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企业推广加速折旧法的思考
关于我国企业推广加速折旧法的思考[20191209193231]
摘 要
企业 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所采用的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其固定资产回收时间的长短和每一会计期利润都有重大影响,也会对企业应缴所得税和国家整体财政税收产生影响。本文对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不同折旧方法进行了归纳对比,概述了不同的折旧方法的使用情况,阐明了加速折旧法的优势,并分析了当前推广加速折旧法的可行性,提出在我国目前财政税收稳步增长的背景下,国家应鼓励和引导企业推广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我国科技和经济实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直线法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加速折旧法概述 2
2.1加速折旧法的基本问题 2
2.2加速折旧法计算举例 3
2.3采用加速折旧法的理由 3
3.不同折旧方法的比较 5
3.1计算方法的不同 5
3.2各种方法的影响 5
3.3折旧方法的使用情况 7
3.4加速折旧法与企业所得税 8
4.企业回避加速折旧法导致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9
4.1当前存在的问题 9
4.2原因分析 9
4.3推广加速折旧法的条件 10
5.我国推广加速折旧法应注意的事项 12
6.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中采用的不同折旧方法,直接关系到企业固定资产回收时间的长短和每一会计期利润,对当期的应交所得税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也影响到国家整体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然而在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当下,企业固定资产的存续年限已越来越短,对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法已成为必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际上,固定资产的不同折旧方法的种类繁多,但是在我国企业所沿用的折旧方法只有四种,分别是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前两种折旧方法相似。然而,大多数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时并不会考虑各种不同的折旧方法是否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发展状况相吻合,而是普遍采用直线法。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使用的年限平均法的不相符合,从而导致了企业的一些真实数据的失实,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信息,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很不利于它自身的发展。并且现如今科技变革日新月异、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大大增快。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是为了获得更大效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迫切需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推出新产品。于是企业就要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面来考虑,因为加速折旧可以大大加快资金的回收。从这两点可以看出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很多学者对这方面都做出了研究,马西牛就说到固定资产在整个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重大,相对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认为企业在对固定资产做出选择时就需要仔细考虑,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对于企业最有利的折旧方法。李壮志也从不同折旧方法企业的财务的影响方面出发,从而来说明折旧的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确选择一种适合企业的折旧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2.加速折旧法概述
2.1加速折旧法的基本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虽然可以参加生产活动后仍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内在的价值会随时间的推移和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衰竭。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固定资产的存续期内将其价值进行合理的计量和分摊,并计入各期费用,从各期实现的收入中得到相应的补偿。究其溯源,加速折旧法最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在美国,随后广泛推广到西方各个国家的企业中并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是一种有效的折旧计提方法。
1.什么是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是相对于直线法而言的,在这种折旧方法下,固定资产的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折旧费用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均逐年递减。由于其计提的折旧额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因此,加速折旧法也可称为递减折旧法。
2.加速折旧法的种类
(1)定律递减法
定律递减法又可称为余额递减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价值(原始成本减累计折旧)乘以一个固定比率以此来计算折旧的方法。
公式:R=1-
R 代表固定比率, n代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C代表固定资产原始成本,S代表固定资产预计残值,因此第一年计提的折旧额为CR,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C(1-R),第二年的折旧额为C(1-R)R,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C(1-R) ,以此类推。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净值乘以双倍的直线折旧率来计算本期折旧的方法,因此又称双重余额递减法。
公式:R= ×2
(3)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成本(原始成本减去预计净残值)乘以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本期折旧额,又称为年限积数法。
公式:D(t)=(C-S)
2.2加速折旧法计算举例
以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例,假设甲公司与2007年1月1日花费了44000元购买一台设备,其预计使用年限是10年或100000单位产量,预计残值为4000元,折旧额计算如下:
折旧率= 2=10% 2=20%
2007年:0.2 44000=8800元
2008年:0.2 (44000-8800)=7040元
以此类推,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计提折旧。
2.3采用加速折旧法的理由
第一,由于企业早期固定资产较新,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较高,维修次数和维修费用较低,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较高,但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固定资产不断老化磨损,维修次数增加,其操作效率和生产效能也逐渐降低,费用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产品质量的降低使其为企业提供的经济利益逐渐下降。因此,为了避免资产磨损费用补偿不足,保证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合理配比,早期的折旧费用应比后期折旧费用多。
第二,有利于防范通货膨胀的风险。加速折旧法较直线法而言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率双重因素。在物价波动特别是在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实行加速折旧法有利于企业尽早收回投资,减少企业因物价上涨而导致的货币时间价值损失,有利于固定资产价值得到一定的补偿,这也符合会计核算原则之一—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第三,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也成为企业计提折旧时不得不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无形损耗使得原固定资产不能满足提高产品效用和质量的要求,且会影响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最终会影响企业利润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因此,从根本上说实行加速折旧法也是市场竞争机制的需要。
3.不同折旧方法的比较
3.1计算方法的不同
在直线法下,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D=(C-S)/N
在工作量法下,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D(P)=(C-S)/P
其中,P表示固定资产估计生产产品的总数量,D(P)表示每单位生产数量的折旧额,而在加速折旧法下的双倍余额递减法,上文已经提到其计算公式。
3.2各种方法的影响
以上面甲公司的例子为例:
1、折旧额的不同
在直线法下:
年份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
期初 44000
2007 4000 4000 40000
2008 4000 8000 36000
2009 4000 12000 32000
在工作量法下:
年份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
期初 44000
2007 1200 1200 42800
2008 5600 6800 37200
2009 4800 11600 32400
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
年份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
期初 44000
2007 8800 8800 35200
2008 7040 15840 28160
2009 5632 21472 22528
2、折旧模式的不同
上图展示了根据三种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得出的年折旧额。直线折旧法下,因为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图形为一条直线。工作量法下由于折旧额与固定资产的工作量直接相关,所以其图形是不规则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则是第一年折旧额最大,最后两年折旧额相等且最小。
3.3折旧方法的使用情况
下图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600家公司的问卷调查得出的采用不同这就方法的比例,基于财务报表的目的,直线折旧法是最受欢迎的。正如我们可以看到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在编制纳税报告时最受欢迎。
我国的加速折旧法主要应用于特殊行业和特殊地点,行业就是政府鼓励行业,如电子产业,地点主要指老工业基地。
3.4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所得税影响
选择的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会对企业应缴所得税产生不同影响。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存续的前几年计提折旧额较高,在同等收入和费用下,应税利润较低,后几年则刚好相反,因此使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应缴所得税在客观上起到了递延的作用,增加了企业前期的现金额,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这也正是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很明显,获得税收利益的同时,企业也必须接受加速折旧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账面利润和资产偏低给企业业绩形象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实务当中,企业必须对不同的折旧法所带来的利弊之间进行权衡。但是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旦选定,就必须在前后各会计年度之内保持一致性,不可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如必要情况下需变更,企业要在报表中披露变更的内容和原因,并且必须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进行说明。
在美国,根据1986年通过的《修订的加速成本回收制度》法案,企业可在对社会公众报送的财务报告中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在对税务部门报送的纳税报表中采用加速折旧法,在享受加速折旧所带来的税收利益的同时,却不必担心账面利润和资产偏低对企业业绩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也加速折旧法在美国得到普遍应用的原因。
4.企业回避加速折旧法导致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当前存在的问题
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保证会计 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刺激中小型企业投资、促进科技变革和增加社会总财富都有着明显的益处。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时却不愿意使用加速折旧法,而更愿意使用直线法;企业随意采用折旧方法,且一般不是以企业的固定资产预期寿命、技术革新趋势为选择折旧方法的依据,而是以当前企业的短期会计利润和业绩需要为主在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中做出权衡和选择。这必然在会计、经济 两方面都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会计方面,前期折旧费用少计使得利润虚增,从而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会使各企业之间的费用、利润数据没有可比性,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年度的数据分析也会有很大偏差,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价值;经济方面,由于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加上当前社会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科学技术变革较快,采用直线法将使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总额远远低于其更新所需的货币资金,影响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这对于企业而言,将直接制约其固定资产更新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来说,将影响符合市场需要的生产技术的发展,从而制约整个社会的科技变革与进步、财富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4.2原因分析
当前,企业回避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不佳、企业现代 管理意识不强、企业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差异等。但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必须是在制度框架内的行为,因此从根本上说,政策和制度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原因。
1.会计制度方面。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核心内容有三项:其一,企业可自主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其中加速折旧法主要可分为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其二,企业需定期评估其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当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发生变化时,需及时调整折旧方法;其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除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更。由于不同企业的固定资产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大相径庭,因此,不同情况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折旧方式也是必要的。而企业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必然会直接影响会计各项数据和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能带来经济效益,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基于上述关系,分析企业固定资产与折旧方法的适用关系,并能得到合理执行,也是制度的必要功能。而事实上,现行的会计制度不仅使企业可自主选择折旧方法,而且还进一步允许企业在一定情况下调整折旧方法。在加速折旧法还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两种不同的折旧方法也会带来不同的核算结果。综合这些,可以说现行会计制度为企业选择折旧方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正是由于这种制度空间的存在,当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效益不佳时,美化业绩成为企业的普遍需要,企业就会人为地利用折旧方法来调整费用和利润,提高其整体形象,增强其再融资能力。从以往的一些会计舞弊案例中其实不难发现,企业利用在折旧方法选择上的自由,为其会计舞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 要
企业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直线法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加速折旧法概述 2
2.1加速折旧法的基本问题 2
2.2加速折旧法计算举例 3
2.3采用加速折旧法的理由 3
3.不同折旧方法的比较 5
3.1计算方法的不同 5
3.2各种方法的影响 5
3.3折旧方法的使用情况 7
3.4加速折旧法与企业所得税 8
4.企业回避加速折旧法导致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9
4.1当前存在的问题 9
4.2原因分析 9
4.3推广加速折旧法的条件 10
5.我国推广加速折旧法应注意的事项 12
6.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中采用的不同折旧方法,直接关系到企业固定资产回收时间的长短和每一会计期利润,对当期的应交所得税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也影响到国家整体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然而在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当下,企业固定资产的存续年限已越来越短,对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法已成为必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际上,固定资产的不同折旧方法的种类繁多,但是在我国企业所沿用的折旧方法只有四种,分别是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前两种折旧方法相似。然而,大多数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时并不会考虑各种不同的折旧方法是否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发展状况相吻合,而是普遍采用直线法。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使用的年限平均法的不相符合,从而导致了企业的一些真实数据的失实,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信息,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很不利于它自身的发展。并且现如今科技变革日新月异、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大大增快。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是为了获得更大效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迫切需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推出新产品。于是企业就要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面来考虑,因为加速折旧可以大大加快资金的回收。从这两点可以看出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很多学者对这方面都做出了研究,马西牛就说到固定资产在整个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重大,相对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认为企业在对固定资产做出选择时就需要仔细考虑,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对于企业最有利的折旧方法。李壮志也从不同折旧方法企业的财务的影响方面出发,从而来说明折旧的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确选择一种适合企业的折旧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2.加速折旧法概述
2.1加速折旧法的基本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虽然可以参加生产活动后仍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内在的价值会随时间的推移和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衰竭。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固定资产的存续期内将其价值进行合理的计量和分摊,并计入各期费用,从各期实现的收入中得到相应的补偿。究其溯源,加速折旧法最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在美国,随后广泛推广到西方各个国家的企业中并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是一种有效的折旧计提方法。
1.什么是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是相对于直线法而言的,在这种折旧方法下,固定资产的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折旧费用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均逐年递减。由于其计提的折旧额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因此,加速折旧法也可称为递减折旧法。
2.加速折旧法的种类
(1)定律递减法
定律递减法又可称为余额递减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价值(原始成本减累计折旧)乘以一个固定比率以此来计算折旧的方法。
公式:R=1-
R 代表固定比率, n代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C代表固定资产原始成本,S代表固定资产预计残值,因此第一年计提的折旧额为CR,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C(1-R),第二年的折旧额为C(1-R)R,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C(1-R) ,以此类推。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净值乘以双倍的直线折旧率来计算本期折旧的方法,因此又称双重余额递减法。
公式:R= ×2
(3)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成本(原始成本减去预计净残值)乘以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本期折旧额,又称为年限积数法。
公式:D(t)=(C-S)
2.2加速折旧法计算举例
以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例,假设甲公司与2007年1月1日花费了44000元购买一台设备,其预计使用年限是10年或100000单位产量,预计残值为4000元,折旧额计算如下:
折旧率= 2=10% 2=20%
2007年:0.2 44000=8800元
2008年:0.2 (44000-8800)=7040元
以此类推,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计提折旧。
2.3采用加速折旧法的理由
第一,由于企业早期固定资产较新,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较高,维修次数和维修费用较低,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较高,但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固定资产不断老化磨损,维修次数增加,其操作效率和生产效能也逐渐降低,费用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产品质量的降低使其为企业提供的经济利益逐渐下降。因此,为了避免资产磨损费用补偿不足,保证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合理配比,早期的折旧费用应比后期折旧费用多。
第二,有利于防范通货膨胀的风险。加速折旧法较直线法而言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率双重因素。在物价波动
第三,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也成为企业计提折旧时不得不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无形损耗使得原固定资产不能满足提高产品效用和质量的要求,且会影响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最终会影响企业利润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因此,从根本上说实行加速折旧法也是市场竞争机制的需要。
3.不同折旧方法的比较
3.1计算方法的不同
在直线法下,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D=(C-S)/N
在工作量法下,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D(P)=(C-S)/P
其中,P表示固定资产估计生产产品的总数量,D(P)表示每单位生产数量的折旧额,而在加速折旧法下的双倍余额递减法,上文已经提到其计算公式。
3.2各种方法的影响
以上面甲公司的例子为例:
1、折旧额的不同
在直线法下:
年份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
期初 44000
2007 4000 4000 40000
2008 4000 8000 36000
2009 4000 12000 32000
在工作量法下:
年份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
期初 44000
2007 1200 1200 42800
2008 5600 6800 37200
2009 4800 11600 32400
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
年份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
期初 44000
2007 8800 8800 35200
2008 7040 15840 28160
2009 5632 21472 22528
2、折旧模式的不同
上图展示了根据三种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得出的年折旧额。直线折旧法下,因为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图形为一条直线。工作量法下由于折旧额与固定资产的工作量直接相关,所以其图形是不规则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则是第一年折旧额最大,最后两年折旧额相等且最小。
3.3折旧方法的使用情况
下图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600家公司的问卷调查得出的采用不同这就方法的比例,基于财务报表的目的,直线折旧法是最受欢迎的。正如我们可以看到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在编制纳税报告时最受欢迎。
我国的加速折旧法主要应用于特殊行业和特殊地点,行业就是政府鼓励行业,如电子产业,地点主要指老工业基地。
3.4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所得税影响
选择的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会对企业应缴所得税产生不同影响。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存续的前几年计提折旧额较高,在同等收入和费用下,应税利润较低,后几年则刚好相反,因此使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应缴所得税在客观上起到了递延的作用,增加了企业前期的现金额,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这也正是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很明显,获得税收利益的同时,企业也必须接受加速折旧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账面利润和资产偏低给企业业绩形象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实务当中,企业必须对不同的折旧法所带来的利弊之间进行权衡。但是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旦选定,就必须在前后各会计年度之内保持一致性,不可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如必要情况下需变更,企业要在报表中披露变更的内容和原因,并且必须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进行说明。
在美国,根据1986年通过的《修订的加速成本回收制度》法案,企业可在对社会公众报送的财务报告中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在对税务部门报送的纳税报表中采用加速折旧法,在享受加速折旧所带来的税收利益的同时,却不必担心账面利润和资产偏低对企业业绩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也加速折旧法在美国得到普遍应用的原因。
4.企业回避加速折旧法导致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当前存在的问题
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保证会计
4.2原因分析
当前,企业回避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不佳、企业现代
1.会计制度方面。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核心内容有三项:其一,企业可自主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其中加速折旧法主要可分为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其二,企业需定期评估其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当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发生变化时,需及时调整折旧方法;其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除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更。由于不同企业的固定资产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大相径庭,因此,不同情况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折旧方式也是必要的。而企业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必然会直接影响会计各项数据和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能带来经济效益,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基于上述关系,分析企业固定资产与折旧方法的适用关系,并能得到合理执行,也是制度的必要功能。而事实上,现行的会计制度不仅使企业可自主选择折旧方法,而且还进一步允许企业在一定情况下调整折旧方法。在加速折旧法还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两种不同的折旧方法也会带来不同的核算结果。综合这些,可以说现行会计制度为企业选择折旧方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正是由于这种制度空间的存在,当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效益不佳时,美化业绩成为企业的普遍需要,企业就会人为地利用折旧方法来调整费用和利润,提高其整体形象,增强其再融资能力。从以往的一些会计舞弊案例中其实不难发现,企业利用在折旧方法选择上的自由,为其会计舞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