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记分卡在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中的运用(附件)
摘 要随着对内改革的不断深入,陕西农村信用社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在长期的发展中,陕西农村信用社的绩效考核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采用平衡记分卡进行绩效考核也就成为大势所趋。 本文通过运用平衡记分卡对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进行考核,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这四个维度出发,对农村信用社不同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陕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Key word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The balanced scorecard; Performance appraisal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2 相关理论
2.1 绩效考核 4
2.2 平衡记分卡 4
3 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现状及分析
3.1 陕西农村信用社现状 5
3.2 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5
3.2.1 考核主要以财务作为标准 5
3.2.2 忽视了员工的意愿 6
3.2.3 忽视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6
3.2.4 忽视学习与成长能力的提升 7
4 平衡记分卡在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4.1 平衡记分卡的设计 8
4.1.1平衡记分卡指标权重的说明 8
4.1.2 整体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8
4.1.3 员工平衡记分卡设计 9
4.2 平衡记分卡的实施 12
4.2.1 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战略目标 12
4.2.2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13
4.2.3 完善内部运营机制 13
4.2.4 提升信用社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14
4.2.5 保障绩效考核过程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1.2 整体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8
4.1.3 员工平衡记分卡设计 9
4.2 平衡记分卡的实施 12
4.2.1 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战略目标 12
4.2.2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13
4.2.3 完善内部运营机制 13
4.2.4 提升信用社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14
4.2.5 保障绩效考核过程公平公正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加入WTO以来, 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而国内传统的农村信用社在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时,从多个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大多位于农村,发展条件有限,与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与效益,构建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发展是目前国内农村信用社最为关心的话题。而绩效管理作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系中核心的部分,也同样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的实际出发,发现现阶段陕西农村信用社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析,发现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的不足,从而为运用平衡记分卡开展信用社绩效考核的实践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1.2 研究意义
研究平衡记分卡在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中的运用,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单就理论意义而言,研究平衡记分卡在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中的运用,可以对绩效考核与平衡记分卡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通过把这些理论运用于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的实践,指导其全面发展。在现实层面,可以促进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方法的改善。从而迫使他们改良自身绩效考核的方式与理念,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竞争力,促进其和谐健康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平衡记分卡的研究与运用首先发生于美国。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他们的第一篇平衡记分卡的论文:“平衡记分卡——绩效驱动指标”,首次平衡记分卡用于绩效考核,平衡记分卡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二人不断完善关于平衡记分卡的理论与方法,并且首次提出了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即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1]。四个维度的提出标志着平衡记分卡的理论建设已经趋于成熟,此后有关平衡记分卡的研究与运用大多在这四个维度范围内进行[2]。不得不说,四个维度的提出是平衡记分卡的一大突破性成就。
如果说卡普兰和诺顿的研究较多的是关注于平衡记分卡的理论研究,那么保罗尼文在2002年出版了《实施平衡记分卡的具体步骤》一书,则从平衡记分卡在实际操作入手,系统性地讲解了平衡记分卡在提高企业绩效等方面的具体运用。尼文比较看重平衡记分卡的实施,采纳循序渐进的方法向人们呈现如何运用平衡记分卡,从第一步开发公司的平衡记分卡,而后投入到公司的管理体制中去,最后持续保持取得的改进效果[3]。可以说尼文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把平衡记分卡的运用进一步向外拓展。
总体而言,国外有关平衡记分卡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与在企业中的运用,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企业的绩效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在理论上具有开创性的功劳,为后来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绩效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与中国的企业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出入。而且这些理论主要侧重于宏观的理论叙述,关注点也大多在企业。而中国的农村信用社有着自身的一套运行机制,不能完全和企业等同开来[4]。所以,对于中国农村信用社运用平衡记分卡的研究,大多可以通过国内的一些研究进行参考。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平衡记分卡是一种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在国内林俊杰博士1998年起就对平衡记分卡进行专门研究,并以平衡记分卡与战略管理为课题完成博士论文《平衡记分卡战略导向管理》,此论文于2003年正式出版发行[5]。该管理系统成功地将战略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中国企业在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2003年,毕意文与孙永玲合著了《平衡记分卡中国战略实践》详细介绍了平衡记分卡的发展历史,平衡记分卡的实施流程以及与企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2 相关理论
2.1 绩效考核 4
2.2 平衡记分卡 4
3 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现状及分析
3.1 陕西农村信用社现状 5
3.2 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5
3.2.1 考核主要以财务作为标准 5
3.2.2 忽视了员工的意愿 6
3.2.3 忽视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6
3.2.4 忽视学习与成长能力的提升 7
4 平衡记分卡在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4.1 平衡记分卡的设计 8
4.1.1平衡记分卡指标权重的说明 8
4.1.2 整体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8
4.1.3 员工平衡记分卡设计 9
4.2 平衡记分卡的实施 12
4.2.1 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战略目标 12
4.2.2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13
4.2.3 完善内部运营机制 13
4.2.4 提升信用社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14
4.2.5 保障绩效考核过程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1.2 整体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8
4.1.3 员工平衡记分卡设计 9
4.2 平衡记分卡的实施 12
4.2.1 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战略目标 12
4.2.2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13
4.2.3 完善内部运营机制 13
4.2.4 提升信用社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14
4.2.5 保障绩效考核过程公平公正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加入WTO以来, 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而国内传统的农村信用社在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时,从多个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大多位于农村,发展条件有限,与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与效益,构建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发展是目前国内农村信用社最为关心的话题。而绩效管理作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系中核心的部分,也同样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的实际出发,发现现阶段陕西农村信用社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析,发现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的不足,从而为运用平衡记分卡开展信用社绩效考核的实践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1.2 研究意义
研究平衡记分卡在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中的运用,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单就理论意义而言,研究平衡记分卡在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中的运用,可以对绩效考核与平衡记分卡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通过把这些理论运用于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的实践,指导其全面发展。在现实层面,可以促进陕西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方法的改善。从而迫使他们改良自身绩效考核的方式与理念,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竞争力,促进其和谐健康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平衡记分卡的研究与运用首先发生于美国。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他们的第一篇平衡记分卡的论文:“平衡记分卡——绩效驱动指标”,首次平衡记分卡用于绩效考核,平衡记分卡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二人不断完善关于平衡记分卡的理论与方法,并且首次提出了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即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1]。四个维度的提出标志着平衡记分卡的理论建设已经趋于成熟,此后有关平衡记分卡的研究与运用大多在这四个维度范围内进行[2]。不得不说,四个维度的提出是平衡记分卡的一大突破性成就。
如果说卡普兰和诺顿的研究较多的是关注于平衡记分卡的理论研究,那么保罗尼文在2002年出版了《实施平衡记分卡的具体步骤》一书,则从平衡记分卡在实际操作入手,系统性地讲解了平衡记分卡在提高企业绩效等方面的具体运用。尼文比较看重平衡记分卡的实施,采纳循序渐进的方法向人们呈现如何运用平衡记分卡,从第一步开发公司的平衡记分卡,而后投入到公司的管理体制中去,最后持续保持取得的改进效果[3]。可以说尼文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把平衡记分卡的运用进一步向外拓展。
总体而言,国外有关平衡记分卡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与在企业中的运用,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企业的绩效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在理论上具有开创性的功劳,为后来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绩效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与中国的企业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出入。而且这些理论主要侧重于宏观的理论叙述,关注点也大多在企业。而中国的农村信用社有着自身的一套运行机制,不能完全和企业等同开来[4]。所以,对于中国农村信用社运用平衡记分卡的研究,大多可以通过国内的一些研究进行参考。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平衡记分卡是一种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在国内林俊杰博士1998年起就对平衡记分卡进行专门研究,并以平衡记分卡与战略管理为课题完成博士论文《平衡记分卡战略导向管理》,此论文于2003年正式出版发行[5]。该管理系统成功地将战略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中国企业在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2003年,毕意文与孙永玲合著了《平衡记分卡中国战略实践》详细介绍了平衡记分卡的发展历史,平衡记分卡的实施流程以及与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