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融资偏好利与弊(附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加,而资金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上市公司进行融资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提高知名度的有效途径。融资即筹集资金,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治理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上市公司融资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自身价值及其发展速度,良好的融资方式能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识别所选择融资方式的弊端能使企业少走弯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融资方式的选择。因此在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其所选择的融资方式的利与弊,从而进行科学融资、理智融资、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结果。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国外文献综述 2
1.2.2 国内文献综述 2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总结 3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4
2 融资方式及其相关理论 5
2.1 融资概念 5
2.1.1 融资含义 5
2.1.2 融资方式的分类 5
2.2 各类融资方式的特点 5
2.2.1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5
2.2.2 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 5
2.2.3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6
2.2.4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6
3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差异及国内股权融资 7
3.1 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差异 7
3.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 7
3.2.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多样性 7
3.2.2 上市公司结构特征及股权融资偏好 9
3.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 10
4 股权及债权融资偏好的区别及利弊分析 13
4.1 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的区别 13
4.1.1 存在的风险不同 13
?4.1.2 需要的成本不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3
4.1.3 对控制权的影响不同 13
4.1.4 对企业的作用不同 13
4.2 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的利与弊 13
4.2.1 股权融资的利弊 13
4.2.2 债权融资的利弊 14
5 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因素及建议 15
5.1 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因素 15
5.2 对上市公司选择融资方式的建议 15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随之增加,而资金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血液,许多上市公司经营者采取融资方式来吸纳、筹集资金,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进行融资是企业促进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为,因为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1]。2005年来我国债券、股票市场出现显著变动,2005年至2010年间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发生剧变,面对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上市企业越发严格的管理制度,一部分新的融资方式开始出现,融资方式开始呈现多样化。企业所偏好的融资方式在为其带来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同时,更应考虑其是否也有不足之处。
1.1.2 研究意义
上市公司进行融资是目前形势下促进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途径,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治理及企业的长期发展[1]。融资即筹集资金,资金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融资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自身价值及其发展速度,良好的融资方式选择能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识别其弊端能够让企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融资方式的选择。
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研究以及其利与弊的两面性研究具有更多更为广泛和积极地意义。上市公司进行融资是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我们研究上市企业融资偏好成因及其带来的利益同时,更要注重其两面性,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对待企业融资带给我们的利与弊[2]。掌握正确的融资渠道,深刻认识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今后进入企业工作能做到事半功倍。根据企业融资偏好并了解其利弊,从而选择正确的融资手段,有助于企业及个人实现利益最大化[3]。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梅耶斯(Myers)和马基卢夫(Majluf)在1984年提出“优序融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时应遵守先内源后外源融资的融资顺序。在此之后,纳拉亚南(Narayanan)等人其他方式也得到了与其一致的结论。
Chirinko和Singha(2000)针对ShyamSunder和Myers(1999)的结论进行了批判性评论。他们认为ShyamSunder和Myers(1999)通过简单的模型得出了关于公司外部融资方式选择的误导性结论,同时作者指出需要更好的模型来描述融资决策理论和区分不同的假设类型[15]。
Frank和Goyal(2003)截取了1971年至1998年于美国上市并且进行不间断交易的公司来进行研究,得出了与优序融资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在进行融资时,外部融资是经常为上市公司所使用的,因为内部融资一般情况下不能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上市公司在出现有资金需求的情况时会优先选择发行股票而并非发行债券。但作者同时指出在一些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中优序融资理论得到了充分体现。
Wang和Lin(2010)从市场投资者和现有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角度研究了优序融资理论。得出了公司外部融资顺序与优序融资理论相反的结论,为先股权后债务的融资顺序[14]。
1.2.2 国内文献综述
黄少安,张岗(2001)认为在中国,股权融资偏好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远远少于债务融资的成本,其直接原因是因为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以及现行的公司政策和制度对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治理以及公司成长、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以及公司宏观的经济发展都有较为不利的影响[4]。
刘星等(2004)在Myers优序融资模型基础上做出修正,在检验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顺序的同时检验了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的顺序,得出与经典优序融资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作者选取1998至2001年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上市公司在对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是会优先选择外部融资而不选择融资,这可能是由我国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来盈利能力差,盈余资金较少并且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不健全外部资金容易取得等原因造成的。在检验外部融资顺序时得出优先选择股权融资的结论,作者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存在失衡的事实,股票市场的迅猛发展与严重滞后企业债券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企业债券计划经济特征显著。这些原因严重限制了公司的融资渠道,在出现资金缺口是上市公司只能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加以弥补,这样在数据检验室就会出现股权融资与资金缺口相关性更显著的情况。同时,作者还得出了短期负债在负债融资中占绝对份额,这与短期负债预算软约束特征有关。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国外文献综述 2
1.2.2 国内文献综述 2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总结 3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4
2 融资方式及其相关理论 5
2.1 融资概念 5
2.1.1 融资含义 5
2.1.2 融资方式的分类 5
2.2 各类融资方式的特点 5
2.2.1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5
2.2.2 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 5
2.2.3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6
2.2.4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6
3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差异及国内股权融资 7
3.1 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差异 7
3.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 7
3.2.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多样性 7
3.2.2 上市公司结构特征及股权融资偏好 9
3.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 10
4 股权及债权融资偏好的区别及利弊分析 13
4.1 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的区别 13
4.1.1 存在的风险不同 13
?4.1.2 需要的成本不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3
4.1.3 对控制权的影响不同 13
4.1.4 对企业的作用不同 13
4.2 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的利与弊 13
4.2.1 股权融资的利弊 13
4.2.2 债权融资的利弊 14
5 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因素及建议 15
5.1 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因素 15
5.2 对上市公司选择融资方式的建议 15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随之增加,而资金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血液,许多上市公司经营者采取融资方式来吸纳、筹集资金,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进行融资是企业促进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为,因为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1]。2005年来我国债券、股票市场出现显著变动,2005年至2010年间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发生剧变,面对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上市企业越发严格的管理制度,一部分新的融资方式开始出现,融资方式开始呈现多样化。企业所偏好的融资方式在为其带来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同时,更应考虑其是否也有不足之处。
1.1.2 研究意义
上市公司进行融资是目前形势下促进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途径,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治理及企业的长期发展[1]。融资即筹集资金,资金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融资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自身价值及其发展速度,良好的融资方式选择能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识别其弊端能够让企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融资方式的选择。
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研究以及其利与弊的两面性研究具有更多更为广泛和积极地意义。上市公司进行融资是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我们研究上市企业融资偏好成因及其带来的利益同时,更要注重其两面性,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对待企业融资带给我们的利与弊[2]。掌握正确的融资渠道,深刻认识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今后进入企业工作能做到事半功倍。根据企业融资偏好并了解其利弊,从而选择正确的融资手段,有助于企业及个人实现利益最大化[3]。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梅耶斯(Myers)和马基卢夫(Majluf)在1984年提出“优序融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时应遵守先内源后外源融资的融资顺序。在此之后,纳拉亚南(Narayanan)等人其他方式也得到了与其一致的结论。
Chirinko和Singha(2000)针对ShyamSunder和Myers(1999)的结论进行了批判性评论。他们认为ShyamSunder和Myers(1999)通过简单的模型得出了关于公司外部融资方式选择的误导性结论,同时作者指出需要更好的模型来描述融资决策理论和区分不同的假设类型[15]。
Frank和Goyal(2003)截取了1971年至1998年于美国上市并且进行不间断交易的公司来进行研究,得出了与优序融资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在进行融资时,外部融资是经常为上市公司所使用的,因为内部融资一般情况下不能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上市公司在出现有资金需求的情况时会优先选择发行股票而并非发行债券。但作者同时指出在一些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中优序融资理论得到了充分体现。
Wang和Lin(2010)从市场投资者和现有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角度研究了优序融资理论。得出了公司外部融资顺序与优序融资理论相反的结论,为先股权后债务的融资顺序[14]。
1.2.2 国内文献综述
黄少安,张岗(2001)认为在中国,股权融资偏好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远远少于债务融资的成本,其直接原因是因为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以及现行的公司政策和制度对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治理以及公司成长、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以及公司宏观的经济发展都有较为不利的影响[4]。
刘星等(2004)在Myers优序融资模型基础上做出修正,在检验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顺序的同时检验了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的顺序,得出与经典优序融资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作者选取1998至2001年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上市公司在对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是会优先选择外部融资而不选择融资,这可能是由我国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来盈利能力差,盈余资金较少并且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不健全外部资金容易取得等原因造成的。在检验外部融资顺序时得出优先选择股权融资的结论,作者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存在失衡的事实,股票市场的迅猛发展与严重滞后企业债券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企业债券计划经济特征显著。这些原因严重限制了公司的融资渠道,在出现资金缺口是上市公司只能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加以弥补,这样在数据检验室就会出现股权融资与资金缺口相关性更显著的情况。同时,作者还得出了短期负债在负债融资中占绝对份额,这与短期负债预算软约束特征有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