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字数:11089】
摘 要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内部控制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仍旧有很多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失败,而走上了破产的道路。在2012年后,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失效问题出现的愈发频繁,比如西部矿业、新华制药等等都被爆出。本文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以上海家化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之后分析了该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分析了失效的成因,最后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本文期望通过对该案例的研究与分析,能够使得企业能够发挥出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Key words:Internal control; failure performance; failure cause; countermeasure目 录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1
1.1内部控制失效的界定 1
1.2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1
1.2.1内部原因 1
1.2.2外部原因 2
第二章 上海家化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表现 4
2.1上海家化公司基本介绍 4
2.2上海家化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情况 4
2.2.1上海家化治理结构 4
2.2.2上海家化内部控制制度 4
2.2.3上海家化内部建设情况 4
2.3上海家化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表现 5
2.3.1关联方交易处理不符合规定 5
2.3.2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健全 5
2.3.3财务信息失真 6
第三章 上海家化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分析 8
3.1内部控制尚未完善,欠缺执行力,匮乏相应的考核评价 8
3.1.1内控设计未能完善 8
3.1.2欠缺内部控制执行力,匮乏相应的考核标准 8
3.2内控环境不佳 8
3.2.1上海家化公司管理层产生矛盾的背景 8
3.2.2管理层矛盾影响控制环境,造成内控失效 9
3.3财务人员缺乏专业性与独立性 9
第四章 完善上海家化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对策 11
4.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1
4.2改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11
4.2.1加强信息沟通 11
4.2.2培养员工内控意识,重视其业务能力 12
4.3完善考核制度,考量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12
4.4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 13
4.4.1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13
4.4.2充分利用外部人员的监督职能 13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相关理论概述
1.1内部控制失效的界定
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这样阐述: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1]但是合理保证又与绝对保证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存有许多无法规避的局限,比如人的主观意识、内控体系的成本等都在合理保证需要考虑的范畴之内。内部控制无法为企业提供100%的保证,虽然我们无法对于合理保证的保证程度进行精确的范围划分,然而参照其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有效的内控必定存有下限,简单而言,也就是可以满足企业内控目标实现的保障水平在此标准之上便可。
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具有有效性,主要要考虑到如下两个部分。[2]第一个部分是考虑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化、科学化,是否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第一,内控制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第二,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为投资者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否可靠,是否具有真实性。如果内部控制未能确保企业内控目标的实现,那么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必定是失效的。
内部控制执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其发展目标,同时为企业的投资方提供具有真实性的财务数据,所以只依赖于内控的自我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借助外部服务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相关的评估。
1.2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1.2.1内部原因
1.2.1.1内控制度不合理且执行不彻底
虽然我国有许多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内控制度,然而却只有极少数的公司制定了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内控制度,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3]在组织结构上,绝大部分的公司都存有不合理的情况,比如设置的岗位太多、职位多而复杂,但是落实到实务工作的员工确实少之又少。经常会存在着“办事的人多,但是做事的人少”这种现象。除此之外,不管是同级之间还是上下级,岗位之间的沟通十分少。此外,因为企业各自的经营侧重点不一致,所以在内控建设上,有时会过分注重某一方面,出现偏颇现象。还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然而在执行力度上却有很大的欠缺之处。
1.2.1.2管理人员缺乏内控意识
就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而言,依旧有许多企业尚未重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公司的日常管理制度便是所谓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有的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内部控制仅仅为了监督员工而存在;有些管理人员以为内部控制只是在进行会计核对工作;还有的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只会浪费企业的资源与成本。上述这些看法都说明了我国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对于内控知识也并未拥有深刻的认知。
1.2.1.3内部监督不到位
内部监督大多数都是针对于企业的基层人员。[4]内部监督人员不愿意也不敢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审查。此外,企业的内审部门也无法发挥出其效用。第一,企业之所以建立内审部门并非想要让企业健康发展。早在1985年,我国国务院就要求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审制度,但是因为是政府要求而建立的,所以大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企业内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许多企业未能招聘专业的内审人员。第三,内审人员没有独立性。因为内审部门地位低下,许多企业的内审部门依旧受到了管理层的监督,所以,内审人员无法对自己的上级提出相关意见。
1.2.2外部原因
1.2.2.1法律法规不系统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国都颁布了许多同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相关准则。比如中国银行颁发了《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五部委也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守则》、《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导规范》等。[5]尽管在法律方面,很多法律都提及到了内部控制,比如《会计法》中这样表明:“任何企业都应该建立并健全企业自身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而在《公司法》中对于董事长、监事会以及董事会的职责权利也进行了明确规定。然而各部法律所涉及的内控内容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十分零散。所以导致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活动时,无法查询到相对应的法律法规。
Key words:Internal control; failure performance; failure cause; countermeasure目 录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1
1.1内部控制失效的界定 1
1.2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1
1.2.1内部原因 1
1.2.2外部原因 2
第二章 上海家化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表现 4
2.1上海家化公司基本介绍 4
2.2上海家化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情况 4
2.2.1上海家化治理结构 4
2.2.2上海家化内部控制制度 4
2.2.3上海家化内部建设情况 4
2.3上海家化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表现 5
2.3.1关联方交易处理不符合规定 5
2.3.2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健全 5
2.3.3财务信息失真 6
第三章 上海家化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分析 8
3.1内部控制尚未完善,欠缺执行力,匮乏相应的考核评价 8
3.1.1内控设计未能完善 8
3.1.2欠缺内部控制执行力,匮乏相应的考核标准 8
3.2内控环境不佳 8
3.2.1上海家化公司管理层产生矛盾的背景 8
3.2.2管理层矛盾影响控制环境,造成内控失效 9
3.3财务人员缺乏专业性与独立性 9
第四章 完善上海家化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对策 11
4.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1
4.2改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11
4.2.1加强信息沟通 11
4.2.2培养员工内控意识,重视其业务能力 12
4.3完善考核制度,考量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12
4.4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 13
4.4.1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13
4.4.2充分利用外部人员的监督职能 13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相关理论概述
1.1内部控制失效的界定
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这样阐述: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1]但是合理保证又与绝对保证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存有许多无法规避的局限,比如人的主观意识、内控体系的成本等都在合理保证需要考虑的范畴之内。内部控制无法为企业提供100%的保证,虽然我们无法对于合理保证的保证程度进行精确的范围划分,然而参照其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有效的内控必定存有下限,简单而言,也就是可以满足企业内控目标实现的保障水平在此标准之上便可。
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具有有效性,主要要考虑到如下两个部分。[2]第一个部分是考虑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化、科学化,是否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第一,内控制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第二,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为投资者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否可靠,是否具有真实性。如果内部控制未能确保企业内控目标的实现,那么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必定是失效的。
内部控制执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其发展目标,同时为企业的投资方提供具有真实性的财务数据,所以只依赖于内控的自我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借助外部服务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相关的评估。
1.2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1.2.1内部原因
1.2.1.1内控制度不合理且执行不彻底
虽然我国有许多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内控制度,然而却只有极少数的公司制定了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内控制度,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3]在组织结构上,绝大部分的公司都存有不合理的情况,比如设置的岗位太多、职位多而复杂,但是落实到实务工作的员工确实少之又少。经常会存在着“办事的人多,但是做事的人少”这种现象。除此之外,不管是同级之间还是上下级,岗位之间的沟通十分少。此外,因为企业各自的经营侧重点不一致,所以在内控建设上,有时会过分注重某一方面,出现偏颇现象。还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然而在执行力度上却有很大的欠缺之处。
1.2.1.2管理人员缺乏内控意识
就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而言,依旧有许多企业尚未重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公司的日常管理制度便是所谓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有的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内部控制仅仅为了监督员工而存在;有些管理人员以为内部控制只是在进行会计核对工作;还有的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只会浪费企业的资源与成本。上述这些看法都说明了我国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对于内控知识也并未拥有深刻的认知。
1.2.1.3内部监督不到位
内部监督大多数都是针对于企业的基层人员。[4]内部监督人员不愿意也不敢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审查。此外,企业的内审部门也无法发挥出其效用。第一,企业之所以建立内审部门并非想要让企业健康发展。早在1985年,我国国务院就要求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审制度,但是因为是政府要求而建立的,所以大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企业内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许多企业未能招聘专业的内审人员。第三,内审人员没有独立性。因为内审部门地位低下,许多企业的内审部门依旧受到了管理层的监督,所以,内审人员无法对自己的上级提出相关意见。
1.2.2外部原因
1.2.2.1法律法规不系统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国都颁布了许多同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相关准则。比如中国银行颁发了《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五部委也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守则》、《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导规范》等。[5]尽管在法律方面,很多法律都提及到了内部控制,比如《会计法》中这样表明:“任何企业都应该建立并健全企业自身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而在《公司法》中对于董事长、监事会以及董事会的职责权利也进行了明确规定。然而各部法律所涉及的内控内容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十分零散。所以导致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活动时,无法查询到相对应的法律法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