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企业融资对的启示研究

目 录
1引言1
2 概念界定1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1
2.2 企业融资3
3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3
3.1 日本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历程 3
3.2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 4
4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6
4.1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6
4.2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8
5 政策建议10
5.1 政府角度10
5.2 企业角度11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中小企业当前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中小企业融资,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焦点话题。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面临着很多现实性的问题,诸如企业规模的弱小、技术以及设备条件落后、资金以及人才基础不足、以及市场经营局面欠佳等,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竞争力难以提升的绊脚石。其中,问题表现最突出的当属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问题,这也是当前相关的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日本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日本也是中小企业数量最为庞大的国家之一。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逐步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建设,促使中小企业的在经济发展中获得资金,带动企业的发展壮大。日本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以及手段,积累了很多经验,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可以借鉴并且学习的,对我国的融资难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作用。
2 概念界定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资产、经营的规模以及从业的人数上都相对来说比较小,属于中小型的经济单位。因为各国所处的社会经济形势的差异化以及发展阶段的不同,所以各国对这个定义也有一些区别。本文对比并且结合了许多国家对这个概念定义,发现对中小企业的定义,界定主要是有两种,一个是定性一个是定量。
2.1.1 中国中小企业界定
2011年6月18日,由国家的两个主管部门(中国工信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标准规定的通知》正式实施。其中对中小企业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归纳为中型、小型以及微型企业三种。具体的划分标准如下见表2-1所示。
表2-1中国中小企种业定义标准
行业 营业收入 资产总额 从业人数 类别
工业(营业收入<40000万 从业人数<1000) ≥ 2000万 且≥300 中型企业
≥ 300万 且≥ 20 小型企业
<300万 或<20 微型企业
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 资产总额<80000万) ≥ 6000万 且≥5000万 中型企业
≥ 300万 且≥300万 小型企业
<300万 或<300万 微型企业
批发业(营业收入<40000万 从业人数<200) ≥ 5000万 且≥ 20 中型企业
≥ 1000万 且≥ 5 小型企业
<1000万 或<5 微型企业
零售业(营业收入<20000万 从业人数<300) ≥500万 且≥50 中型企业
≥100万 且≥10 小型企业
<100万 或<10 微型企业
餐饮业(营业收入<10000万 从业人数<300) ≥2000万 且≥100 中型企业
≥100万 且≥10 小型企业
<100万 或<10 微型企业
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30000万 从业人数<1000) ≥3000万 且≥300 中型企业
≥200万 且≥20 小型企业
<200万 且<20 微型企业
资料来源:2011年《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2.1.2 日本中小企业界定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相应的日本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标准也发生变化。如表2-2所示,这种定义标准反映了国民积极的结构状态,也对政府在政策等条件上的调整提供了依据。主要是依据相应的经济发展的程度将不同行业的企业资本金的额度进行相应调整,对从业人数的标准进行了保留。通过对比观察,发现我国在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上,如从业人员以及资本金的上限界定上,在同类型企业划分上,中国的要比日本的界定标准要高。
表2-2 1999年日本新中小企业基本法对中小企业的定义
行业种类 中小企业的范围
制造业 资本金在3亿日元以下并且经常雇用的从业人员为300人以下的公司以及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个人企业(1963年为1亿日元)
批发业 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并且从业人员在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人以下的企业(1963年为30000万日元)
零售业 资本金在5000万日元以下并且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的企业(1963年为100万日元)
服务业 资本金在5000万以下并且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企业(1963年为1000万日元,职工数50人以下)
资料来源:1999年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
2.2 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是社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体表现就是企业根据当前的经营现状和资金的使用实际需要、未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经济预期需要,采取多种的方式和渠道,或利用企业的自我资金的积累实现再投入,也或是向企业的投资方或债权者筹措资金,形成资金的供应,确保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获取相应的资金需求的能力 [1] 。
在本研究课题中,融资主要指中小企业的相关融资渠道和方式以及条件,涉及到政府融资方面的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银行、信用担保机构以及中小企业板块等融资机构平台等的融资渠道。
3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3.1 日本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历程
日本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而这个发展历程多是以政府为主导而形成的融资领域的相关变革和发展。
第一阶段,也就是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发展的初期阶段,时间大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二十世纪中期。在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日本的中小企业也出现没落,政府为此采取了有关的金融救济政策或措施,如1935年组建的商工组中央金库,这个以政府为主体而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建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当时具有相当大实力和规模。到了二战以后,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依然处于一定劣势,大企业在人力财力方面不具备良好优势,经营状况不佳。1948年,日本有关部门成立中小企业厅,此专业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中小企业在发展上正逐步趋于组织化、系统化。到了1953年,设立了专业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公库[2] 。这一阶段,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或者说初期的金融支持体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58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