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并购融资出现的财务问题分析以联想集团为例(附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有经济的竞争优势明显减弱,民营经济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使其迅速发展,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表示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融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联想企业在并购扩张中采用的融资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了联想并购融资出现的财务隐含危机和融资不合理的问题。最后对联想出现的财务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从混合并购和充分挖掘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双方面应对财务危机,并合理的规避融资风险。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4 研究方法 3
2 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相关理论
2.1 企业并购方式 4
2.2 企业融资方式 4
2.2.1 内部融资 4
2.2.2 外部融资 5
3 民营企业并购融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民营企业并购融资的现状 6
3.2 民营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6
3.2.1 并购资金有限 6
3.2.2 商业银行贷款融资不充足 6
3.2.3 企业并购融资的支付方式单一 6
4 对民营企业并购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制定合理的并购融资方案 8
4.2 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8
4.3 优化并购方式 8
5 案例分析——以联想集团为例
5.1 联想集团的发展状况 9
5.2 联想并购摩托罗拉移动存在的问题 9
5.2.1 财务隐含危机 10
5.2.2 融资结构不合理 10
5.3 对联想并购摩托罗拉移动存在问题的建议 11
5.3.1 双方面应对财务危机 11
5.3.2 采取正确措施避免融资风险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有经济的竞争优势明显减弱,民营经济成为影响我国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 对联想并购摩托罗拉移动存在问题的建议 11
5.3.1 双方面应对财务危机 11
5.3.2 采取正确措施避免融资风险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有经济的竞争优势明显减弱,民营经济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使其迅速发展。研究显示,我国近25%的民营企业是通过并购的方式成长起来的,还有近40%的民营企业准备在短期内进行并购行为。随着民营企业的并购活动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也日益显著。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也开始迅速发展。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崭露头角,大多企业认为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障碍是融资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民营企业选择并购融资。选本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想借此了解,企业选择并购融资是否真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企业并购融资后又会出现哪些问题,对企业来说又有如何影响?
通过对本题的了解和认知,简单了解到民营企业融资并购给企业带来利益和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本次研究简单了解民营企业融资并购的困难和需求,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给那些需要融资并购的民营企业带来帮助,起到借鉴作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并购活动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因此国外对于并购融资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理论体系。梅耶斯和马吉洛夫(1984)的优序融资理论,提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宣布股票融资,就会给市场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印象,传递出企业质量恶化的信号,其现行的股票价格就会下降。而内部融资不存在低估企业价值的现象,债务融资受企业价值低估的约束也较小。因此,企业的融资顺序应该是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1]。
英国的经济学家萨得沙纳姆(1995)所著的《兼并与收购》一书中阐述了融资方式的特性,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在并购时所采用的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同时也阐述了收购融资中的创新,如杠杆收购和递延支付。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导致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具有不同的效益水平[2]。
美国的学者大卫.J.本丹尼尔和阿瑟.H.罗森布鲁恩(1998)所著的《国际并购与合资》一书中论述了跨国并购同国内兼并一样需要融资,公司总是追求可能的最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融资,其中包括低成本、高灵活性和设定的其他有利的条款和条件。但是,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而且一般来看,其规模也大于单纯的国内并购。因此,此类融资不仅牵涉到国内资本市场或银行业还涉及国际资本市场[3]。
美国的管理学家Jeff Madura(2000)在他的《国际财务管理》一书中阐述,资本成本对一个跨国公司的价值有重要影响。为给经营活动融资,跨国公司选用的资本结构应该使资本成本最小,从而使公司价值最大。尤其跨国并购应选择好资本成本的构成,使其融资成本最小[4]。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980年代以后国内企业并购实践开始兴起,199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并购融资,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有关并购融资的优秀作品,为我国的企业并购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和很好的指导作用。干春晖(1995)出版他的第一部并购著作《公司兼并与收购》时,并购热潮已在国内兴起[5]。干春晖教授较长时期以来一直对企业兼并收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持续地研究,并参与政府、企业并购活动和并购研究项目。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企业并购案例不断涌现,企业并购方式各种各样,并购程序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专业人员对并购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著名学者吴晓求(2001)在他的《公司并购原理》一书中阐述融资与投资一样,对于企业并购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关系到企业兼并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到收购的绩效[6]。经济学家许崇正(2002)在他的《中国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发展》一书中写到任何实施收购的企业都必须在决策时充分考虑采取何种融资方式完成收购。虽然可以从支付的角度来划分融资方式,但是不同的融资方式不仅仅是支付方式上的差别。所以兼并公司必须充分认识不同融资方式的差别,尤其是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涉及到许多不同于国内并购的融资的特殊性,如国家风险,国际税收,跨国汇率等因素[7]。侯振宇(2005)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现状及分析》对国内外跨国并购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一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05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