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摘 要当今社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棘手问题。本文从管理层、外部关系层、组织结构三个方面明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迹象信号。从迹象与现状着手分析上市公司惯用的舞弊手段虚增销售收入、虚增资产、调节其他应收应付款以及假借关联交易转移利润。针对这些舞弊手段,本文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采取的一些审计对策,即关注企业的异常利润、“其他应收款”及“其他应付款”、关联交易等,希望能够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以及相关人员分析使用财务报表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迹象;审计策略
目 录
0 引言 1
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概述 1
1.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涵义 1
1.2 财务舞弊与错误的异同 2
1.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特征 2
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迹象识别 3
2.1 上市公司管理层方面的迹象识别 3
2.2 上市公司外部关系层面的迹象识别 5
2.3 上市公司组织结构方面 7
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和舞弊手段分析 7
3.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分析 8
3.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分析 9
4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审计对策 12
4.1 关注企业的异常利润 12
4.2 关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 12
4.3 关注关联方及其交易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对策研究
0 引言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一种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财务报告,上市公司主要向报告使用者,例如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等,传递与企业有关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各种重要交易及事项,为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以及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资本市场如果能够正常运行,那么作为基础的财务报告质量一定不能太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拥有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大国,例如美国,也陆续发生了安然、世通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更是层出不穷。由于我国上市公司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目 录
0 引言 1
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概述 1
1.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涵义 1
1.2 财务舞弊与错误的异同 2
1.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特征 2
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迹象识别 3
2.1 上市公司管理层方面的迹象识别 3
2.2 上市公司外部关系层面的迹象识别 5
2.3 上市公司组织结构方面 7
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和舞弊手段分析 7
3.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分析 8
3.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分析 9
4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审计对策 12
4.1 关注企业的异常利润 12
4.2 关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 12
4.3 关注关联方及其交易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对策研究
0 引言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一种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财务报告,上市公司主要向报告使用者,例如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等,传递与企业有关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各种重要交易及事项,为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以及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资本市场如果能够正常运行,那么作为基础的财务报告质量一定不能太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拥有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大国,例如美国,也陆续发生了安然、世通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更是层出不穷。由于我国上市公司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财务报告的质量不高,同一行业内的不同公司的财务报表也缺乏可比性与一致性,从而导致财务报表不能反映,或不能充分反映上市公司潜在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那么报告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传递的错误信息,必然会做出错误判断产生巨大损失。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行为,容易导致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丧失信心,阻碍证券市场的完善,影响资源配置优化,不利于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本文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迹象信号着手,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和舞弊手段,提出应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审计策略。
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概述
1.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涵义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行业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从法律角度来看,财务舞弊包含了诸多犯罪形式,如挪用、盗窃、诈骗、行贿受贿、逃税逃汇等。
2002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简称AICPA)颁布了第99号审计准则公告(SAS.No.99)。该公告站在审计职业界的角度,将财务舞弊的定义表达为:“舞弊是一个很广泛的法律概念,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能引起财务报表重大错误的舞弊行为,而不是仅仅从法律的角度来裁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舞弊。舞弊与错误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舞弊是主观的行为,而错误则是非主观的无意行为。换言之,对于一份财务报表而言,只有因主观的故意行为产生的重大错报才是财务舞弊行为。”
而在2006年,我国颁布了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该准则中将财务舞弊的定义表达为:“财务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财务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但本准则并不要求审计人员对财务舞弊是否已经发生做出发牢骚的判定,只要求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的舞弊。”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涵义,我们可以归纳为:一种为了欺骗报告使用者而进行有意地错报、忽略,导致财务报表重大失实的行为。有两类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舞弊行为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一类是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另一类是侵占资产[1]。
1.2 财务舞弊与错误的异同
错误,在财务会计中也称为差错。错误通常是指当事人由于客观原因与非主观原因而造成的,在计算、整理、填单、制证、登账、制表、保管及相关业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错误与财务舞弊往往具有一些相似的表现:与会计原则相悖、提供错误的数据、不正确的会计估计造成会计信息歪曲失真等。
但错误与财务舞弊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行为,二者之间具有实质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1)性质方面:错误属于非主观的过失行为;而财务舞弊则属于主观上的主动行为,属于违法违纪行为。(2)目的方面:错误是非主观行为,并没有任何目的;而财务舞弊的目的则是以牟取某些不正当利益。(3)表现形式方面: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生了错误,都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而如果是故意的财务舞弊行为,一定会比较隐秘。不过,在一定条件下,错误与财务舞弊二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就是说,有时一个人不下心犯下的错误,在被心怀鬼胎的舞弊者发现时,会被利用来进行财务舞弊。
1.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特征
从近几年公布的财务舞弊事件来看,目前财务舞弊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从整个趋势看,会计作假手段隐蔽多样且系统化。
从整个趋势来看,财务舞弊的手段经历了从公开单一、集中在期末舞弊到隐蔽多样、连续系统的舞弊。早期的财务舞弊通常是依靠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通过一次性虚构交易带来巨额利润。这些舞弊手段主要利用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和资本公积金等会计科目进行舞弊,而且直接体现为违反会计准则。因此早期的财务舞弊比较容易引起审计人员的注意。但是从近几年曝光的财务舞弊案例来看,舞弊手段更加隐蔽。本文将在第三章详细分析财务舞弊的手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