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惠民担保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及防范erp的视角(附件)
摘 要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愈加紧密,企业会计信息风险加剧。成功防范会计信息系统在ERP环境下的风险,对全州惠民担保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中小企业中的非制造业,发现并找到会计信息系统在ERP环境下的各种风险和防范措施,使企业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对我国企业进入现代化管理提供帮助。首先,简要分析目前国内外ERP的研究现状,明确本次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理清ERP、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关系。然后,在掌握全州惠民担保公司的基本情况后,结合ERP的实施特点,从五个方面提出该公司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信息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技术性风险和成本风险。接着,在建立的风险识别体系基础上,从公司自身出发,阐述风险存在的原因。最后,根据上述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通过研究全州惠民担保公司的现状,找出并防范在实施ERP后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使公司顺利实现信息化转换和利润长期快速增长。目 录
1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2
2 基本理论
2.1基本概念 4
2.2会计信息系统在ERP环境中的地位及作用 4
3 ERP环境下全州惠民担保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
3.1外部环境风险 6
3.2信息管理风险 6
3.3人力资源风险 7
3.4技术性风险 7
3.5成本风险 8
4 ERP环境下全州惠民担保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存在风险的原因
4.1财务软件使用规范不严格易造成外部环境风险 9
4.2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决定信息管理风险 9
4.3要求使用者必须专业是造成人力资源风险的原因 10
4.4 ERP系统特性导致技术性风险 10
4.5岗位权责分工加大成本风险 10
5 ERP环境下全州惠民担保公司会计信息系统风险防范措施
5.1为实施ERP系统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11
5.2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1
5.3加强企业人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4.3要求使用者必须专业是造成人力资源风险的原因 10
4.4 ERP系统特性导致技术性风险 10
4.5岗位权责分工加大成本风险 10
5 ERP环境下全州惠民担保公司会计信息系统风险防范措施
5.1为实施ERP系统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11
5.2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1
5.3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12
5.4做好事前准备以降低技术性风险 12
5.5强化岗位权责分工 13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1 绪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会计管理软件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成功实施ERP系统并实现系统集成的仅有10%20%的企业[1],但因为ERP的发展历程,目前国际和国内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大多针对于制造业,所以,要想使ERP更好的服务于我国企业,关键是对除制造业外的相关企业的研究。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本文目的是通过分析全州惠民担保公司ERP系统的使用现状,找出并防范实施ERP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使公司顺利实现信息化转换和利润长期快速增长。
研究意义:使企业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对我国企业进入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全州惠民担保公司ERP实施风险的研究,找出原因并及时防范,对该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5年荷兰的Albert Boonstra研究了“ERP系统可以被看作是组织变革的过程: ERP实施中的许多问题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特性”这一课题,得出实施ERP会影响相关者的利益这一结论,从而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和其他人更有效地管理和实施ERP系统[2]。
Kavuri Suryaprakasa Rao,Siva Prasanna Devi,Chengaleth Venugopal三人在2010年提出“预测ERP用户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简称ANFIS)方法”,得出ERP项目未能满足用户的期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预计将为管理者和学术界提供ERP实施结果的事前预测,从而纠正境况不佳的项目这一结论[3]。
2012年印度的Anubhav Kumar,P.C.Gupta提出ERP系统失败的属性即为文化、结构、人员和技术支持[4]。
2013年来自挪威的Eli Hustad,Dag H.Olsen对增速的中小企业使用ERP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了研究,提出在复杂的ERP系统中小企业没有资源和能力与大型企业相比,由此证明ERP对中小企业不仅危险和昂贵,同时还可能会很容易地远离他们的预期[5]。同年,来自葡萄牙的Fernando Belfo,António Trigo对会计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6]。
2014年Pedro Ruivo等人提出在使用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框架下,如何在兼容性、复杂性、效率、最佳实践、培训和竞争压力上解释ERP的使用,实证发现兼容性、复杂性、最佳实践和效率在ERP的使用上起到更加重要的决定,培训和竞争因素影响实施后的阶段[7]。
(2)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8年,胡勇、吴少华等人根据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数据的不充分、传统风险评估方法难以采纳这一观点,提出了信息系统风险灰色评估方法[8]。
2009年,王理平、周朱敏指出ERP的产生加快了决策的速度,同时将企业的各个流程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9]。仲琴则是基于ERP实施项目的生命周期,分析企业在ERP项目准备、规划、选型、实施及运行维护各阶段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给出了有效规避风险的对策与建议[10]。
2010年李河君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仍然存在缺陷,因此他结合COSO组织的风险控制整合框架和COBIT标准,建立了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出了风险控制评价的标准和实施步骤[11]。
2010年朱海英根据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12]。
2013年,孟红提出正是当前信息化宣传的鼓动,所以导致企业不能理性的选择成功实施ERP的方法,同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导致了ERP实施的失败[13]。
2014年,赵媛媛提出正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快了会计核算的速度,进而简化了会计核算的程序,但在ERP环境下企业各项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更加严格和全面的同时,经济决策却很大程度上的依赖于财务部门所提供会计
1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2
2 基本理论
2.1基本概念 4
2.2会计信息系统在ERP环境中的地位及作用 4
3 ERP环境下全州惠民担保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
3.1外部环境风险 6
3.2信息管理风险 6
3.3人力资源风险 7
3.4技术性风险 7
3.5成本风险 8
4 ERP环境下全州惠民担保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存在风险的原因
4.1财务软件使用规范不严格易造成外部环境风险 9
4.2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决定信息管理风险 9
4.3要求使用者必须专业是造成人力资源风险的原因 10
4.4 ERP系统特性导致技术性风险 10
4.5岗位权责分工加大成本风险 10
5 ERP环境下全州惠民担保公司会计信息系统风险防范措施
5.1为实施ERP系统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11
5.2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1
5.3加强企业人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4.3要求使用者必须专业是造成人力资源风险的原因 10
4.4 ERP系统特性导致技术性风险 10
4.5岗位权责分工加大成本风险 10
5 ERP环境下全州惠民担保公司会计信息系统风险防范措施
5.1为实施ERP系统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11
5.2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1
5.3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12
5.4做好事前准备以降低技术性风险 12
5.5强化岗位权责分工 13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1 绪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会计管理软件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成功实施ERP系统并实现系统集成的仅有10%20%的企业[1],但因为ERP的发展历程,目前国际和国内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大多针对于制造业,所以,要想使ERP更好的服务于我国企业,关键是对除制造业外的相关企业的研究。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本文目的是通过分析全州惠民担保公司ERP系统的使用现状,找出并防范实施ERP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使公司顺利实现信息化转换和利润长期快速增长。
研究意义:使企业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对我国企业进入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全州惠民担保公司ERP实施风险的研究,找出原因并及时防范,对该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5年荷兰的Albert Boonstra研究了“ERP系统可以被看作是组织变革的过程: ERP实施中的许多问题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特性”这一课题,得出实施ERP会影响相关者的利益这一结论,从而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和其他人更有效地管理和实施ERP系统[2]。
Kavuri Suryaprakasa Rao,Siva Prasanna Devi,Chengaleth Venugopal三人在2010年提出“预测ERP用户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简称ANFIS)方法”,得出ERP项目未能满足用户的期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预计将为管理者和学术界提供ERP实施结果的事前预测,从而纠正境况不佳的项目这一结论[3]。
2012年印度的Anubhav Kumar,P.C.Gupta提出ERP系统失败的属性即为文化、结构、人员和技术支持[4]。
2013年来自挪威的Eli Hustad,Dag H.Olsen对增速的中小企业使用ERP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了研究,提出在复杂的ERP系统中小企业没有资源和能力与大型企业相比,由此证明ERP对中小企业不仅危险和昂贵,同时还可能会很容易地远离他们的预期[5]。同年,来自葡萄牙的Fernando Belfo,António Trigo对会计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6]。
2014年Pedro Ruivo等人提出在使用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框架下,如何在兼容性、复杂性、效率、最佳实践、培训和竞争压力上解释ERP的使用,实证发现兼容性、复杂性、最佳实践和效率在ERP的使用上起到更加重要的决定,培训和竞争因素影响实施后的阶段[7]。
(2)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8年,胡勇、吴少华等人根据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数据的不充分、传统风险评估方法难以采纳这一观点,提出了信息系统风险灰色评估方法[8]。
2009年,王理平、周朱敏指出ERP的产生加快了决策的速度,同时将企业的各个流程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9]。仲琴则是基于ERP实施项目的生命周期,分析企业在ERP项目准备、规划、选型、实施及运行维护各阶段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给出了有效规避风险的对策与建议[10]。
2010年李河君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仍然存在缺陷,因此他结合COSO组织的风险控制整合框架和COBIT标准,建立了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出了风险控制评价的标准和实施步骤[11]。
2010年朱海英根据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12]。
2013年,孟红提出正是当前信息化宣传的鼓动,所以导致企业不能理性的选择成功实施ERP的方法,同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导致了ERP实施的失败[13]。
2014年,赵媛媛提出正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快了会计核算的速度,进而简化了会计核算的程序,但在ERP环境下企业各项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更加严格和全面的同时,经济决策却很大程度上的依赖于财务部门所提供会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