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公司价值网金融功能及价值创造的研究(附件)【字数:10295】

摘 要1990年后互联网飞速发展,使产业的界限更加模糊。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价值链不断分解,企业之间的关系纵横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价值网络。企业决策不仅再以企业本身和上下游供应商的发展为标准,而是以价值网增值为首要战略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司金融价值,价值创造的原理以及公司金融与实体转型。其次通过解构京东企业的价值网,了解其形成及行业本质,发现了价值网的融资功能。最后,本文从案例对京东价值网进一步研究,得出京东公司可以由价值网向实体战略转变,有更好的金融功能和价值创造。摘 要 Ⅰ
目 录
Abstract Ⅱ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
1.3研究框架 2
第二章 文献回顾 3
2.1文献回顾:互联网公司研究 3
2.2文献回顾:价值网 4
2.3文献回顾:互联网金融功能 4
第三章 公司金融与价值创造 5
3.1公司金融理论 5
3.2价值创造原理 5
3.2.1 价值创造原理 5
3.2.2 价值创造的内部支持系统 6
3.2.3 价值实现原理 7
3.3公司金融与价值创造 8
第四章 价值网与金融功能:来自京东公司的数据 9
4.1京东价值网简介 9
4.2价值网形成 9
4.3价值网的行业本质 11
4.4价值网的功能 12
第五章 价值网与价值创造:来自京东公司的数据 13
5.1京东公司由价值网向实体战略转变 13
5.2 京东便利店 13
5.3京东3C零售体验店 13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990年后互联网飞速发展,使产业的界限更加模糊。其中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消费者与企业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一部分。2013年国务院提出了利用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办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表明了互联网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应用于网络购物、金融、支付清算等多种领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经济。与此同时,各种门类的互联网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1.1.2 研究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决策标准不再是仅仅根据本身或上下游供应商,而是以价值网增值为首要战略目标。价值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活动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实现实体转型。本文首先解构公司金融价值,价值创造原理以及公司金融与价值创造的联系。其次通过解构京东企业的价值网,了解其形成及行业本质,发现了价值网的融资功能。最后,本文从案例对京东价值网向实体战略的扩展进行分析,得出京东公司由价值网向实体战略转变,有更好的金融功能和价值创造。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公司进行研究,探索价值网、金融功能及价值创造的关系。其内容如下:
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及研究框架。
文献综述:首先对互联网公司研究、价值网、互联网金融功能三个概念分别阐述,理清价值网与金融功能的关系
公司金融与价值创造:阐述公司金融、价值创造的定义。然后分析当前企业金融功能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价值网与金融功能:来自京东公司的数据:介绍京东价值网的形成及价值网的行业本质,探究价值网的功能与融资的关系。
价值网与价值创造:来自京东公司的数据:研究和分析京东价值网向实体战略转变的意义。
1.2.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将文献进行分类,对相同一类的文献加以概括和总结,分析与明确各类文献对价值网、金融功能、价值创造的研究。
统计研究法。对京东公司历年数据进行统计,制作图表,观察其趋势,加以研究和分析。
案例研究法。对京东价值创造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得出结论。
1.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关于互联网公司研究相关文献回顾
互联网公司是指从事网络经营的企业,将互联网企业分为四大类:(1)搜索引擎类,百度为代表;(2)综合门户类,以新浪、搜狐为代表;(3)社交娱乐类,以腾讯、暴风科技为代表的;(4)电子商务类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
2.1.1互联网公司的企业风险及内控管理研究
互联网企业涉及制造、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最重要的便是技术的界定。伴随互联网的迅速壮大,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的劣势也逐步体现,使得企业面临风险危机。
目前,尽管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建立了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模型,提出了风险应对策略,但现实中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使得管理的结果与现实差距很大,很难实现较好的风险控制。
张晗等人(2016)认为,互联网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和风险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是互联网公司开展风险内控管理的主要问题。总结得出要实现互联网企业完美的风险控制,良好的管理系统和高素质的员工必不可少。
2.1.2 互联网企业融资模式问题研究
高康康(2016)总结得出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模式特点包括:(1)内源融资占比低、偏向于外源融资;(2)债务融资占比低、偏向于股权融资;(3)易受私募股权融资模式的热捧。
据调查,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要经过5到7年的初创期和成长期的时间,这段时期主要就是通过融资来占领市场。然而,互联网企业这时正在成长期,须要巨大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发方面的投入等。这一时期,客户资源较少,收入来源缺失,互联网企业普遍处于亏损或薄利状态,例如电商巨头亚马逊就是亏损多年之后才开始盈利。互联网企业在初始与成长阶段普遍以“烧钱”、“亏损”为主,所以互联网企业通过留存收益来进行融资的可行性很低,应收账款融资也是如此。另外,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资产主要为轻资产,主要是虚拟性产品,无法用现实的价值去衡量,所以互联网公司很少通过折旧、信用及资产典当等模式进行融资。再者,折旧融资模式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最直接的现金流,资产典当融资更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综上所述,互联网企业通过内部融资的概率很小,更偏向于外部融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