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分析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附件)

摘 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个中小企业感受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巨大的发展潜力,不管是从企业数量还是从企业规模方面,中小企业正在不断的扩大与发展。当然,有发展就要有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是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来实现。现代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管理与发展,内部控制审计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有着许多,这些对象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环境、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评估、企业相关经营活动控制情况、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的信息沟通和监督。当然,内部控制审计自从诞生以来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规则不规范、内部控制有效性认定标准并不统一以及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情况较差等。本文简要阐述了 内部控制审计定义与发展,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了推动发展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目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内部控制审计定义与发展 2
(一) 定义 2
(二) 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3
三、 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3
(一) 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规则不规范 3
(二) 内部控制有效性认定标准并不统一 4
(三) 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情况较差 4
四、 推动发展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7
(一) 整合、统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标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7
(二) 提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视程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实质有效性 8
(三) 加大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力度,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 8
(四) 加强对资金活动、资产管理的监督管控,使管理标准化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2
一、前言
研究背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内部控制审计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中小板上市公司正处于成长阶段,它们的现在的发展情况是不成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所以其内部控制的发展并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保障。现行的内部控制审计不能完全满足中小板上市公司发展的需要,与其监管要求有很大差距。中小板上市公司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所有的上市的公司当中,中小企业板自从诞生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额外关注,所以从一开始就受到严格的监督。在这种种背景之下,关于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综述
阎达五、杨有红(2001)在有关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方面在国内属于较为先进的,他们率先提出内部控制框架理论,阐述了任何一个中小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建立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内部控制审计框架,而这个内部控制审计的框架的基础就是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定位。杨有红曾经提到,内部审计机构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公司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营。尹世芬(2005)指出,中小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必须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而影响内部控制审计的因素有许多,内部控制审计是否权威、内部控制审计是否独立等等,这些都是以你选哪个内部控制审计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陈文铭(2007)指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演化成一种特殊组织,这个组织的关键作用在于对企业实施全面的监督与控制,防止审计乱象的发生,这个组织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独立存在的,不受任何组织的支配,这样就更加保证了它的权威性。徐泽(2012)则是针对了69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陈泽研究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随之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得出了一系列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对策。周守华、胡伟民等(2013)主要研究了2012年度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报告,在这份报告当中,他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问题如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不高、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数据较为模糊,格式不规范,相关数据存在着造假的嫌疑等问题,随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研究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随之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如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统一报告格式等方面。方红星(2013)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属于一种保障机制,保障的主要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以及权威性。
国外综述
在《内部审计》这本书当中,Anderewe。D. Chambers等人将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主要划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什么叫做内部控制审计,另一个方面就是谁来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从而进一步分析了内部控制人员的组成、内部控制人员的分工、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情况与要求等等。
国外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为主力军,其中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学家和著作,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模式。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体制。国际上先进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模式也多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外国学者在控制论方面做出了许多著名的研究。20世纪各国的学者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著作,20世纪90年代许多学着运用统计学从各个角度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做了各种研究。Deangel(1998)从审计学理论的角度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入手,他提出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师的个人能力,如果一名审计师拥有着十分优秀的审计能力以及十分强大的审计独立性,那么中小企业如果拥有着这样的审计师,它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一般而言会做的比较完美。同时,很多外国企业家共同研究提出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信息过程处理模型、内部控制审计信息计算机处理模型和信息披露处理模型都是在信息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处理过程。2005年Walker认为员工审计素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审计人员的参与和培训,将“审计为本”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2004,PCAOB发布了第二个审计标准(PCAOBAS2)该审计标准的确定有着自己的依据,那就是审计法律法规,在该标准中已经明确标明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内容以及规则。目前,国外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已经从战略性、审计环境评估氛围、文化和培训等方面切入,其中以大卫理查德森提出的内部控制审计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理念、凯瑟林对审计师的素质培训理念为重要代表,在内部控制审计问题预防、审计环境状况风险的评估、以及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发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二、内部控制审计定义与发展
(一)定义
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新控制,在这其中,通过内部审计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5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