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和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和对策研究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1210090356]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况,包括含义及其表现形式;接着,列举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目前为止关于财务舞弊所做的研究以及他们得出的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内与国外专家学者在舞弊手段、动因和防范方面的侧重不同点;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对于上市公司舞弊动因研究的四大理论,分别是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舞弊风险因子理论。通过对其动因理论的分析探究归纳出了财务舞弊发生的内、外因以及主观、客观原因;最后,通过对典型财务舞弊案例科龙电器的深入剖析,引出财务舞弊事件给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在给相关利益团体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更是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而总结出了一些关于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财务舞弊动因分析防范治理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文献综述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1
2. 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况 3
2.1 财务舞弊的含义 3
2.2 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 3
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4
3.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的理论研究 4
3.1.1冰山理论 4
3.1.2舞弊三角理论 4
3.1.3 GONE理论 4
3.1.4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5
3.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 5
3.2.1财务舞弊产生的内在原因———贪婪 5
3.2.2财务舞弊产生的外在原因———机会 5
3.2.3财务舞弊产生的主观原因———需求 6
3.2.4财务舞弊产生的客观原因———暴露 6
3.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 6
3.3.1以虚构收入或成本得到虚假利润 6
3.3.2现金舞弊成为现下财务舞弊的第一选择 7
3.3.3串通舞弊日益深化 7
3.3.4财务舞弊的技术性和隐蔽性增强 7
3.3.5会计市场日益混乱 7
3.4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 8
3.4.1广大利益相关者蒙受巨大损失 8
3.4.2动摇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 8
3.4.3损害企业的自身利益,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8
3.4.4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9
4. 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建议与措施 10
4.1 财务舞弊治理的经济制度约束机制 10
4.1.1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及大股东的监管 10
4.1.2完善上市公司监管体制 10
4.1.3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舞弊者赔偿措施 10
4.2 财务舞弊治理的道德伦理约束机制 11
4.3 公司内部防范措施 11
4.3.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减少大股东控制现象 11
4.3.2完善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制度 11
4.3.3完善内部监督系统,紧抓内控制度建设 12
4.3.4提升职工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2
4.4 公司外部防范措施 12
4.4.1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12
4.4.2深化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的治理和控制,加强金融联合监督 13
4.4.3建立健全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 13
4.4.4加快发展我国法务会计行业 13
4.5 监督方面的措施 14
4.5.1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监管 14
4.5.2增大查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舞弊查处率 14
4.5.3监管机构要保证自身的独立性 14
5.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经济形式也在这种大环境中变得日益复杂和多样,但另一方面,这种社会财富的增加也加大了财务舞弊发生的概率,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也层出不穷、花样繁多。被列为世界上第一起比较正式的民间审计 案例的英国南海公司财务舞弊案件自1720年发生以来,如何防范财务舞弊就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上市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报表,获取巨大利益的事件不胜枚举,它给相关利益群体造成巨大损失, 也使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审计界丧失信心, 更是直接造成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的全面、有序发展。因此企业应加强组织机构的监管职能、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制度、以提升员工素质为目标、注重企业文化培养建设,同时辅之于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约束,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源头遏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1.2 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众多专家学者都是选择从影响财务舞弊发生的原因角度进行理论研究的。这是相对较早的研究方向。知名的研究理论有以下一些:首先较为知名的是阿尔布雷希博士于1995年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从压力、借口和机会三个方面去分析对财务舞弊发生的影响程度;其次是博洛尼亚(1993)提出的“GONE”理论,随后,其他学者在“GONE”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发展形成了更为直观的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上述三种理论对舞弊成因全面而又详细的论证为舞弊识别研究机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此外,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制定的具体描述舞弊风险因素的SAS NO.99,更是推陈出新,他们发现在众多舞弊因素中有一些是无法通过财务指标进行量化的,也即他们归属于不可量化的非财务指标。这个研究成果的发现使得对舞弊理论的研究愈发详尽和完善。
1.2.2国内研究现状
不同于国外大多选择对舞弊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国内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涉及了多个层面。刘立国和杜莹(2003)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持股比例、董事比例及流通股比例分别和财务舞弊的关系,按照他们二人的研究成果,前两个比例与财务舞弊成正相关关系,而流通股比例则是负相关。秦江萍(2005)注重内控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她提出,审计工作应在关注财务结构之外着重进行内部制度的管理,同时他还提出有可能要从行为人的道德方面挖掘舞弊发生的风险。杨清香等(2009)认为稳定的董事会能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汪昌云(2010)从代理角度,通过对代理冲突的细致考察和分析研究认为公司股权结构和领导权问题对舞弊的发生有着深刻和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对降低财务舞弊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但另一方面控制权和所有权的高度集中则增加了尤其是管理层进行舞弊行为的风险。韦琳(2011)则从国外已有的理论出发,通过对舞弊三角理论的深入发展着重研究了影响舞弊行为发生的财务压力指标和非财务的机会指标。
综合以上,对于舞弊手段的研究:国外最初表现为利润平滑,后来则是秘密准备;国内方面主要是采用剥离与模拟等进行“会计创新”舞弊和税务造假。舞弊的动机研究主要区别于国外集中于财务舞弊产生于外界与内部两种条件共同作用下;而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是利益驱使构成舞弊动机。对于舞弊的防范治理方面,国外最著名的当属“舞弊风险矩阵”,这就要求审计师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管理层和董事会、公司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行业范畴,财务成果和经营特征;而国内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
2. 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况
2.1 财务舞弊的含义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相关当事人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导致财务信息不实反映的违法、违纪行为。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中将“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也即指公司内外人员使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的经济利益的故意行为,其具有隐蔽性强和多变化的特点。
2.2 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
简单来说,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侵占资产。这种情况大多是内部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为某种私利,利用金融会计造假等违法违规手段,使企业蒙受损失。比如擅自挪用公司资金就属于侵占资产。二是管理舞弊。这类情况通常是管理层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歪曲造假,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进而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其盈利能力的判断达到其某种不良目的。安然创建虚假的财务报表就是典型的管理舞弊。
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3.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的理论研究
目前主要有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这四种主流动因理论研究。
3.1.1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在四大理论中属于相对早一些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对财务舞弊理论的单方研究,它还结合了相关心理学,也因此奠定了其不可撼动的经典理论之位。冰山理论最开始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乎心理学概念的理论,但随着财务舞弊事件的接连出现,冰山理论就被用于对财务舞弊的研究中。冰山理论直观形象,把舞弊比喻为深海的一座冰山,裸露在海面上的、我们能轻易找到的只是冰山的一个小角,而埋藏在海面以下不可预知的部分才是最危险的,也意味着很难被发现。从结构和行为方面分析,海平面上的是结构部分,也即组织内部管理方面,这是客观存在且容易被鉴别的;而海平面下的行为部分却是主观且不容易被鉴别的。
3.1.2舞弊三角理论
舞弊三角理论是由美国审计学泰斗劳伦斯·索耶最早提出的,它对舞弊的研究历程具有开拓性的影响力,是财务舞弊研究到一定阶段的里程碑,后来财务舞弊理论学的发展也是在该理论的基础之上,总之,舞弊三角理论对财务舞弊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接着,舞弊三角理论在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阿尔布雷希博士的研究下得到进一步发展。透过舞弊三角理论,他指出舞弊公司有三个共同点:有机会实施舞弊行为、有压力进行舞弊和舞弊行为发生后能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因此,概括来说机会、压力和合理化就是构成“舞弊三角”的三要素。“机会”主要指内部控制不健全、惩罚制度不规范、信任标准不合理以及评价机制存在无效性等;“压力”包括财务、个人和社会压力;“合理化”实质上指个人的价值观问题,它受家庭、受教育程度、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这三种因素之间两两相互作用、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能形成企业舞弊。
3.1.3 GONE理论
GONE理论是西方研究舞弊的另一理论,它区别于冰山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对舞弊全面的透析研究,而是针对影响舞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的舞弊理论,该理论研究表明:贪婪(Greed)、需要(Need)、机会(Opportunity)、暴露(Exposure)是其最主要的四个影响因素。其中“贪婪”和“需要”指个人层面上的行为:“贪婪”是社会个体道德水平低下的表现,这是其本身存在的一个特性。“需要”实际促成了舞弊行为的发生,也可以理解为舞弊动机。而“机会”和“暴露”则更多倾向于组织环境层面:“机会”是组织中拥有一定权力的主体实现其舞弊行为可能性的途径和手段,而且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暴露”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舞弊行为被揭穿的可能性;二是对舞弊者惩罚的性质及程度,它从后果角度分析了舞弊者实施舞弊的行为动机,得出惩罚严重与否势必会影响舞弊者的最终行为选择。
3.1.4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博洛尼亚等人以GONE理论为基础,发展研究出了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它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关于影响上市公司舞弊的风险因素的理论。它将舞弊因子分为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前者包括机会、被发现的概率、惩罚的程度;后者则包括道德品质和动机。
3.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
3.2.1财务舞弊产生的内在原因———贪婪
从个人层面上看,财务舞弊是个人或团体为了一己之利,采用各种伪造低劣手段,扭曲造假财务报告的过程,但实际上却是由于其低下的道德水平在环境和压力的逼迫之下,不良的的主观价值判断占了上风而对公共财务起了贪婪之心造成的。从公司层面分析,财务舞弊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没有能引导员工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企业文化,那么,舞弊事件的发生也就难免了。倘若在一个组织中的人们都廉洁自律,都有严格贯彻制度的好习惯,那么企业文化中的道德元素和行为规范便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能让员工慢慢形成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因此,正确、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防止财务造假事件发生的必备条件。只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才有可能遏制贪婪的源头。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况,包括含义及其表现形式;接着,列举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目前为止关于财务舞弊所做的研究以及他们得出的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内与国外专家学者在舞弊手段、动因和防范方面的侧重不同点;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对于上市公司舞弊动因研究的四大理论,分别是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舞弊风险因子理论。通过对其动因理论的分析探究归纳出了财务舞弊发生的内、外因以及主观、客观原因;最后,通过对典型财务舞弊案例科龙电器的深入剖析,引出财务舞弊事件给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在给相关利益团体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更是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而总结出了一些关于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财务舞弊动因分析防范治理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文献综述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1
2. 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况 3
2.1 财务舞弊的含义 3
2.2 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 3
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4
3.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的理论研究 4
3.1.1冰山理论 4
3.1.2舞弊三角理论 4
3.1.3 GONE理论 4
3.1.4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5
3.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 5
3.2.1财务舞弊产生的内在原因———贪婪 5
3.2.2财务舞弊产生的外在原因———机会 5
3.2.3财务舞弊产生的主观原因———需求 6
3.2.4财务舞弊产生的客观原因———暴露 6
3.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 6
3.3.1以虚构收入或成本得到虚假利润 6
3.3.2现金舞弊成为现下财务舞弊的第一选择 7
3.3.3串通舞弊日益深化 7
3.3.4财务舞弊的技术性和隐蔽性增强 7
3.3.5会计市场日益混乱 7
3.4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 8
3.4.1广大利益相关者蒙受巨大损失 8
3.4.2动摇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 8
3.4.3损害企业的自身利益,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8
3.4.4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9
4. 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建议与措施 10
4.1 财务舞弊治理的经济制度约束机制 10
4.1.1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及大股东的监管 10
4.1.2完善上市公司监管体制 10
4.1.3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舞弊者赔偿措施 10
4.2 财务舞弊治理的道德伦理约束机制 11
4.3 公司内部防范措施 11
4.3.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减少大股东控制现象 11
4.3.2完善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制度 11
4.3.3完善内部监督系统,紧抓内控制度建设 12
4.3.4提升职工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2
4.4 公司外部防范措施 12
4.4.1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12
4.4.2深化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的治理和控制,加强金融联合监督 13
4.4.3建立健全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 13
4.4.4加快发展我国法务会计行业 13
4.5 监督方面的措施 14
4.5.1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监管 14
4.5.2增大查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舞弊查处率 14
4.5.3监管机构要保证自身的独立性 14
5.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经济形式也在这种大环境中变得日益复杂和多样,但另一方面,这种社会财富的增加也加大了财务舞弊发生的概率,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也层出不穷、花样繁多。被列为世界上第一起比较正式的民间审计
1.2 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众多专家学者都是选择从影响财务舞弊发生的原因角度进行理论研究的。这是相对较早的研究方向。知名的研究理论有以下一些:首先较为知名的是阿尔布雷希博士于1995年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从压力、借口和机会三个方面去分析对财务舞弊发生的影响程度;其次是博洛尼亚(1993)提出的“GONE”理论,随后,其他学者在“GONE”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发展形成了更为直观的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上述三种理论对舞弊成因全面而又详细的论证为舞弊识别研究机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此外,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制定的具体描述舞弊风险因素的SAS NO.99,更是推陈出新,他们发现在众多舞弊因素中有一些是无法通过财务指标进行量化的,也即他们归属于不可量化的非财务指标。这个研究成果的发现使得对舞弊理论的研究愈发详尽和完善。
1.2.2国内研究现状
不同于国外大多选择对舞弊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国内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涉及了多个层面。刘立国和杜莹(2003)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持股比例、董事比例及流通股比例分别和财务舞弊的关系,按照他们二人的研究成果,前两个比例与财务舞弊成正相关关系,而流通股比例则是负相关。秦江萍(2005)注重内控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她提出,审计工作应在关注财务结构之外着重进行内部制度的管理,同时他还提出有可能要从行为人的道德方面挖掘舞弊发生的风险。杨清香等(2009)认为稳定的董事会能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汪昌云(2010)从代理角度,通过对代理冲突的细致考察和分析研究认为公司股权结构和领导权问题对舞弊的发生有着深刻和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对降低财务舞弊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但另一方面控制权和所有权的高度集中则增加了尤其是管理层进行舞弊行为的风险。韦琳(2011)则从国外已有的理论出发,通过对舞弊三角理论的深入发展着重研究了影响舞弊行为发生的财务压力指标和非财务的机会指标。
综合以上,对于舞弊手段的研究:国外最初表现为利润平滑,后来则是秘密准备;国内方面主要是采用剥离与模拟等进行“会计创新”舞弊和税务造假。舞弊的动机研究主要区别于国外集中于财务舞弊产生于外界与内部两种条件共同作用下;而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是利益驱使构成舞弊动机。对于舞弊的防范治理方面,国外最著名的当属“舞弊风险矩阵”,这就要求审计师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管理层和董事会、公司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行业范畴,财务成果和经营特征;而国内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
2. 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况
2.1 财务舞弊的含义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相关当事人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导致财务信息不实反映的违法、违纪行为。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中将“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也即指公司内外人员使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的经济利益的故意行为,其具有隐蔽性强和多变化的特点。
2.2 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
简单来说,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侵占资产。这种情况大多是内部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为某种私利,利用金融会计造假等违法违规手段,使企业蒙受损失。比如擅自挪用公司资金就属于侵占资产。二是管理舞弊。这类情况通常是管理层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歪曲造假,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进而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其盈利能力的判断达到其某种不良目的。安然创建虚假的财务报表就是典型的管理舞弊。
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3.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的理论研究
目前主要有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这四种主流动因理论研究。
3.1.1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在四大理论中属于相对早一些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对财务舞弊理论的单方研究,它还结合了相关心理学,也因此奠定了其不可撼动的经典理论之位。冰山理论最开始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乎心理学概念的理论,但随着财务舞弊事件的接连出现,冰山理论就被用于对财务舞弊的研究中。冰山理论直观形象,把舞弊比喻为深海的一座冰山,裸露在海面上的、我们能轻易找到的只是冰山的一个小角,而埋藏在海面以下不可预知的部分才是最危险的,也意味着很难被发现。从结构和行为方面分析,海平面上的是结构部分,也即组织内部管理方面,这是客观存在且容易被鉴别的;而海平面下的行为部分却是主观且不容易被鉴别的。
3.1.2舞弊三角理论
舞弊三角理论是由美国审计学泰斗劳伦斯·索耶最早提出的,它对舞弊的研究历程具有开拓性的影响力,是财务舞弊研究到一定阶段的里程碑,后来财务舞弊理论学的发展也是在该理论的基础之上,总之,舞弊三角理论对财务舞弊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接着,舞弊三角理论在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阿尔布雷希博士的研究下得到进一步发展。透过舞弊三角理论,他指出舞弊公司有三个共同点:有机会实施舞弊行为、有压力进行舞弊和舞弊行为发生后能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因此,概括来说机会、压力和合理化就是构成“舞弊三角”的三要素。“机会”主要指内部控制不健全、惩罚制度不规范、信任标准不合理以及评价机制存在无效性等;“压力”包括财务、个人和社会压力;“合理化”实质上指个人的价值观问题,它受家庭、受教育程度、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这三种因素之间两两相互作用、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能形成企业舞弊。
3.1.3 GONE理论
GONE理论是西方研究舞弊的另一理论,它区别于冰山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对舞弊全面的透析研究,而是针对影响舞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的舞弊理论,该理论研究表明:贪婪(Greed)、需要(Need)、机会(Opportunity)、暴露(Exposure)是其最主要的四个影响因素。其中“贪婪”和“需要”指个人层面上的行为:“贪婪”是社会个体道德水平低下的表现,这是其本身存在的一个特性。“需要”实际促成了舞弊行为的发生,也可以理解为舞弊动机。而“机会”和“暴露”则更多倾向于组织环境层面:“机会”是组织中拥有一定权力的主体实现其舞弊行为可能性的途径和手段,而且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暴露”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舞弊行为被揭穿的可能性;二是对舞弊者惩罚的性质及程度,它从后果角度分析了舞弊者实施舞弊的行为动机,得出惩罚严重与否势必会影响舞弊者的最终行为选择。
3.1.4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博洛尼亚等人以GONE理论为基础,发展研究出了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它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关于影响上市公司舞弊的风险因素的理论。它将舞弊因子分为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前者包括机会、被发现的概率、惩罚的程度;后者则包括道德品质和动机。
3.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
3.2.1财务舞弊产生的内在原因———贪婪
从个人层面上看,财务舞弊是个人或团体为了一己之利,采用各种伪造低劣手段,扭曲造假财务报告的过程,但实际上却是由于其低下的道德水平在环境和压力的逼迫之下,不良的的主观价值判断占了上风而对公共财务起了贪婪之心造成的。从公司层面分析,财务舞弊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没有能引导员工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企业文化,那么,舞弊事件的发生也就难免了。倘若在一个组织中的人们都廉洁自律,都有严格贯彻制度的好习惯,那么企业文化中的道德元素和行为规范便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能让员工慢慢形成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因此,正确、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防止财务造假事件发生的必备条件。只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才有可能遏制贪婪的源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