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中的盈余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中的盈余管理研究学院管理学院[20191209192027]
摘要:
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和时滞性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和便利。因为相关规定的不明确,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也较为主观随意。因此,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拥有了外在可能性。结合近年来为某企业粉饰公司盈利状况在编制财务报表中存在作假行为的案例,本文以华泰证券2012年和2013年利用不同金融资产分类和会计处理方式的差异进行盈余管理影响企业利润的行为为案例,指出了由于管理层经营目的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结果对会计报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目前准则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金融资产盈余管理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1
1.3研究方法 2
1.4研究现状 2
1.4.1国外研究现状 2
1.4.2国内研究现状 3
1.5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3
2.相关理论 4
2.1金融资产 4
2.1.1金融资产的涵义 4
2.1.2金融资产分类 4
2.2盈余管理 5
2.2.1盈余管理涵义 5
2.2.2产生的基本条件 5
2.2.3理论基础 6
2.2.4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7
2.2.5盈余管理的方式 8
3. 盈余管理的现状及优缺点 9
3.1利用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 9
3.2盈余管理的优点 10
3.3盈余管理的缺点 11
4.对策和建议 12
4.1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12
4.2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12
4.3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 13
4.4加强审计独立性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The effect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y the Use of the Financial Assets of Listed Companies
Abstract
Because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 the division of the two financial assets with a greater division of space,the management can be the basis of their intention of holding to the division of financial assets held for trading and available-for-sale financial assets . Management can in the initial financial assets are classified on a financial asse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earnings management objectives, to decide whether the changes in fair value recognized in profit or in cluded in capital surplus.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not on the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and classification of available for sale financial assets are clear divis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uatai Securities to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2012 and 2013.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Financial assets; Earnings management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Available-for-sale financial assets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发展会计准则日益完善,盈余管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这公司的财务,有利有弊。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它们的研究大致分为平滑收益、基于盈余管理的契约视角和计量问题,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和国有企业股份制也为其基本理论成果的成熟和完善提供了必要实证研究数据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收益管理的实施。盈余管理中的契约和共同摩擦的存在,使得盈余管理依旧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规范,更好地发挥会计计量的作用。尽管盈余管理的操作都需要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但是盈余管理行为也存在着由于企业管理层为了企业报表的盈利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出现不完全可靠的现象。
金融资产的划分有着灵活地选择,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财务状况选择可行的计量方式,这样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地稳定股票市场。与此同时,又要求企业管理层的需要更高的管理要求以及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明确的盈余管理目标,明确划分金融资产。假如企业中存在出现盈余管理不明确,就会出现会计信息不可靠的情况,影响企业的财务部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可靠。这样不仅会使得股票市场出现不稳定,还会影响企业的其他决策。
1.2研究目的
盈余管理的存在被人认可,也被人否认。不过必须承认的是它确实影响到了公认的会计原则和现代会计理论。不可否认地在现代会计理论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盈余管理虽然在近几十年内被众多的会计学者研究过,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仍然需要通过不断地研究来进行发展与提高。
盈余管理仍然需要继续研究的原因有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方面尚未使用严谨的划分方法,并且盈余管理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片面性,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没有涉及到所有领域。与此同时研究中还是会发生隐瞒信息的情况,就目前能够得到认可的解释中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代理人会隐瞒操纵利益手法,影响到研究所需的数据。
我国22号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了解到,企业可根据投资环境和公司自身业务投资策略、风险管理要求将将金融资产总结为四个科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
不同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资产确认和后续计量也是不同,对企业财务报表中利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两者的归属类问题也是受到企业管理层投资意图的影响,并且其中有着很大的选择空间,两者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计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其后续计量能够对企业的利润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这也被越来与多的企业所采用,作为调节盈余的手段之一。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规范。
1.3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只要采用文献参考法、对比分析法,同时借鉴中西方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经验,共同分析金融资产分类是否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分析不同金融资产分类和会计处理方式影响公司利润的行为,进行合理化的总结,给出合理的意见。希望公司合理划分金融资产,是的公司的盈余管理发挥正面作用,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同时,坚守会计道德,以公司的长远发展为目标。
1.4研究现状
1.4.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早于我国,因此也就有相对完善的理论研究。西方学者大都是从实证入手,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Healy(1985)发现了管理人员针对薪酬计划进行的盈余管理,当真实盈余处在激励范围内时,管理人员会尽量调增利润,但是当真实盈余超过上限时,管理人员会储存多余的利润。当真实盈余小于下限并且与下限差距非常大的时候,会产生大清洗行为。Guidry、Leone 和 Rock(1999)得到了和 Healy 一致的结论。Ho1thausen、Larcker 和 Sloan(1995)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但是与 Healy不同的是,当真实盈余没有达到奖金下限时,并没有发现管理人员大清洗的证据。与此同时,Gaver、Gaver 和 Austin(1995)扩大了研究样本,发现当企业真实盈余达不到奖金下限的时候,不仅没有发生大清洗,反而是调增了利润。
Pourciau(1993)和Defond 和 Park(1997)以发生管理者变更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前任管理者和继任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了在管理者变更之前,前任管理者会为了保证职位而调增盈余,而在变更当年继任管理者则会调减盈余,在变更下一年再调增盈余,绝大部分的管理者都实施了利润平滑来保证自己职位的稳定性免受遭到解聘的威胁。
关于债务契约方面的研究,有Watts 和 Zimmerman(1986)Defond 和 Jiambalvo(1994)Sweeney(1994)等人认为由于存在债务契约的限制,这些公司已经在债务契约违反或可能违反债务契约将被限制以避免债务契约,通过选取大量的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增加盈余,研究结果发现,由于股利的分配来源于当期或是前期的盈余,为了使大股东获取稳定的分红收益,管理者会对纵会计盈余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目标。
1.4.2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外,由于我国尚且不够健全的证券市场,运营和监管机制仍然处在健全的过程中,其中评估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信息考评机制处于不完善状态也是需要注意的。张丽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在金融资产分类的盈余管理”中介绍到,股票上市公司介绍钻会计准则的“漏洞”,利用金融资产分类的不明确性进行盈余管理,而中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两种类型的分类界限是不明确的金融资产的交易,也给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机会。温菊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综合收益和盈余管理》 (2011) 集中研究了2007—2008这两年内的公司对于金融资产的划分,发现了公司在对金融资产划分时会有所倾向。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如果公司希望获得更大的份额,总资产的金融资产,公司管理和不经常被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占比例更大,而不会倾向于其他金融资产。
1.5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文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比如在企业选取上,应该扩大样本范围,汲取更多更广泛的数据来统计,做到结果要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真实性;在数据分析上尚且不够透彻,建议也不够明了,应该采用相关模型,由数据导出最合适的最优组合。
2.相关理论
2.1金融资产
2.1.1金融资产的涵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正常和可持续发展,不能从广泛的应用和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分离,在另一个单位的合同形式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因此,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只有满足只有当其持有者是投资于金融工具被称为金融资产。它能够帮助所有者提供即将、较为长期的货币收入流量。金融资产是指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资产和其他股权投资形成的,应收账款,应收 票据,债券和衍生工具。只有满足只有当其的持有者是投资对象的金融工具才能被称作是金融资产。它能够帮助所有者提供即将、较为长期的货币收入流量。金融资产是指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资产和其他股权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债券和衍生的形成。
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项、银行存款、股权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债权投资以及衍生工具形成的资产等。金融资产的特性包括有:货币性、流通性、偿还期限、风险性和收益性等,购买金融资产时需要全面考虑避免以偏概全的出现。合理的选择净融资产能够给减少企业的风险带来较高的利润。
2.1.2金融资产分类
按投资目的和经济实质将拥有的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四类。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平值透过损益的公允价值的变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股东权益;应收款项及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的分类应该是管理的真实表达,列为一个项目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金融资产,投资管理和其他因素。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分类是金融资产的不同类型密切相关,它们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基础上,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金融资产的分类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
2.1.3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