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坏账产生的原因分析以长虹集团为例(附件)
摘 要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竞争在不断加剧,为了适应竞争市场的需要,赊销作为一种促销的手段应运而生。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赊销已被认定为是一种通用的交易方式,也是坏账产生的直接原因。坏账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等,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坏账也是企业资产方一个非常大的风险,因为坏账是现金的一个过渡方式,只有最终能转化为现金的坏账才是有价值的,而那些预期无法转化的坏账是没有价值的。坏账到期不能收回势必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影响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对坏账风险进行衡量和防范。本文就我国企业坏账存在的风险,形成机理及防范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得出任何漠视和试图逃避风险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唯有居安思危,加强风险防范才是规避风险、养活企业损失的根本途径和首要措施。目 录
1绪 论
1.1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2坏账概述及风险的衡量
2.1坏账的定义和特征 3
2.2坏账产生的原因以及坏账管理的重要性 3
2.3坏账的风险衡量 3
2.3.1放弃其他盈利机会的损失 3
2.3.2延长企业营业周期,降低资金周转速度 3
2.3.3加速企业现金流出,削弱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4
2.3.4增加企业风险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 4
3 企业坏账产生的原因
3.1内部原因 5
3.1.1经营者决策不当 5
3.1.2企业内部控制不严 5
3.1.3企业管理失当 5
3.1.4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 5
3.2外部原因 6
3.2.1买方企业破产倒闭 6
3.2.2商品自身质量因素 6
3.2.3不良竞争 6
4企业坏账的预防措施
4.1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 7
4.2合理的信用政策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不严 5
3.1.3企业管理失当 5
3.1.4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 5
3.2外部原因 6
3.2.1买方企业破产倒闭 6
3.2.2商品自身质量因素 6
3.2.3不良竞争 6
4企业坏账的预防措施
4.1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 7
4.2合理的信用政策 7
4.3建立多层次,有制约的赊销审批手续 8
4.4加强企业的竞争意识 8
4.5完善企业管理 8
4.6提高产品质量 8
4.7调控销售与收款的时间差 8
5长虹集团坏账管理案例分析
5.1坏账对长虹集团产生的影响 10
5.1.1 回转日过长 10
5.1.2 坏账占用数据过大 10
5.2坏账产生的原因分析 10
5.2.1 信用管理薄弱 10
5.2.2 日常监督与分析有待加强 11
5.2.3 呆账预防管理环节薄弱 11
5.2.4 人员管理不完善 12
5.3案例启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绪 论
1.1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不仅面临着产品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竞争,许多企业为了增涨销售量,扩展市场份额,采取赊销的措施,这种销售方式可以促进企业的销售,但也由此产生了坏账。在复杂而又多变的环境下也给坏账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坏账无法收回。
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的赊销的越来越多,坏账亏损也就增加,这形成了庞大的损失。通过对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范进行探讨。
1.1.2研究意义
适当的流动性可以使企业更加有效的运行,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价值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成功或失败的资金管理会影响企业的成功或失败,有许多坏账损失的直接影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沉重的负担。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M. Elizabeth Haywood Donald(2009)在《Accounts receivable》以为坏账的出售百分比从92年的21.6到95年的23,远远超过平均水平,这不仅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坏账可能让企业面临不可挽回的结果[1]。这就要求企业开展信用销售的销售部,计划确定坏账适合企业的坏账准备金,或者减少坏账费用。
Chen JiehHaur(2012)指出,企业坏账可以用外部市场指标、内部因素、借款人或者借款公司的特定信息,来获取有效预期信用风险,使坏账风险降到最低[2]。
John G. Salek (2006)指出,为减少坏账损失,可以通过组合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但利用结合的企业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3]。
1.2.2国内研究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的上市公司1.54亿元的坏账平均余额,在2001年底,平均约1.61亿元,2002年底,坏账从1.61亿元增加到1.78亿元,并逐年增加坏账。
李兵(2009)在谈到我们的坏账是按信用证中的企业形成的以权责发生制,都包含在当前的收入[4]。所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信用,使得目前的利润正在迅速增长,但没有形成当期利润。企业要先垫付税费,坏账的管理成本,回收成本等费用,从而反而加快了企业现金的流出。现金流的大量流出可能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进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坏账的管理涉及到人力、物力,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坏账动态,造成责任不明确,导致坏账形成,造成企业资产的严重损失。
巩冰冰(2013)认为坏账具有以下两点:首先,客观原因,市场竞争压力和审计环境具有的局限性,对于审计人员来讲,审计公司财务时,内容复杂繁乱,企业规模较大,坏账难以核实。其次,主观原因,企业管理层决策和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5]。中国现在的审计公司,基本上都是小的审计公司,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企业管理层与审计人员串通审计作业,审计人员低估企业的坏账准备金。
陈燕华、施菲菲(2014)谈新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报告的变化可用来评估违约概率的信用风险,是在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的预期增长,企业管理层的管理人员应当考虑如何运用最低成本或者没有成本来获取有利于企业的合情合理的有效的信息依据[6]。其中基本包括外部市场指标、内部因素、借款人或者借款公司的特定信息,来获取有效预期信用风险。
通过阅读文献,企业坏账的管理还比较薄弱,尚未建立监测企业坏账的有效机制,国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来规范
1绪 论
1.1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2坏账概述及风险的衡量
2.1坏账的定义和特征 3
2.2坏账产生的原因以及坏账管理的重要性 3
2.3坏账的风险衡量 3
2.3.1放弃其他盈利机会的损失 3
2.3.2延长企业营业周期,降低资金周转速度 3
2.3.3加速企业现金流出,削弱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4
2.3.4增加企业风险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 4
3 企业坏账产生的原因
3.1内部原因 5
3.1.1经营者决策不当 5
3.1.2企业内部控制不严 5
3.1.3企业管理失当 5
3.1.4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 5
3.2外部原因 6
3.2.1买方企业破产倒闭 6
3.2.2商品自身质量因素 6
3.2.3不良竞争 6
4企业坏账的预防措施
4.1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 7
4.2合理的信用政策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不严 5
3.1.3企业管理失当 5
3.1.4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 5
3.2外部原因 6
3.2.1买方企业破产倒闭 6
3.2.2商品自身质量因素 6
3.2.3不良竞争 6
4企业坏账的预防措施
4.1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 7
4.2合理的信用政策 7
4.3建立多层次,有制约的赊销审批手续 8
4.4加强企业的竞争意识 8
4.5完善企业管理 8
4.6提高产品质量 8
4.7调控销售与收款的时间差 8
5长虹集团坏账管理案例分析
5.1坏账对长虹集团产生的影响 10
5.1.1 回转日过长 10
5.1.2 坏账占用数据过大 10
5.2坏账产生的原因分析 10
5.2.1 信用管理薄弱 10
5.2.2 日常监督与分析有待加强 11
5.2.3 呆账预防管理环节薄弱 11
5.2.4 人员管理不完善 12
5.3案例启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绪 论
1.1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不仅面临着产品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竞争,许多企业为了增涨销售量,扩展市场份额,采取赊销的措施,这种销售方式可以促进企业的销售,但也由此产生了坏账。在复杂而又多变的环境下也给坏账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坏账无法收回。
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的赊销的越来越多,坏账亏损也就增加,这形成了庞大的损失。通过对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范进行探讨。
1.1.2研究意义
适当的流动性可以使企业更加有效的运行,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价值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成功或失败的资金管理会影响企业的成功或失败,有许多坏账损失的直接影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沉重的负担。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M. Elizabeth Haywood Donald(2009)在《Accounts receivable》以为坏账的出售百分比从92年的21.6到95年的23,远远超过平均水平,这不仅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坏账可能让企业面临不可挽回的结果[1]。这就要求企业开展信用销售的销售部,计划确定坏账适合企业的坏账准备金,或者减少坏账费用。
Chen JiehHaur(2012)指出,企业坏账可以用外部市场指标、内部因素、借款人或者借款公司的特定信息,来获取有效预期信用风险,使坏账风险降到最低[2]。
John G. Salek (2006)指出,为减少坏账损失,可以通过组合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但利用结合的企业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3]。
1.2.2国内研究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的上市公司1.54亿元的坏账平均余额,在2001年底,平均约1.61亿元,2002年底,坏账从1.61亿元增加到1.78亿元,并逐年增加坏账。
李兵(2009)在谈到我们的坏账是按信用证中的企业形成的以权责发生制,都包含在当前的收入[4]。所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信用,使得目前的利润正在迅速增长,但没有形成当期利润。企业要先垫付税费,坏账的管理成本,回收成本等费用,从而反而加快了企业现金的流出。现金流的大量流出可能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进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坏账的管理涉及到人力、物力,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坏账动态,造成责任不明确,导致坏账形成,造成企业资产的严重损失。
巩冰冰(2013)认为坏账具有以下两点:首先,客观原因,市场竞争压力和审计环境具有的局限性,对于审计人员来讲,审计公司财务时,内容复杂繁乱,企业规模较大,坏账难以核实。其次,主观原因,企业管理层决策和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5]。中国现在的审计公司,基本上都是小的审计公司,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企业管理层与审计人员串通审计作业,审计人员低估企业的坏账准备金。
陈燕华、施菲菲(2014)谈新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报告的变化可用来评估违约概率的信用风险,是在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的预期增长,企业管理层的管理人员应当考虑如何运用最低成本或者没有成本来获取有利于企业的合情合理的有效的信息依据[6]。其中基本包括外部市场指标、内部因素、借款人或者借款公司的特定信息,来获取有效预期信用风险。
通过阅读文献,企业坏账的管理还比较薄弱,尚未建立监测企业坏账的有效机制,国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来规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