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指数比较分析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内容 2
二、企业内部控制指数编制方法理论综述 2
(一)张先治、戴文涛编制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分值指数 2
(二)陈汉文编制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数 4
(三)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 5
(四)中山大学的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指数研究 6
三、四种内部控制指数方法的比较分析 8
(一)四种内部控制指数的设计比较 8
(二)指数应用分析 8
四、总结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我国经济在近几年来都在持续平稳较高增长,但企业经营和证券市场中的风险、信息失真仍旧存在, 防止企业破产倒闭带来的危机,提高上市公司的声誉,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而内控制度在我国出现并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完善相关联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仍旧存在极大问题,许多企业只重视企业效益与利润,并不重视企业内部生产销售活动的合规性控制。加强内部控制仍是现阶段急需攻克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内控缺陷失控导致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此种案例在国内外比比皆是,从而引发了理论和实务界关于内部控制指数的激烈讨论。为了直观了解我国企业内控现状从而研究设计内控指数,从不同的侧重、以不同目的来体现企业内控的有效性。国外内控指数的数据是由不同来源得出的,其内控的分类从三方面体现如下:
1.以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和重大缺陷为依据的指数
企业需要定期披露内控报告、重大缺陷、审计报告来评估其内控规范的有效性。众多外国学者学者(例如Doyle et al, Costello and Wittenberg - Moerman ,Ashbaugh - Skaife et al等)所做的实证检验企业内控的现状与各个因素的关系,其表明在不同侧重面、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企业的内部因素(例如公司治理、经营管理情况、公司经营利润、重大缺陷披露等)对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企业需要定期披露内控报告、重大缺陷、审计报告来评估其内控规范的有效性。众多外国学者学者(例如Doyle et al, Costello and Wittenberg - Moerman ,Ashbaugh - Skaife et al等)所做的实证检验企业内控的现状与各个因素的关系,其表明在不同侧重面、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企业的内部因素(例如公司治理、经营管理情况、公司经营利润、重大缺陷披露等)对内控现状有着显著的影响[1-2]。
2.以企业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为基础设计的指数
在企业资源披露的内控鉴证报告中提取数据,Botosan构建了内部数据的自愿披露程度大小可以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公司水平披露水平,Moerland构建了北欧国家内控影响因素评估指数,体现了公司治理的法规水平和代理冲突,信息不对称是对内控影响较大的因素[3]。
3.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程度为基础设计的指数
内控目标大多以COSO框架为主,也要所不同。在战略、经营、报告、合规目标的选取上,Chil -Yang Tseng[4]的企业风险管理指数是选取衡量其目标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数数据来检验证明企业内控目标。例如:经营业务市场分额和企业风险系数,财务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鉴证报告和重大缺陷、合规调查费用和损失偿付等。
在国内,衡量企业内控实行情况主要有三种: 一是研究理论阐述设计,二是案例结合现状分析,三是构建指数分析的模型,这三种内控探索渠道为内控指数的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案例分析模型。另外,有的学者和机构如厦门大学陈汉文[5-6]、张先治和戴文涛[7-9]、中国上市公司内控研究课题组[10]以及中山大学[11]等,构建内控指标评估体系,设置了内控评估分值,用数据客观表示企业内控质量。
现阶段的对于内控指数的比较研究则只有程慧芳[12]对于厦大版和迪博版内控指数的分析比较,她认为前者基于内控构成要素从构建内控规范的角度来设计内控评估体系。后者则是基于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考虑内控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指数。
现如今,在评估内控质量和水平的研究领域,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构建指数数据模型,较其他两种方法来说此方法是有利于系统科学、完整直观反映企业各种经济活动。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并没有的为学术界和实操界所公认的系统的内部控制理论以及内控研究是一项繁复的过程,工作量较大。上市公司在企业内控评估分析时,通常采用不同内控指数。科学、系统地建立一套业界公认的内控指数体系将会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提供极大便利。
(三)研究内容
通过对国内现有的四种内部控制指数方法的陈述分析,分别了解它们的编制方法、研究内容,侧重点,目标效果,编制作用以及现实意义。提炼出核心点,理清四种编制方法的体系思路,从何种出发点开始,以何种目的,角度, 分析比较何种公司应选择何种指数作为突破点。
二、企业内部控制指数编制方法理论综述
(一)张先治、戴文涛编制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分值指数
张先治、戴文涛编制的内部控制评价分值指数即考虑在我国主管部门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将企业董监事会、外部审计人员和监管部门出具的鉴证报告相结合组成体系。前者两部分是两个平行且相互独立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 ,然后再由政府监管部门和非营利机构对此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
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现象适度精确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内部控制评价分值定性分析定量化划分为4个一级指标即指战略目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法律法规的遵循。每个一级指标下设10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一共有三级指标构成体系。
战略目标又分为目标制定、目标保证2个二级指标,目标制定又分为企业战略委员会或相关结构的设立及人员素质、职责履行、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以及征求意见情况、董事会对战略目标的审议与报请股东大会的批准实施情况、企业战略目标分解的明细程度以及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实施路径情况4个三级指标。目标保证由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经营计划、预算的一致性情况、企业业务活动目标及其与战略目标的关联度、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来说较重要目标的识别以及企业战略目标
一、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内容 2
二、企业内部控制指数编制方法理论综述 2
(一)张先治、戴文涛编制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分值指数 2
(二)陈汉文编制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数 4
(三)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 5
(四)中山大学的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指数研究 6
三、四种内部控制指数方法的比较分析 8
(一)四种内部控制指数的设计比较 8
(二)指数应用分析 8
四、总结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我国经济在近几年来都在持续平稳较高增长,但企业经营和证券市场中的风险、信息失真仍旧存在, 防止企业破产倒闭带来的危机,提高上市公司的声誉,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而内控制度在我国出现并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完善相关联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仍旧存在极大问题,许多企业只重视企业效益与利润,并不重视企业内部生产销售活动的合规性控制。加强内部控制仍是现阶段急需攻克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内控缺陷失控导致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此种案例在国内外比比皆是,从而引发了理论和实务界关于内部控制指数的激烈讨论。为了直观了解我国企业内控现状从而研究设计内控指数,从不同的侧重、以不同目的来体现企业内控的有效性。国外内控指数的数据是由不同来源得出的,其内控的分类从三方面体现如下:
1.以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和重大缺陷为依据的指数
企业需要定期披露内控报告、重大缺陷、审计报告来评估其内控规范的有效性。众多外国学者学者(例如Doyle et al, Costello and Wittenberg - Moerman ,Ashbaugh - Skaife et al等)所做的实证检验企业内控的现状与各个因素的关系,其表明在不同侧重面、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企业的内部因素(例如公司治理、经营管理情况、公司经营利润、重大缺陷披露等)对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企业需要定期披露内控报告、重大缺陷、审计报告来评估其内控规范的有效性。众多外国学者学者(例如Doyle et al, Costello and Wittenberg - Moerman ,Ashbaugh - Skaife et al等)所做的实证检验企业内控的现状与各个因素的关系,其表明在不同侧重面、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企业的内部因素(例如公司治理、经营管理情况、公司经营利润、重大缺陷披露等)对内控现状有着显著的影响[1-2]。
2.以企业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为基础设计的指数
在企业资源披露的内控鉴证报告中提取数据,Botosan构建了内部数据的自愿披露程度大小可以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公司水平披露水平,Moerland构建了北欧国家内控影响因素评估指数,体现了公司治理的法规水平和代理冲突,信息不对称是对内控影响较大的因素[3]。
3.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程度为基础设计的指数
内控目标大多以COSO框架为主,也要所不同。在战略、经营、报告、合规目标的选取上,Chil -Yang Tseng[4]的企业风险管理指数是选取衡量其目标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数数据来检验证明企业内控目标。例如:经营业务市场分额和企业风险系数,财务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鉴证报告和重大缺陷、合规调查费用和损失偿付等。
在国内,衡量企业内控实行情况主要有三种: 一是研究理论阐述设计,二是案例结合现状分析,三是构建指数分析的模型,这三种内控探索渠道为内控指数的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案例分析模型。另外,有的学者和机构如厦门大学陈汉文[5-6]、张先治和戴文涛[7-9]、中国上市公司内控研究课题组[10]以及中山大学[11]等,构建内控指标评估体系,设置了内控评估分值,用数据客观表示企业内控质量。
现阶段的对于内控指数的比较研究则只有程慧芳[12]对于厦大版和迪博版内控指数的分析比较,她认为前者基于内控构成要素从构建内控规范的角度来设计内控评估体系。后者则是基于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考虑内控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指数。
现如今,在评估内控质量和水平的研究领域,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构建指数数据模型,较其他两种方法来说此方法是有利于系统科学、完整直观反映企业各种经济活动。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并没有的为学术界和实操界所公认的系统的内部控制理论以及内控研究是一项繁复的过程,工作量较大。上市公司在企业内控评估分析时,通常采用不同内控指数。科学、系统地建立一套业界公认的内控指数体系将会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提供极大便利。
(三)研究内容
通过对国内现有的四种内部控制指数方法的陈述分析,分别了解它们的编制方法、研究内容,侧重点,目标效果,编制作用以及现实意义。提炼出核心点,理清四种编制方法的体系思路,从何种出发点开始,以何种目的,角度, 分析比较何种公司应选择何种指数作为突破点。
二、企业内部控制指数编制方法理论综述
(一)张先治、戴文涛编制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分值指数
张先治、戴文涛编制的内部控制评价分值指数即考虑在我国主管部门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将企业董监事会、外部审计人员和监管部门出具的鉴证报告相结合组成体系。前者两部分是两个平行且相互独立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 ,然后再由政府监管部门和非营利机构对此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
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现象适度精确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内部控制评价分值定性分析定量化划分为4个一级指标即指战略目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法律法规的遵循。每个一级指标下设10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一共有三级指标构成体系。
战略目标又分为目标制定、目标保证2个二级指标,目标制定又分为企业战略委员会或相关结构的设立及人员素质、职责履行、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以及征求意见情况、董事会对战略目标的审议与报请股东大会的批准实施情况、企业战略目标分解的明细程度以及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实施路径情况4个三级指标。目标保证由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经营计划、预算的一致性情况、企业业务活动目标及其与战略目标的关联度、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来说较重要目标的识别以及企业战略目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