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费用变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附件)
摘 要近年来一个现象不难被发现,部分企业会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从事审计业务,甚至是频繁更换,变更前后的审计费用也会有所变动。本文将围绕这一现象展开研究,以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费用变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以随机抽样抽取的2014-2016年23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研究内容进行扩充,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费用变动及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会提高审计质量;(2)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情况下,审计费用的上升会提高审计质量。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二、 文献综述 2
三、 研究分析与假设 5
(一)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审计质量 5
(二) 审计费用变动与审计质量 5
四、 研究设计 7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
(二)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7
五、 实证分析 8
(一) 描述性统计 8
(二) 相关性分析 8
(三) 回归性分析 10
六、 研究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一个现象不难被发现,一些企业会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业务,有些企业甚至多次的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一些企业不同年度的审计费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有些企业前后两年的审计费用会呈现出大幅波动的趋势。根据先前的相关研究现状得知,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费用变动对审计质量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是企业自身经营战略调整以及外界对企业投资、风险评估等的最主要参考文件之一,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是否真实、可靠。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会对公司在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费用变动后审计质量的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影响以及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前提下,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影响。
二、文献综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论文在研究审计费用变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之前,有必要对国内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吸取前人经验,使论文得到相对客观的研究结果。
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质量关系的角度,马晨、张俊瑞、程茂勇(2014)通过对财务重述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并据此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的变化情况以及产生这种变化是否会受到财务重述特征的相关性影响,扩展了相关专家学者的有关研究方面所得出的结论。得出:更换后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对发生了财务重述的新招揽的客户提供较为宽松的审计处理方式和条件,不会及时发现或要求客户对发生的差错进行相关纠正,导致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关公司会发生财务重述;部分的企业想要通过更换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去寻找其认为的所谓“听话”的事务所,在原则上是有可行性的[2]。赵保卿、黄译贤、温韶丹(2013)通过对20072011年部分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得出:之前一年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有着重大的影响、上市公司对于审计收费的预期有所降低,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尽全力招揽客户资源,可能存在采用低价促销的的方式和服从于被审计单位,出具符合被审计单位要求的审计意见以获得新客户的追捧,获得抢占市场份额的先机[4]。韩维芳(2013)通过分析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数据,重点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自身规模扩大的发展过程,以6年间没有发生过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部分公司为研究的样本,对两类新增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进行了有效的区分,重点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对于新承揽的上市公司审计业务所得到的审计质量进行研究。得出:通过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承揽的审计业务大大地使得非标准意见数和审计收费降低。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有关IPO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审计质量,但是通过部分上市公司进行变更事务所的活动而得到的审计业务却降低了其审计质量[5]。章莹莹、邓小洋(2005)通过研究相关的数据,重点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盈余管理、审计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绝对性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使得对盈余的管理由理念中计划转变为现实中的操作,而由于这种做法所引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质量[9]。
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费用的角度,谢盛纹、王清、邓紫映(2017)以相邻两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的样本,通过运用实证分析法,重点研究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CPA审计决策的影响。得出:在已经发生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上市公司中,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外表现越弱的公司,其审计费用就会越高,而且最后被CPA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就会越大;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越弱,最终越有可能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发生[1]。张梅、韩身智(2013)通过对10年间部分的上市公司有关数据进行的研究得出:(1)财务风险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2)在新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相关客户的聘请后,变更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相比于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3)在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变更后,很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地采取了通过采用低价揽客的方式以尽可能多的争揽客户,但是与此同时,研究也同时的发现了一个现象,即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费用的收取并没有充分地分析和考虑财务风险之类相关因素的影响[6]。
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影响因素的角度,陶蕾、毛丽娟(2014)以委托代理理论和终极产权论为依托,从审计过程需求的有关视角,重点分析了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的有关因素,以我国4年间的上市公司进行抽样,追根溯源到公司的终极控制人这一环节,采取有关变量。得出: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是影响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所发生的变更是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的有效因素之一,并且当终极控制人性质发生变化,例如:由非国家变更为国家控制人的时候,有关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更可能会由审计质量较高的事务所更换为审计质量较低的事务所,进而影响其审计质量[3]。王雄元、张士成、高祎(2008)利用了近2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具备何种特征的审计部门才能更有效地履行好其职责。通过研究表明: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与发生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表现出了明显的反相关的倾向;审计部门的有效性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并没有必然联系,说明了审计部门的设立的确是有助于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概率。但是笔者在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深层次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是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审计质量的相关有效的证据,说明审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影响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关系,其中可能还有其他因素作用的结果[7]。
从审计部门设置对整体审计质量的角度,涂建明、王跃堂(2006)对部分上市公司的审计部门的设立及其运转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以《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所赋予审计部门的基本治理职能为依托,以审计意见、事务所变更为明确的反映变量,对审计部门治理是否有效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研究。得出:设立审计部门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概率更小,这一结果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审计部门可以有效地履行财务信息质量控制等的有关职能,并通过审计质量这一要素,有效的反映了监管层着力推进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改革所带来的正面反映结果[8]。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二、 文献综述 2
三、 研究分析与假设 5
(一)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审计质量 5
(二) 审计费用变动与审计质量 5
四、 研究设计 7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
(二)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7
五、 实证分析 8
(一) 描述性统计 8
(二) 相关性分析 8
(三) 回归性分析 10
六、 研究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一个现象不难被发现,一些企业会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业务,有些企业甚至多次的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一些企业不同年度的审计费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有些企业前后两年的审计费用会呈现出大幅波动的趋势。根据先前的相关研究现状得知,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费用变动对审计质量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是企业自身经营战略调整以及外界对企业投资、风险评估等的最主要参考文件之一,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是否真实、可靠。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会对公司在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费用变动后审计质量的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影响以及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前提下,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影响。
二、文献综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论文在研究审计费用变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之前,有必要对国内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吸取前人经验,使论文得到相对客观的研究结果。
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质量关系的角度,马晨、张俊瑞、程茂勇(2014)通过对财务重述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并据此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的变化情况以及产生这种变化是否会受到财务重述特征的相关性影响,扩展了相关专家学者的有关研究方面所得出的结论。得出:更换后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对发生了财务重述的新招揽的客户提供较为宽松的审计处理方式和条件,不会及时发现或要求客户对发生的差错进行相关纠正,导致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关公司会发生财务重述;部分的企业想要通过更换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去寻找其认为的所谓“听话”的事务所,在原则上是有可行性的[2]。赵保卿、黄译贤、温韶丹(2013)通过对20072011年部分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得出:之前一年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有着重大的影响、上市公司对于审计收费的预期有所降低,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尽全力招揽客户资源,可能存在采用低价促销的的方式和服从于被审计单位,出具符合被审计单位要求的审计意见以获得新客户的追捧,获得抢占市场份额的先机[4]。韩维芳(2013)通过分析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数据,重点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自身规模扩大的发展过程,以6年间没有发生过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部分公司为研究的样本,对两类新增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进行了有效的区分,重点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对于新承揽的上市公司审计业务所得到的审计质量进行研究。得出:通过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承揽的审计业务大大地使得非标准意见数和审计收费降低。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有关IPO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审计质量,但是通过部分上市公司进行变更事务所的活动而得到的审计业务却降低了其审计质量[5]。章莹莹、邓小洋(2005)通过研究相关的数据,重点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盈余管理、审计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绝对性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使得对盈余的管理由理念中计划转变为现实中的操作,而由于这种做法所引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质量[9]。
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费用的角度,谢盛纹、王清、邓紫映(2017)以相邻两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的样本,通过运用实证分析法,重点研究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CPA审计决策的影响。得出:在已经发生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上市公司中,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外表现越弱的公司,其审计费用就会越高,而且最后被CPA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就会越大;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越弱,最终越有可能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发生[1]。张梅、韩身智(2013)通过对10年间部分的上市公司有关数据进行的研究得出:(1)财务风险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2)在新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相关客户的聘请后,变更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相比于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3)在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变更后,很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地采取了通过采用低价揽客的方式以尽可能多的争揽客户,但是与此同时,研究也同时的发现了一个现象,即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费用的收取并没有充分地分析和考虑财务风险之类相关因素的影响[6]。
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影响因素的角度,陶蕾、毛丽娟(2014)以委托代理理论和终极产权论为依托,从审计过程需求的有关视角,重点分析了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的有关因素,以我国4年间的上市公司进行抽样,追根溯源到公司的终极控制人这一环节,采取有关变量。得出: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是影响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所发生的变更是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的有效因素之一,并且当终极控制人性质发生变化,例如:由非国家变更为国家控制人的时候,有关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更可能会由审计质量较高的事务所更换为审计质量较低的事务所,进而影响其审计质量[3]。王雄元、张士成、高祎(2008)利用了近2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具备何种特征的审计部门才能更有效地履行好其职责。通过研究表明: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与发生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表现出了明显的反相关的倾向;审计部门的有效性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并没有必然联系,说明了审计部门的设立的确是有助于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概率。但是笔者在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深层次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是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审计质量的相关有效的证据,说明审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影响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关系,其中可能还有其他因素作用的结果[7]。
从审计部门设置对整体审计质量的角度,涂建明、王跃堂(2006)对部分上市公司的审计部门的设立及其运转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以《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所赋予审计部门的基本治理职能为依托,以审计意见、事务所变更为明确的反映变量,对审计部门治理是否有效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研究。得出:设立审计部门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概率更小,这一结果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审计部门可以有效地履行财务信息质量控制等的有关职能,并通过审计质量这一要素,有效的反映了监管层着力推进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改革所带来的正面反映结果[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