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始人与风险投资机构的控制权博弈研究当当网的案例分析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3
(三)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
二、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5
(一)论文相关概念介绍 5
(二)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7
三、当当网与风险投资机构的控制权博弈:案例描述 8
(一)当当网股权博弈背景介绍 8
(二)当当网股权博弈回顾 9
四、当当网与风险投资机构的控制权博弈:案例分析 10
(一)股权结构分析 10
(二)参与者分析 11
(三)创始人在控制权博弈中的优势分析 11
五、结论与启示 13
(一)研究结论 13
(二)对策建议 13
(三)不足与展望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互联网浪潮的快速兴起,互联网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环境的日趋开放,也同时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平台。
对于一个互联网企业,甚至所有企业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但有时,由于互联网企业自身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对于资本市场的不了解、外部环境等因素,企业资金的融通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发展和扩张的一大难题。并且,当互联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财务资源的运用就成了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虽然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可以通过在外部引进诸如风险投资这样的资金来缓解自己的资本需求,借助外部力量来完成企业的运营和扩张,但我国资本市场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企业在寻求资金支持的渠道选择较为有限,加上企业创始人与外部投资人有时在企业发展目标上存在不一致性,更加剧了二者之间的这种不信任感。特别是在2001年新浪创始人和董事会之间的控制权争夺战爆发后,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在关于是否从外部引入资金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小心翼翼。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各方面的约束和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完成企业的运营和扩张,但我国资本市场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企业在寻求资金支持的渠道选择较为有限,加上企业创始人与外部投资人有时在企业发展目标上存在不一致性,更加剧了二者之间的这种不信任感。特别是在2001年新浪创始人和董事会之间的控制权争夺战爆发后,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在关于是否从外部引入资金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小心翼翼。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各方面的约束和限制。
2.风险投资机构的兴起
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数据来看,从1995年到2000年的这六年中,全球风险投资总额出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单单是2000年的总额就大约是前五年的总和。究其原因除了有传统制造业等行业的复苏之外,更多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互联网为首的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异军突起。一般这种企业具有规模小、轻资产、重研发、高价值等特点,非常受投资者的追捧,这也就变相带动了风险投资领域的活跃。
同时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各种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兴起给国内企业,特别是本土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改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国内出现了许多高技术、高价值的企业,也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企业的不断涌现,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在不断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并且帮助这些公司才从一大批同类中脱颖而出。
图1 全球风险投资总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PWC Money Tree提供全球风险投资数据整理得
3. 企业创始人与风投机构的控制权之争
随着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间的合作不断渗入,企业创始人与机构投资者的矛盾和冲突也在不断显现。早期, 机构投资者较低的持股比例无法构成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充足动机,其更多的采用短期利润型投资战略和“用脚投票” 的消极方式来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不断注资,开始在公司拥有较大的股权,其自身的股东意识也变得愈发强烈。在成本-收益机制作用下,继续遵循“华尔街准则( The wall street rule) ”,利用消极的投机方式已经不能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所以公司管理层的一举一动都常常处在机构投资者的积极监督和干预之下,机构投资者在监督管理层和提高业绩方面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1]。而企业创始人付出了许多常人无法体会的辛劳和汗水,这其中所蕴含的厚重的感情是旁人无法比拟的,时刻掌握企业的控制权是绝对的头等大事。所以,风险投资资金在助力企业成长的同时,也触发和加深了诸多关于公司日常运营和战略目标不一致的矛盾与摩擦,导致企业创始人和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矛盾不断累积,直至升级为围绕股权争夺的争端。从家喻户晓的雷士照明事件,到近年万科地产与宝能系的控制权之争,有这方面的案例事件可是说是层出不穷。
除了双方出于能的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之外,两者之间有关于公司治理层面的较大差异也是使得双方关系一个重要因素。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者一般都有较为丰富的资本运营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谙熟国内外资本市场规则,通常是西方先进公司管理理念的倡导者,而我国的企业创始人却深受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加重视与人的关系的协调。这显然是两种相对迥异的行为和思考模式,两者之间在合作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分歧和摩擦也是情理之中的。分歧和摩擦升级之后,所导致的激烈冲突的局面,要么是投资者撤资放弃,要么是创始人惨淡出局,例如作为企业创始人的吴长江离开雷士照明。或者是企业创始人与风投资本在苦战之后重夺企业的控制权,如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俞渝夫妇与风险投资机构的控制权博弈。无论是双方取得怎样的一个结果,在此期间,势必会使得企业这方面的消息传递到外部,使得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有所观望和警惕,对于企业的业绩和形象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作为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大的互联网电商公司,其与风投机构的合作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展开,包含了国内外多家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案例较为典型,为本文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际素材。当当网股权争夺事件从2003年10月李国庆向外界公布了一篇名为《我的感谢以及任期》的电子邮件而公诸于众,到2004年年初引入老虎基金取得股权争夺战胜利结束,经历了股东抵制,艰难谈判,离职逼宫,另起炉灶,随后拉拢新的投资者等一系列事件,当当网的这一案例是此方面的突出代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长达半年的公开化的矛盾完
一、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3
(三)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
二、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5
(一)论文相关概念介绍 5
(二)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7
三、当当网与风险投资机构的控制权博弈:案例描述 8
(一)当当网股权博弈背景介绍 8
(二)当当网股权博弈回顾 9
四、当当网与风险投资机构的控制权博弈:案例分析 10
(一)股权结构分析 10
(二)参与者分析 11
(三)创始人在控制权博弈中的优势分析 11
五、结论与启示 13
(一)研究结论 13
(二)对策建议 13
(三)不足与展望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互联网浪潮的快速兴起,互联网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环境的日趋开放,也同时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平台。
对于一个互联网企业,甚至所有企业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但有时,由于互联网企业自身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对于资本市场的不了解、外部环境等因素,企业资金的融通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发展和扩张的一大难题。并且,当互联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财务资源的运用就成了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虽然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可以通过在外部引进诸如风险投资这样的资金来缓解自己的资本需求,借助外部力量来完成企业的运营和扩张,但我国资本市场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企业在寻求资金支持的渠道选择较为有限,加上企业创始人与外部投资人有时在企业发展目标上存在不一致性,更加剧了二者之间的这种不信任感。特别是在2001年新浪创始人和董事会之间的控制权争夺战爆发后,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在关于是否从外部引入资金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小心翼翼。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各方面的约束和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完成企业的运营和扩张,但我国资本市场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企业在寻求资金支持的渠道选择较为有限,加上企业创始人与外部投资人有时在企业发展目标上存在不一致性,更加剧了二者之间的这种不信任感。特别是在2001年新浪创始人和董事会之间的控制权争夺战爆发后,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在关于是否从外部引入资金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小心翼翼。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各方面的约束和限制。
2.风险投资机构的兴起
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数据来看,从1995年到2000年的这六年中,全球风险投资总额出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单单是2000年的总额就大约是前五年的总和。究其原因除了有传统制造业等行业的复苏之外,更多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互联网为首的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异军突起。一般这种企业具有规模小、轻资产、重研发、高价值等特点,非常受投资者的追捧,这也就变相带动了风险投资领域的活跃。
同时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各种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兴起给国内企业,特别是本土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改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国内出现了许多高技术、高价值的企业,也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企业的不断涌现,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在不断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并且帮助这些公司才从一大批同类中脱颖而出。
图1 全球风险投资总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PWC Money Tree提供全球风险投资数据整理得
3. 企业创始人与风投机构的控制权之争
随着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间的合作不断渗入,企业创始人与机构投资者的矛盾和冲突也在不断显现。早期, 机构投资者较低的持股比例无法构成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充足动机,其更多的采用短期利润型投资战略和“用脚投票” 的消极方式来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不断注资,开始在公司拥有较大的股权,其自身的股东意识也变得愈发强烈。在成本-收益机制作用下,继续遵循“华尔街准则( The wall street rule) ”,利用消极的投机方式已经不能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所以公司管理层的一举一动都常常处在机构投资者的积极监督和干预之下,机构投资者在监督管理层和提高业绩方面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1]。而企业创始人付出了许多常人无法体会的辛劳和汗水,这其中所蕴含的厚重的感情是旁人无法比拟的,时刻掌握企业的控制权是绝对的头等大事。所以,风险投资资金在助力企业成长的同时,也触发和加深了诸多关于公司日常运营和战略目标不一致的矛盾与摩擦,导致企业创始人和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矛盾不断累积,直至升级为围绕股权争夺的争端。从家喻户晓的雷士照明事件,到近年万科地产与宝能系的控制权之争,有这方面的案例事件可是说是层出不穷。
除了双方出于能的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之外,两者之间有关于公司治理层面的较大差异也是使得双方关系一个重要因素。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者一般都有较为丰富的资本运营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谙熟国内外资本市场规则,通常是西方先进公司管理理念的倡导者,而我国的企业创始人却深受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加重视与人的关系的协调。这显然是两种相对迥异的行为和思考模式,两者之间在合作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分歧和摩擦也是情理之中的。分歧和摩擦升级之后,所导致的激烈冲突的局面,要么是投资者撤资放弃,要么是创始人惨淡出局,例如作为企业创始人的吴长江离开雷士照明。或者是企业创始人与风投资本在苦战之后重夺企业的控制权,如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俞渝夫妇与风险投资机构的控制权博弈。无论是双方取得怎样的一个结果,在此期间,势必会使得企业这方面的消息传递到外部,使得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有所观望和警惕,对于企业的业绩和形象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作为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大的互联网电商公司,其与风投机构的合作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展开,包含了国内外多家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案例较为典型,为本文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际素材。当当网股权争夺事件从2003年10月李国庆向外界公布了一篇名为《我的感谢以及任期》的电子邮件而公诸于众,到2004年年初引入老虎基金取得股权争夺战胜利结束,经历了股东抵制,艰难谈判,离职逼宫,另起炉灶,随后拉拢新的投资者等一系列事件,当当网的这一案例是此方面的突出代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长达半年的公开化的矛盾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