制中未引入时间这一因素 7
3.4.2 多品牌发展导致研发成本增加 7
3.4.3 销售过程中成本开支较大 7
3.4.4 内部成本控制相对不够完善 8
4 加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的建议
4.1 在相应的成本控制中引入时间这一因素 9
4.2 产品价值分析控制研发成本 9
4.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集成控制中未引入时间这一因素 7
3.4.2 多品牌发展导致研发成本增加 7
3.4.3 销售过程中成本开支较大 7
3.4.4 内部成本控制相对不够完善 8
4 加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的建议
4.1 在相应的成本控制中引入时间这一因素 9
4.2 产品价值分析控制研发成本 9
4.3 从不同方面来合理规划销售成本 10
4.3.1 将销售费用细分成为各个不同的项目 10
4.3.2 建立互联网销售模式 10
4.4 完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成本控制体系 10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因为成本控制既是企业在竞争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企业在成本控制标准的执行上会直接的影响到这个企业总体利润水平的高低[1]。所以,企业要加强其成本方面的控制,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怎么样来实行成本控制,了解企业自身成本的缺陷是企业必然要做的。本文通过研究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找出企业在成本这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目的是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进而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1.1.2 研究的意义
企业是一个主体,将要面对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企业竞争的加强,成本的增加,导致了企业利润不景气,甚至使一些企业破产。企业的生存与成本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不管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成本若是失去了控制,企业也就相对的失去了优势,大多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2]。因此,成本控制就具有更大的意义。成本的意义不仅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多少,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降低企业成本,完善企业成本方面的不足,对企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最早的成本控制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它是由英国的学者提出来的管理理论,通过对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对成本管理作出深刻的了解和研究,认为成本控制管理主要是分析企业本身和竞争对手的成本控制方式,为企业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方向提供相关的资料。
迈克尔波特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他曾经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中建议普遍的成本战略分析可以利用价值链方法来进行[3]。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者和企业高层管者相继地重视对成本控制和竞争情报的探索,加深对成本控制的认知,并据此提出了有着非凡意义的一种成本控制模式,即成本企划。成本企划首先是在事物的基础认知上,对成本信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非增值作业;并且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与同行业的产品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得到一些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再对产品进行设计,这样就会尽量的使成本达到一个最低点,这个过程就是企业对预期利润战略性管理的一种分析和探究过程。
泰罗在1985年第一次提出,在劳动力成本的计算中要考虑实际消耗和科学消耗的时间之间的差异,他认为实际的成本管理只是在后来企业管理者发生了什么事,因而无助于成本控制[4]。泰罗在1903年,曾在出版的“工厂管理”这本书中,提及了标准成本法,该书是以目标成本为前提,把实际发生的成本和标准成本作一个比较,找出成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差异就像“信号“一样,传递给人们信息;这就形成了一个线索,企业可以找出原因和责任的差异,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缺点,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既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结合起来,又可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在成本管理体系中,主要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在引入现代行为科学后,就形成了责任成本的概念和一种责任成本制度,这种制度是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责任业绩的一种规章制度。企业在这种制度中,按照行为成本的可控性标准,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同时,按照预算的集体制定过程来确定成本控制的一个合理范围,让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
1952年,美国会计学家希琴斯倡导建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相结合的责任成本会计制度,意在强化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使目标成本转化为各级单位的责任成本,建立企业内部成本考核制度,加强各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5]。在20世纪30年代后,标准成本控制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到1988年,美国的工业企业中已有86%的企业使用标准成本控制制度[6]。
结合以上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23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