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集团内部控制风险防范(附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处于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之中,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与控制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成因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进行了探讨。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1 研究的目的 1
1.1.2 研究的意义 1
1.2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3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
1.4.1 研究思路 3
1.4.2 研究方法 3
2 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基础理论
2.1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来源 4
2.2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含义 5
2.3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概述 5
3 包钢集团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现状研究
3.1 包钢集团简介 6
3.2 包钢集团内部控制风险的现状 6
3.2.1 内控风险制度实施缺乏稳定性 6
3.2.2 公司股份占有比严重制约了内控风险制度的实施 6
3.2.3 股利分配目的不纯影响了内控风险制度的实施 7
4 包钢集团内部控制风险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包钢集团内部控制风险存在的问题 10
4.1.1 资金集中度不高制约公司内控风险的发展和公司运营 10
4.1.2 信贷管理水平限制内控风险运营规模 10
4.1.3 风险防范体系对包钢财务公司运营支持不足 11
4.1.4 从业人员认识影响集团内控风险运营策略实施 11
4.2 包钢集团内部控制风险的成因 12
4.2.1 未全面把握风险因素 12
4.2.2 未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 12
4.2.3 未制定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制定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12
4.2.4 未有效落实控制风险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 包钢集团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措施
5.1 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14
5.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14
5.2.1 完善制度建设、实施内控风险机制制度 14
5.2.2 明确控制目标,优化内控风险环境 14
5.2.3 加强内控风险监督 15
5.2.4 加强内外部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强反舞弊机制 15
5.3 内控风险要做到全面控制 15
5.4 内控风险要做到全员控制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风险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某些管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是了解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首先识别和衡量风险,以及面临的内部控制环境与风险因素,将它的基础,核心与整个内部同社会和经济环境相结合,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内部控制的实施是非常困难的[1]。欺诈和逃税漏税、挪用公款物资和其他刑事案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内部控制失效,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内部管理非常重要,同样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企业内部控制能否顺利进行也同样是整个内部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
1.1.2 研究的意义
2010年3月28日下午2:30左右,正在建设中的山西省乡宁县王家岭煤矿造成严重透水事件。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出了事故,地下施工的261名工人遭灾,108人成功解救,其余153人被困长时间渺无音讯。约3000人救援队伍进行了全力施救,最终剩余153人中115 人被解救脱险,遇难人员38人。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设和风险意识的缺乏也导致了好多问题的出现,如何完善控制体系也变的尤为突出,因此,科学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企业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防范制度又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包钢集团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风险成因、防范措施的研究,建立起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一方面能使企业实行自我约束,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起科学严谨的现代企业制度[2]。
1.2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1992 年的卡德伯利报告到1999 年的特恩布尔指南,英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步趋于系统和完善。1992 年的卡德伯利报告(Cadbury Report)、1998年的哈姆佩尔报告(Hampel Report)以及1999 年的特恩布尔报告(Turnbull Report)堪称是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1992 年的卡德伯利报告全称为公司治理的财务面(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它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之下,以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以及公司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明确要求公司改善内部控制机制。卡德伯利报告在许多方面开创了英国公司治理历史的先河,它所确认的公司治理原则一直沿用至今。1998 年的哈姆佩尔报告全面赞同卡德伯利报告将内部控制视为有效管理的重要方面的观点,鼓励董事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复核。哈姆佩尔报告所提出的准则,将公司治理向前推进了一步,但内容缺乏新意,委员会主要由既得利益者组成,责任不够明确。1999年的特恩布尔报告就如何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 提供了详细的指南。它认为董事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负责,应制定正确的内部控制政策,还应进一步确认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是有效的。特恩布尔报告推进了内部控制定义的发展强调,通过战略参与为公司创造价值,标志着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3]。
当今社会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因此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以防范和规避风险。而分析和辨认风险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要素。从COSO 的两份重要报告中可以看出,不论是1992 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还是2004 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均把风险管理作为主要的内部控制要素,强调识别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英国的特恩布尔报告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合为一体,认为两者是近乎等同的概念。可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日益融合,风险导向已是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1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