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附件)
摘 要本文在对于住房公积金的基本概念、其使用效率的界定和影响因素的先行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2015-2017年时间跨度为三年,选择了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杭州、武汉四个二线城市的住房公积金提取总额、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住房公积金存款首付比率、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个人收入增长率、房价增长率和物价指数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对于我国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与其他文献相比,本文对于我国一二线城市在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对比与分析,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所在。
Key words:housing accumulation fund use efficiency area comparison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2
二、理论文献综述及假设 3
(一)住房公积金的研究现状 3
(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研究现状 3
(三)研究假设 4
三、 实证研究 5
(一)变量选取 5
(二)模型构建 5
四、结论与建议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依照和参考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创建了有关城镇职工缴纳和享受住房公积金的有关政策和制度体系,这一框架经过多年的运行和不断改革优化,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购房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也是我国利用购房贷款等方式帮助拥有房产的人群向未拥有房产的人群适当倾斜,照顾中低收入人群的重要方式,此外也是帮助调节和引导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机制。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和反复的改革与调控,而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仍然相对较低,其利用方式和机制相对复杂,有关提取制度和贷款方式有着繁多的审批机制等层层设卡,从而使得我国住房公积金长期面对着资金沉淀总额高,资金使用效率低,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也未能对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情况提供更多推动。
在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是重要的社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住房保障制度,利用强制性和长期性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构建了城镇职工之间在购房需求上的互助体系,并利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予以管理和运作。利用职工长期缴纳的住房储蓄金额,利用积累和再投资的方式获得较快发展,帮助居民解决住房问题。
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是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效率的部分体现,也是在其覆盖率之上对于其实际覆盖人群和惠泽人群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以存取率代替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进行探讨和研究,而我国有关于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问题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多偏重于对于其问题的讨论、确认、定性定量和系统性的改善及其对策列举,而少有对于其使用效率进行有效界定的有关文献。
我国的政府公积金归集额庞大,但使用率却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其原因是相对多样的,包括专项使用方式所带来的制度性问题,监管的偏向性导致住房公积金为了保障其稳定性而投资相对较弱,保值相对较差,此外政策要求相对严苛,利用效率低迷,评估审核制度相对复杂,提取相关的其他费用支出较多等客观问题。
(二)研究意义
住房由于在居民大宗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更是居民消费决策中的重中之重,自1999年以来,我国房价出现暴涨趋势,中间即使有着一定程度的回跌,也依然难以对整体局势造成显著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9782012年的34年间,CPI累计是184.3,按照34年平均下来,平均CPI数值达到了5.42。
现行状况下房价水平越来越高,居民、尤其是一线、二线城市的居民,往往难以一次性全款支付房款,而与商业性贷款相比,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更低,贷款额度更为稳定,有着较好的前景预期,是我国居民购房过程中资金来源的首要选择,也是我国城镇职工购买商品房的重要保障机制体系。在这一情况下,了解影响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因素,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利用,对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社会公平度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讨论,对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通过对于政府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作和使用效率影响因素探讨与研究,对于改善其使用效率和相关制度等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为研究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试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整理了有关于我国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先行研究和溯源研究,对住房公积金进行概念界定、使用效率界定、影响因素探析,并对国外住房基金(或同类词汇)的发展和脉络进行探析。
(2)描述性研究法。对我国住房公积金影响因素进行梳理,提出自身见解。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通过阐述住房公积金概念,住房公积金的影响因素,完成对住房公积金影响因素的定性工作。构建数学模型,选取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进行分析。
(4)对比研究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通过对比研究讨论二者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二、理论文献综述及假设
(一)住房公积金的研究现状
刘清华(2003)对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综合对于新加坡、美国、日本、法国的住房制度与我国制度之间进行了横向对比和分析,并对于我国的公积金制度发展历史,借鉴与滥觞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样对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中仍然存在的部分问题和不足进行了研究。
李秀昆和张兆林(2007)是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图书,其简要的叙述了住房公积金的基本概念,以问答的形式对住房公积金政策和措施进行了解读。
陈杰(2009)对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发展历史进行了一定回顾,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于住房公积金问题的背景进行了梳理和讨论,探讨了当前住房公积金在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及其对策和建议。其就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阐述侧重于对于其借鉴和制度创建,及部分改革措施的综述。
许吉光(2010)对我国住房制度由计划体制主导向以市场体制主导转变过程中如何逐步产生进行描述,就其发生和源起的过程与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综合而言,学者侧重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性的研究,如住房公积金的运行绩效,住房公积金的法律问题等,而对于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新加坡的政府组屋政策和中央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住放过公积金制度最初模仿和学习的主要对象,也较多的得到了诸多文献资料的综合阐述和充分探讨与参考。
(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研究现状
李楚星和刘飞鹏(2002)对于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长时间低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于其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对于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制度、运行机制、政策引导、贷款需求等方面考虑和分析了其原因,并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张维波(2007)对于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的各类资金沉淀率高,使用效率低的客观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于其使用效率高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对于其提高措施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更为丰富的研究。
Key words:housing accumulation fund use efficiency area comparison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2
二、理论文献综述及假设 3
(一)住房公积金的研究现状 3
(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研究现状 3
(三)研究假设 4
三、 实证研究 5
(一)变量选取 5
(二)模型构建 5
四、结论与建议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依照和参考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创建了有关城镇职工缴纳和享受住房公积金的有关政策和制度体系,这一框架经过多年的运行和不断改革优化,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购房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也是我国利用购房贷款等方式帮助拥有房产的人群向未拥有房产的人群适当倾斜,照顾中低收入人群的重要方式,此外也是帮助调节和引导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机制。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和反复的改革与调控,而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仍然相对较低,其利用方式和机制相对复杂,有关提取制度和贷款方式有着繁多的审批机制等层层设卡,从而使得我国住房公积金长期面对着资金沉淀总额高,资金使用效率低,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也未能对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情况提供更多推动。
在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是重要的社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住房保障制度,利用强制性和长期性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构建了城镇职工之间在购房需求上的互助体系,并利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予以管理和运作。利用职工长期缴纳的住房储蓄金额,利用积累和再投资的方式获得较快发展,帮助居民解决住房问题。
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是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效率的部分体现,也是在其覆盖率之上对于其实际覆盖人群和惠泽人群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以存取率代替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进行探讨和研究,而我国有关于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问题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多偏重于对于其问题的讨论、确认、定性定量和系统性的改善及其对策列举,而少有对于其使用效率进行有效界定的有关文献。
我国的政府公积金归集额庞大,但使用率却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其原因是相对多样的,包括专项使用方式所带来的制度性问题,监管的偏向性导致住房公积金为了保障其稳定性而投资相对较弱,保值相对较差,此外政策要求相对严苛,利用效率低迷,评估审核制度相对复杂,提取相关的其他费用支出较多等客观问题。
(二)研究意义
住房由于在居民大宗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更是居民消费决策中的重中之重,自1999年以来,我国房价出现暴涨趋势,中间即使有着一定程度的回跌,也依然难以对整体局势造成显著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9782012年的34年间,CPI累计是184.3,按照34年平均下来,平均CPI数值达到了5.42。
现行状况下房价水平越来越高,居民、尤其是一线、二线城市的居民,往往难以一次性全款支付房款,而与商业性贷款相比,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更低,贷款额度更为稳定,有着较好的前景预期,是我国居民购房过程中资金来源的首要选择,也是我国城镇职工购买商品房的重要保障机制体系。在这一情况下,了解影响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因素,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利用,对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社会公平度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讨论,对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通过对于政府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作和使用效率影响因素探讨与研究,对于改善其使用效率和相关制度等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为研究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试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整理了有关于我国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先行研究和溯源研究,对住房公积金进行概念界定、使用效率界定、影响因素探析,并对国外住房基金(或同类词汇)的发展和脉络进行探析。
(2)描述性研究法。对我国住房公积金影响因素进行梳理,提出自身见解。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通过阐述住房公积金概念,住房公积金的影响因素,完成对住房公积金影响因素的定性工作。构建数学模型,选取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进行分析。
(4)对比研究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通过对比研究讨论二者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二、理论文献综述及假设
(一)住房公积金的研究现状
刘清华(2003)对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综合对于新加坡、美国、日本、法国的住房制度与我国制度之间进行了横向对比和分析,并对于我国的公积金制度发展历史,借鉴与滥觞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样对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中仍然存在的部分问题和不足进行了研究。
李秀昆和张兆林(2007)是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图书,其简要的叙述了住房公积金的基本概念,以问答的形式对住房公积金政策和措施进行了解读。
陈杰(2009)对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发展历史进行了一定回顾,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于住房公积金问题的背景进行了梳理和讨论,探讨了当前住房公积金在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及其对策和建议。其就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阐述侧重于对于其借鉴和制度创建,及部分改革措施的综述。
许吉光(2010)对我国住房制度由计划体制主导向以市场体制主导转变过程中如何逐步产生进行描述,就其发生和源起的过程与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综合而言,学者侧重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性的研究,如住房公积金的运行绩效,住房公积金的法律问题等,而对于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新加坡的政府组屋政策和中央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住放过公积金制度最初模仿和学习的主要对象,也较多的得到了诸多文献资料的综合阐述和充分探讨与参考。
(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研究现状
李楚星和刘飞鹏(2002)对于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长时间低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于其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对于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制度、运行机制、政策引导、贷款需求等方面考虑和分析了其原因,并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张维波(2007)对于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的各类资金沉淀率高,使用效率低的客观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于其使用效率高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对于其提高措施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更为丰富的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