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20191229210350]
摘 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会计信息制度正朝着透明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任然较为普遍。在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利润诱惑,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多个方面。一般治理的主要措施是从法律、行政、经济三个方面来采取完善的。因此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相关理论入手,强调了其危害性,并从法律制度、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人员素质、社会大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而指出,必须增强相关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完善契约机制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还应强化内部的及外部的体制改革来监督管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法律的健全是这一问题最后的底线,必须建立相应的惩处机制,以起到威慑的作用。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会计失真产生的根源,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力求使会计信息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危害对策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外研究现状 1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2. 理论基础 3
2.1相关概念界定 3
2.1.1会计信息 3
2.1.2信息失真 3
2.2相关理论 3
2.2.1信息不对称理论 3
2.2.2内部控制理论 4
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及危害 4
3.1会计失真的表现 4
3.1.2成本费用核算失真 5
3.1.3对外投资收益存在失真 5
3.1.4税金核算失真 5
3.1.5往来款项失真 6
3.1.6 会计报表编制失真 6
3.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6
3.2.1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6
3.2.2削弱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6
3.3.3导致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6
4.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6
4.1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形成信息不对称 6
4.2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 7
4.3会计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7
4.4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7
4.5会计信息失真与社会风气不正有关 7
4.6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8
4.7法律监督体系不健全 8
4.8会计信息失真的必要条件 8
4.8.1压力 8
4.8.2机会 9
4.8.3合理化 9
5.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9
5.1 建立新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9
5.1.1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 9
5.1.2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9
5.1.3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 9
5.1.4有利于维护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的利益 9
5.1.5有利于全面公正的反映企业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完成情况 10
5.1.6符合制度运行上的成本效益原则 10
5.1.7有利于社会信息正确、及时的传递 10
5.1.8有利于保障职能的发挥 10
5.2 防范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违规行为 10
5.2.1 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消除经营者的违规动机 10
5.2.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违规机会 10
5.2.3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 11
5.3加强外部监管,形成良好的会计信息生产环境 11
5.4加强外部监督和对违法违规的处罚 11
5.4.1会计工作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11
5.4.2加强和改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 11
5.4.3 加强法律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12
5.4.4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 12
5.5完善法律法规及建立惩处机制 12
5.5.1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惩处机制 12
5.5.2完善相关法规中各责任主体民事责任的规定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12
5.5.3 改变举证责任一般由原告承担的规定 13
5.6改善契约设计,建立科学的契约约束及激励机制 13
5.6.1明确授权范围 13
5.6.2 建立基于经营者经营成果的有效契约激励机制 13
5.6.3 弹性化契约激励及约束条款 13
5.7 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13
5.7.1 强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发挥公司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13
5.7.2 强化公司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的强化包括二个层面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资本经济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不仅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难以避免的问题。国家、企业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等,都是在掌握企业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做出决策的,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不能正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非理性行为在会计实践中逐渐增多,这是会计信息失真发生的最直接原因。虽然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怎样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较为薄弱,不利于会计会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关注甚少。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主要意义在于:倡导企业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监督体系,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一些可操控的措施,使道德和诚信问题变得直观,可控,更有实际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邦吉(Bunge)提出了舞弊的系统观。他指出对待舞弊行为要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并对舞弊的过程进行了新的定义。
加比赫拉·瑞扎伊(Zabih。11ahReZaee)对财务报表造假舞弊的动机与原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其动机主要有逃税、迎合对公司未来经营成果的预期、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隐瞒失当行为、在股票市场上占领优势。并指出,会计报表造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无效。
贝尤(Bayou)和雷恩斯坦(Reinstein)认为,舞弊系统是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缩小和模仿是舞弊的两种主要方法。
Fama和Jense的对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了研究,认为董事会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结合更有利于让董事会成为有效的决策控制机制。
Fan和Wang的研究表明在对外投资中,外部投资者及控股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控股股东给出的会计信息由于处于自己的利益要求,对外部投资者而言就缺乏了参考价值。
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罗认为,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存在利益差异,因而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会计信息出现了失真。
AlvinA消Jens,JamesK.Loeebbeeke认为在委托代理理论模式下,管理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会牺牲股东的利益。
瓦茨和齐默尔曼指出要解决管理人员对会计人员的指使操控就必须要改善契约制,强化监督。
Abbott,L.,and Parker,S. 论述了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措施,并认为要想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有有效的控制就要防范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违规行为,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消除经营者的违规动机。
Robert W.Holthausen,Ross L.Watts全面的阐述了建立会计信息监督体系的关键性。认为不断促进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努力提高会计监督的权威性与全面性至关重要。建立培训制度,确保工作质量。
摘 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会计信息制度正朝着透明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任然较为普遍。在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利润诱惑,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多个方面。一般治理的主要措施是从法律、行政、经济三个方面来采取完善的。因此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相关理论入手,强调了其危害性,并从法律制度、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人员素质、社会大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而指出,必须增强相关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完善契约机制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还应强化内部的及外部的体制改革来监督管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法律的健全是这一问题最后的底线,必须建立相应的惩处机制,以起到威慑的作用。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会计失真产生的根源,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力求使会计信息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危害对策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外研究现状 1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2. 理论基础 3
2.1相关概念界定 3
2.1.1会计信息 3
2.1.2信息失真 3
2.2相关理论 3
2.2.1信息不对称理论 3
2.2.2内部控制理论 4
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及危害 4
3.1会计失真的表现 4
3.1.2成本费用核算失真 5
3.1.3对外投资收益存在失真 5
3.1.4税金核算失真 5
3.1.5往来款项失真 6
3.1.6 会计报表编制失真 6
3.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6
3.2.1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6
3.2.2削弱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6
3.3.3导致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6
4.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6
4.1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形成信息不对称 6
4.2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 7
4.3会计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7
4.4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7
4.5会计信息失真与社会风气不正有关 7
4.6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8
4.7法律监督体系不健全 8
4.8会计信息失真的必要条件 8
4.8.1压力 8
4.8.2机会 9
4.8.3合理化 9
5.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9
5.1 建立新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9
5.1.1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 9
5.1.2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9
5.1.3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 9
5.1.4有利于维护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的利益 9
5.1.5有利于全面公正的反映企业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完成情况 10
5.1.6符合制度运行上的成本效益原则 10
5.1.7有利于社会信息正确、及时的传递 10
5.1.8有利于保障职能的发挥 10
5.2 防范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违规行为 10
5.2.1 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消除经营者的违规动机 10
5.2.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违规机会 10
5.2.3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 11
5.3加强外部监管,形成良好的会计信息生产环境 11
5.4加强外部监督和对违法违规的处罚 11
5.4.1会计工作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11
5.4.2加强和改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 11
5.4.3 加强法律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12
5.4.4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 12
5.5完善法律法规及建立惩处机制 12
5.5.1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惩处机制 12
5.5.2完善相关法规中各责任主体民事责任的规定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12
5.5.3 改变举证责任一般由原告承担的规定 13
5.6改善契约设计,建立科学的契约约束及激励机制 13
5.6.1明确授权范围 13
5.6.2 建立基于经营者经营成果的有效契约激励机制 13
5.6.3 弹性化契约激励及约束条款 13
5.7 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13
5.7.1 强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发挥公司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13
5.7.2 强化公司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的强化包括二个层面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资本经济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不仅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难以避免的问题。国家、企业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等,都是在掌握企业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做出决策的,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不能正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非理性行为在会计实践中逐渐增多,这是会计信息失真发生的最直接原因。虽然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怎样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较为薄弱,不利于会计会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关注甚少。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主要意义在于:倡导企业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监督体系,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一些可操控的措施,使道德和诚信问题变得直观,可控,更有实际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邦吉(Bunge)提出了舞弊的系统观。他指出对待舞弊行为要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并对舞弊的过程进行了新的定义。
加比赫拉·瑞扎伊(Zabih。11ahReZaee)对财务报表造假舞弊的动机与原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其动机主要有逃税、迎合对公司未来经营成果的预期、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隐瞒失当行为、在股票市场上占领优势。并指出,会计报表造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无效。
贝尤(Bayou)和雷恩斯坦(Reinstein)认为,舞弊系统是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缩小和模仿是舞弊的两种主要方法。
Fama和Jense的对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了研究,认为董事会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结合更有利于让董事会成为有效的决策控制机制。
Fan和Wang的研究表明在对外投资中,外部投资者及控股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控股股东给出的会计信息由于处于自己的利益要求,对外部投资者而言就缺乏了参考价值。
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罗认为,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存在利益差异,因而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会计信息出现了失真。
AlvinA消Jens,JamesK.Loeebbeeke认为在委托代理理论模式下,管理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会牺牲股东的利益。
瓦茨和齐默尔曼指出要解决管理人员对会计人员的指使操控就必须要改善契约制,强化监督。
Abbott,L.,and Parker,S. 论述了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措施,并认为要想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有有效的控制就要防范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违规行为,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消除经营者的违规动机。
Robert W.Holthausen,Ross L.Watts全面的阐述了建立会计信息监督体系的关键性。认为不断促进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努力提高会计监督的权威性与全面性至关重要。建立培训制度,确保工作质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