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以合信木制品公司为例(附件)
摘 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尽管现在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存货控制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不仅影响着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占用大量的资金。因此,存货利用和保管情况的好坏、管理效率的高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很大。本文以合信木制品公司为例分析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阐述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分析当前我国存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 录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外研究现状 1
1.3.2国内研究现状 1
1.4研究方法 2
2存货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2.1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3
2.2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 3
2.3存货内部控制的原则 3
2.4存货内部控制的内容 3
3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3.1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 4
3.2存货内部审计制度和机构的建设情况 4
3.3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4
3.4企业材料领用和盘点制度不规范 4
3.5企业存货保管制度不规范 5
3.6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缺少定期稽核制度 5
4合信木制品公司存货内部控制分析
4.1合信木制品公司简介 6
4.2合信木制品公司存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6
4.2.1采购计划不合理 6
4.2.2采购材料质量不合格 7
4.2.3存货管理符合规范 7
4.3合信木制品公司优化存货内部控制的措施 7
4.3.1加强采购规划,制定采购计划、订立采购合同 7
4.3.2严格执行存货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程序 7
4.3.3建立存货保管制度 8
4.3.4健全内部监控制度 8
5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5.1建立采购计划、合同的订立和授权审批制度 9
5.2完善存货内部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优化存货内部控制的措施 7
4.3.1加强采购规划,制定采购计划、订立采购合同 7
4.3.2严格执行存货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程序 7
4.3.3建立存货保管制度 8
4.3.4健全内部监控制度 8
5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5.1建立采购计划、合同的订立和授权审批制度 9
5.2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9
5.2.1建立存货领用审批和审核制度 9
5.2.2严格存货发出的程序 9
5.2.3加强存货的领用核算 9
5.2.4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 9
5.3财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存货控制制度、政策 10
5.4建立财务部门严格稽核制度 10
5.5建立存货管理责任制 10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4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调节控制,从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再到一个国家都能体现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命令、操作和调节。要想单位高效运转,信息真实可靠,就必须依赖良好的内部控制。
存货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管理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存货内部控制理论,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1.2 研究意义
如今,经济环境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越来越复杂,存货内部控制中的一些不良问题在众多企业中层出不穷,鉴于存货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存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存货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完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研究较早,从1949年后,存货内部控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内部控制。80年代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对财务报告制度的恰当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原因是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发生。由此成立Treadway委员会(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并发表了著名的COSO报告。20世纪80年代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也对内部控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SEC在1980年的S—X规则303条款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当局讨论和分析(MD&A)”的信息[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初期几年我国对存货内部控制的研究比较集中,这可能基于美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几宗大的财务丑闻和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反思而推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范。198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该法规只提出内部会计控制,并将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2]”。财政部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七条第三款中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3]”。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的核算进行了重新规范,法规的陆续出台与完善,使得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有法可依,落到实处,有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我国大多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存货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程娜(2011)认为大多数企业对存货入库、出库审批及存货盘点等信息核对不重视,因存货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等现象层出不穷[4]。欧阳海松(2010)认为企业应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存货从采购、验收、入库、付款等环节要实施严格控制和监督[5]。徐军(2011)分别就存货采购、领用、保管、盘点清查环节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指出:一些企业缺少有效的采购控制制度对采购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采购信息在财务记录中不能完整正确的反映;对盘点后发现的存货损耗情况,难以做出准确的判定;仓库保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仓库规章制度执行作业,存货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没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专人对存货进行清查盘点,编制盘点报告,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6]。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存货内部控制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法:通过文献搜集论题涉及内容现状的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外研究现状 1
1.3.2国内研究现状 1
1.4研究方法 2
2存货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2.1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3
2.2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 3
2.3存货内部控制的原则 3
2.4存货内部控制的内容 3
3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3.1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 4
3.2存货内部审计制度和机构的建设情况 4
3.3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4
3.4企业材料领用和盘点制度不规范 4
3.5企业存货保管制度不规范 5
3.6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缺少定期稽核制度 5
4合信木制品公司存货内部控制分析
4.1合信木制品公司简介 6
4.2合信木制品公司存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6
4.2.1采购计划不合理 6
4.2.2采购材料质量不合格 7
4.2.3存货管理符合规范 7
4.3合信木制品公司优化存货内部控制的措施 7
4.3.1加强采购规划,制定采购计划、订立采购合同 7
4.3.2严格执行存货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程序 7
4.3.3建立存货保管制度 8
4.3.4健全内部监控制度 8
5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5.1建立采购计划、合同的订立和授权审批制度 9
5.2完善存货内部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优化存货内部控制的措施 7
4.3.1加强采购规划,制定采购计划、订立采购合同 7
4.3.2严格执行存货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程序 7
4.3.3建立存货保管制度 8
4.3.4健全内部监控制度 8
5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5.1建立采购计划、合同的订立和授权审批制度 9
5.2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9
5.2.1建立存货领用审批和审核制度 9
5.2.2严格存货发出的程序 9
5.2.3加强存货的领用核算 9
5.2.4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 9
5.3财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存货控制制度、政策 10
5.4建立财务部门严格稽核制度 10
5.5建立存货管理责任制 10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4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调节控制,从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再到一个国家都能体现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命令、操作和调节。要想单位高效运转,信息真实可靠,就必须依赖良好的内部控制。
存货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管理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存货内部控制理论,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1.2 研究意义
如今,经济环境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越来越复杂,存货内部控制中的一些不良问题在众多企业中层出不穷,鉴于存货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存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存货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完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研究较早,从1949年后,存货内部控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内部控制。80年代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对财务报告制度的恰当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原因是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发生。由此成立Treadway委员会(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并发表了著名的COSO报告。20世纪80年代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也对内部控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SEC在1980年的S—X规则303条款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当局讨论和分析(MD&A)”的信息[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初期几年我国对存货内部控制的研究比较集中,这可能基于美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几宗大的财务丑闻和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反思而推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范。198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该法规只提出内部会计控制,并将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2]”。财政部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七条第三款中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3]”。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的核算进行了重新规范,法规的陆续出台与完善,使得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有法可依,落到实处,有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我国大多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存货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程娜(2011)认为大多数企业对存货入库、出库审批及存货盘点等信息核对不重视,因存货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等现象层出不穷[4]。欧阳海松(2010)认为企业应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存货从采购、验收、入库、付款等环节要实施严格控制和监督[5]。徐军(2011)分别就存货采购、领用、保管、盘点清查环节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指出:一些企业缺少有效的采购控制制度对采购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采购信息在财务记录中不能完整正确的反映;对盘点后发现的存货损耗情况,难以做出准确的判定;仓库保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仓库规章制度执行作业,存货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没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专人对存货进行清查盘点,编制盘点报告,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6]。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存货内部控制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法:通过文献搜集论题涉及内容现状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