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团过度融资行为分析(附件)
摘 要上市公司为实现其产品市场的竞争策略,往往会选择融资策略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形成符合其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的新资本结构,以伊利集团为研究对象,联系中国乳品行业的发展情况和竞争格局,分析伊利集团的融资结构和产品的市场竞争策略之间的联系。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伊利集团选择的融资策略、资本结构是以其产品市场竞争策略为导向的,并且伊利集团在融资行为方面存在着非理性的方法,这是该公司的过度融资,导致公司管理结构的欠缺,促使高层领导人挪用挂牌公司资金,改变融资资金的使用意图并对投资者隐瞒资金的使用,造成过度融资行为的产生,这种行为产生的影响是:一方面直接威胁到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伊利集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行为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其产生的管理结构角度进行分析。目 录
1绪论
1.1研究目的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内研究现状 1
1.3.2国外研究现状 1
1.4研究方法 2
2过度融资行为的理论基础
2.1过度融资的定义 3
2.2过度融资的特征 3
2.3过度融资的判定 3
2.3.1融资后以经营业绩情况判定 3
2.3.2以净资产收益率判定 4
2.3.3改变融资资金的使用意图 4
3伊利集团过度融资的现状
3.1伊利集团的简介 5
3.2伊利集团的融资方式 5
3.3伊利集团过度融资现状 5
3.3.1以经营业绩分析伊利集团过度融资 5
3.3.2以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伊利集团过度融资 7
3.3.3以融资意图反映伊利集团过度融资 7
4伊利集团过度融资行为存在的问题
4.1改变资金的使用意图 8
4.2融资目的不明确 8
4.3过度融资违背企业价值最大化 8
4.4大股东侵占融资资金 8
5伊利集团过度融资行为的对策
5.1加强坚守融资资金 10
5.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融资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3以融资意图反映伊利集团过度融资 7
4伊利集团过度融资行为存在的问题
4.1改变资金的使用意图 8
4.2融资目的不明确 8
4.3过度融资违背企业价值最大化 8
4.4大股东侵占融资资金 8
5伊利集团过度融资行为的对策
5.1加强坚守融资资金 10
5.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融资 10
5.3有效的融资可使资金最大化 10
5.4公司管理制度因形成相互制约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附录 14
1绪 论
1.1研究目的
在融资活动过程中,由于企业的经营者疏忽或作出了不合理的融资决策,造成过度融资,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预期收益率;融资结构直接决定公司的财务风险,并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怎样在拓宽融资的各种渠道的同时,并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是所有上市公司最重视的核心问题[1]。
1.2研究意义
近年来,上市公司发展速度较为迅猛,上市公司融资活动日益活跃,以伊利集团的融资活动为例,伊利集团刚成立的时候,亚洲的金融风暴使伊利集团在逆市中勇往直前,成功进入中国奶制品的前十强;然而,企业存在的过度融资行为仍然对公司产生不小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的融资决策,融资数据做深入研究、分析,为投资者提供真实的理论依据,以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康进军(2000)指出普遍的上市公司有浓厚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这种偏好行为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并且提出了治理股权融资偏好的对应策略;例如严管证券市场执法的力度,大力发展投资机构队伍,建立良好的融资观念,制定合理的融资方案等[2]。
刘爱泉(2010)指出股权融资的软力度,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促使部分上市公司的融资是为了清偿债务所驱动的低成本融资,以软约束的股权融资代替银行信贷的硬约束。以此发展,证券市场的扩张型数量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极大抑制其资金优化配置功能[3]。
唐松、温德尔(2014)写到公司是要靠资金发展为前提,而不同渠道资金来源的组合,产生不同的资本结构。融资行为可以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使公司负债累累,导致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是为了清偿债务极大的抑制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4]。
1.3.2国外研究现状
金小娟(2010)提到韩国完善的金融体系是推动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韩国政府大力扶持企业融资。金小娟提出扶持和促进企业发展,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企业的自身情况出发[5]。
尤金法玛(2011)提到,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上市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尤金法玛认为,上市企业所遭遇的危机,因是当前的金融信贷政策掐住了上市企业的融资咽喉。而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资金就好比血液,现金流则是企业的生命线,若信用贷款点住要穴,把企业推向了民间高利贷,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企业命运堪忧[6]。
罗伯特希勒(2011)在经济论坛中提到,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是必然结果,资本结构市场的不完善,存在很多缺陷与漏洞,融资工具的迅速增长也直接导致这种现象的增长,信贷机构无法了解到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所以这一行为是必然结果[7]。
1.4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查阅一些著作文献,收集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进而大概了解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与立意,并将有关研究内容汇总归纳后融入本论文。
(2)归纳法:总结由学者们研究出来的方法、成果,从各个方面提取相关有用信息,使论文完整。2过度融资行为的理论基础
2.1过度融资的定义
融资行为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当公司在投资项目净现值小于零的情况下进行融资,其融资规模超过了公司价值最大化时的最优融资规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对能带来正净现值的某一项目融资决策,如果融资规模超过了完成该项目所需资金,那么公司进行了过度融资,即为过度融资行为。
2.2过度融资的特征
过度融资是由于企业融资工具迅速发展形成的,可以多种渠道融资,过度融资具有以下特征:其一企业从银行贷款,能够符合银行要求的财务报表都能实现融资,具有无门槛的特征,其二过度融资的资金必然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其三过度融资的资金使用效率必然低下,无法达到最大化资金使用率等特征。
2.3过度融资的判定
2.3.1融资后以经营业绩情况判定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行为,因公司发展需求,公司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发展,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选择适合公司的一种融资方式。然而企业的过度投资都伴随着过度融资,有些甚至不惜成本来获取更多的融资,致使财务压力骤增,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资金链紧绷,反映到企业经营绩效上,则表现为资产收益率低、投资回报率低,经营亏损。因此通过考察目标公司在完
1绪论
1.1研究目的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内研究现状 1
1.3.2国外研究现状 1
1.4研究方法 2
2过度融资行为的理论基础
2.1过度融资的定义 3
2.2过度融资的特征 3
2.3过度融资的判定 3
2.3.1融资后以经营业绩情况判定 3
2.3.2以净资产收益率判定 4
2.3.3改变融资资金的使用意图 4
3伊利集团过度融资的现状
3.1伊利集团的简介 5
3.2伊利集团的融资方式 5
3.3伊利集团过度融资现状 5
3.3.1以经营业绩分析伊利集团过度融资 5
3.3.2以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伊利集团过度融资 7
3.3.3以融资意图反映伊利集团过度融资 7
4伊利集团过度融资行为存在的问题
4.1改变资金的使用意图 8
4.2融资目的不明确 8
4.3过度融资违背企业价值最大化 8
4.4大股东侵占融资资金 8
5伊利集团过度融资行为的对策
5.1加强坚守融资资金 10
5.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融资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3以融资意图反映伊利集团过度融资 7
4伊利集团过度融资行为存在的问题
4.1改变资金的使用意图 8
4.2融资目的不明确 8
4.3过度融资违背企业价值最大化 8
4.4大股东侵占融资资金 8
5伊利集团过度融资行为的对策
5.1加强坚守融资资金 10
5.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融资 10
5.3有效的融资可使资金最大化 10
5.4公司管理制度因形成相互制约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附录 14
1绪 论
1.1研究目的
在融资活动过程中,由于企业的经营者疏忽或作出了不合理的融资决策,造成过度融资,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预期收益率;融资结构直接决定公司的财务风险,并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怎样在拓宽融资的各种渠道的同时,并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是所有上市公司最重视的核心问题[1]。
1.2研究意义
近年来,上市公司发展速度较为迅猛,上市公司融资活动日益活跃,以伊利集团的融资活动为例,伊利集团刚成立的时候,亚洲的金融风暴使伊利集团在逆市中勇往直前,成功进入中国奶制品的前十强;然而,企业存在的过度融资行为仍然对公司产生不小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的融资决策,融资数据做深入研究、分析,为投资者提供真实的理论依据,以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康进军(2000)指出普遍的上市公司有浓厚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这种偏好行为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并且提出了治理股权融资偏好的对应策略;例如严管证券市场执法的力度,大力发展投资机构队伍,建立良好的融资观念,制定合理的融资方案等[2]。
刘爱泉(2010)指出股权融资的软力度,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促使部分上市公司的融资是为了清偿债务所驱动的低成本融资,以软约束的股权融资代替银行信贷的硬约束。以此发展,证券市场的扩张型数量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极大抑制其资金优化配置功能[3]。
唐松、温德尔(2014)写到公司是要靠资金发展为前提,而不同渠道资金来源的组合,产生不同的资本结构。融资行为可以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使公司负债累累,导致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是为了清偿债务极大的抑制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4]。
1.3.2国外研究现状
金小娟(2010)提到韩国完善的金融体系是推动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韩国政府大力扶持企业融资。金小娟提出扶持和促进企业发展,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企业的自身情况出发[5]。
尤金法玛(2011)提到,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上市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尤金法玛认为,上市企业所遭遇的危机,因是当前的金融信贷政策掐住了上市企业的融资咽喉。而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资金就好比血液,现金流则是企业的生命线,若信用贷款点住要穴,把企业推向了民间高利贷,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企业命运堪忧[6]。
罗伯特希勒(2011)在经济论坛中提到,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是必然结果,资本结构市场的不完善,存在很多缺陷与漏洞,融资工具的迅速增长也直接导致这种现象的增长,信贷机构无法了解到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所以这一行为是必然结果[7]。
1.4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查阅一些著作文献,收集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进而大概了解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与立意,并将有关研究内容汇总归纳后融入本论文。
(2)归纳法:总结由学者们研究出来的方法、成果,从各个方面提取相关有用信息,使论文完整。2过度融资行为的理论基础
2.1过度融资的定义
融资行为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当公司在投资项目净现值小于零的情况下进行融资,其融资规模超过了公司价值最大化时的最优融资规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对能带来正净现值的某一项目融资决策,如果融资规模超过了完成该项目所需资金,那么公司进行了过度融资,即为过度融资行为。
2.2过度融资的特征
过度融资是由于企业融资工具迅速发展形成的,可以多种渠道融资,过度融资具有以下特征:其一企业从银行贷款,能够符合银行要求的财务报表都能实现融资,具有无门槛的特征,其二过度融资的资金必然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其三过度融资的资金使用效率必然低下,无法达到最大化资金使用率等特征。
2.3过度融资的判定
2.3.1融资后以经营业绩情况判定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行为,因公司发展需求,公司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发展,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选择适合公司的一种融资方式。然而企业的过度投资都伴随着过度融资,有些甚至不惜成本来获取更多的融资,致使财务压力骤增,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资金链紧绷,反映到企业经营绩效上,则表现为资产收益率低、投资回报率低,经营亏损。因此通过考察目标公司在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