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以万科集团为例(附件)

摘 要内部控制对提高公司信誉和实现公司经营目标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它不单是公司健康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公司发展壮大的保障。目前,随着诸多公司内部控制失效事件的不断发生,在带来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也让人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和作用产生怀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结合万科集团的案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整改建议和对策,以供其他公司进行借鉴和参考。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2.3 发展趋势 3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概述 4
2.1 内部控制的含义 4
2.1.1 内部控制的定义 4
2.1.2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4
2.2 内部控制的发展 5
2.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5
2.4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 5
3 万科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7
3.1 万科集团简介 7
3.2 万科集团内部控制现状 8
3.2.1万科集团管理构架 8
3.2.2万科集团治理结构 9
3.2.3公司文化 10
3.3 万科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0
3.3.1 内部控制环境存在不足 10
3.3.2 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 10
3.3.3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局限性 11
4 万科集团内部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 12
4.1管理层对内控的执行力不足 12
4.2 管理机构分工不明确 12
4.3股权分散 12
5对上市公司内部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制的对策和建议 13
5.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3
5.2 优化股权结构 13
5.3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1 绪论
本章首先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接着阐述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最后对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进行说明。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随着当今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地增长和扩大,而要满足上市公司的发展需求,就要依赖于公司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说,一个公司的发展壮大与其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但近年来,由于内部控制失效而引发的事件屡屡发生,如“三鹿事件”、“毒胶囊事件”、“獐子岛事件”等等,这是因为现在的诸多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着许多弊端所造成的,针对此状况,公司应该制定具体的处理措施,实行高效的内控体系。本文主要以上市公司万科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万科集团内部控制情况的深入分析,了解万科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再根据所收集的集团资料解析万科集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结合当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想出解决这些普遍问题的方法,提出合理建议。以便促进万科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促使公司经济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1.1.2 研究意义
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的管理经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许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制度也得到相应的发展[1]。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调整并改善目前诸多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上存在的弊端,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也不断的增强。所以,每个上市公司在发展中都应该注意到内部控制在公司中的重要地位,要想使得公司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内控制度及内控体系,并严格遵守公司内控制度,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总而言之,目前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是以万科集团这个上市公司为例,对其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在得到自身的完善的同时,也可以使得其他上市公司以此作为借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有关的国外研究现状有:
Sarah C.Rice和 David P.Weber(2011)研究发现只有少数公司承认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而且这一比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2]。
Janvrin,Diane J.和 Payne 等(2012)理论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判定的新发展。为了满足业务环境的不断变化、保护股东们的利益、提高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判定质量,使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判断有了更准确的标准[3]。
Himmelspach和 John T.(2012)发现外部审计师在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识别认定的过程中,不仅要面临着管理层舞弊和风险评估的挑战,而且还受到获取的内部控制有关资料真实性的挑战[4]。
P Ayagre和 V Osei(2015)认为导致内部控制运行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内部控制系统组织故障造成的。优化内部控制组织,排除系统故障对内控的有效实行很有帮助[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有关的国内研究现状有:
王宏,张婷(2011) 根据美国萨班斯法案,结合企业的治理,提供了关于改进和有效应用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建议[6]。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加强以及改善作出贡献。
廖晨(2012)认为董事会责任感不强,而且对公司经营关注力不足;监事会的监事职能也不能够发挥有效作用,股东大会徒有其型,这都是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7]。
郭纪魁(2013)认为公司管治层人员素质的提高,其对内部控制意识的增强,是完善内部控制的很好的建议[8]。
郑琪(2015)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层提出针对性的建议[9]。
高芳(2016)从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入手,完整地总结了内控环境所拥有的要素,以此为前提,对当前上市公司内控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相应得出了优化上市公司内控环境的些许建议[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2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