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现状与改进研究专业(附件)【字数:11218】

财政部2014年发布并落实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对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披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开始慢慢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并且计量信息披露的披露在过去的十年里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那么我国目前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是否得到广泛的披露?本文通过查阅我国一些A股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计量使用情况及披露信息的资料,以小见大得出结论: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和信息披露总体趋势良好,但在规范性以及披露方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改进研究和建议。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改进研究
目 录
0 引言 1
1 公允价值计量和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 1
1.1 公允价值计量的定义及特点 2
1.2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简介以及分类 3
1.3 信息披露的定义和意义 5
2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现状 5
2.1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整体披露状况较为良好 5
2.2 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较高 6
2.3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程度较低 6
2.4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内容专业性强,不利于大众的使用 7
2.5公允价值计量披露方式过于单调 7
2.6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还存在其他不足之处 7
3 针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现状改进的建议 8
3.1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 9
3.2 更加规范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9
3.3 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的活跃度 9
3.4 将使用者被动获取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改为主动获取 10
3.5 加强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现状与改进研究
0 引言
从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计量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公允价值计量作为最新的计量方式改变了旧有的计量格局。我国自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式将公允价值计量带入人们的视线。公允价值计量不仅是维护产权秩序的有力保障,更是提升会计计量方式的一种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历史的一大进步,是金融和企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而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披露就是这一计量属性是否得到应用的外部表现。正因为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披露问题关系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得到广泛应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就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时隔八年在2014 年1月26日终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39号——公允价值计量》(CAS 39),并于七月正式实施。该准则旨在统一规范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和信息披露。那么在准则发布后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的情况怎么样呢?是否能达到政府的预计效果?能否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产生规范的作用?会计准则是否存在漏洞和缺陷?如果存在漏洞又需要如何去改善?这些种种都值得会计界和相关人员去思考。时至今日,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使用如何就依赖于其信息的披露了。本文通过查阅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使用情况的统计表分析得出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的现状,并在其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改进研究和建议。
1 公允价值计量的和信息披露基本概念
作为一种较新的计量方式在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之前,传统会计领域一直沿用历史成本为计量方式[1]。历史成本计量是按现行市价用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购置资产,或是交易双方以商议好的价格来购置,以实际需要支付的款项或当前合同和协议里需要支付的款项作为负债。历史成本主要是用于计量已经发生了的交易,而公允价值计量还包含未来会发生的交易,并将其提前入账。两者的区别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企业买入一台价值200万元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一年后的账面价值变成了150万,而可变现净值成了170万。若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则在资产负债表中就以170万作为该设备的账面价值。而在历史成本计量的前提下那20万是不计入账面的,只有在取得实际20万利润时才计入[2]。可见历史成本是面向过去,而公允价值计量是面向未 来。这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
1.1 公允价值计量的定义及特点
1.1.1公允价值计量的定义
公允价值计量顾名思义就是公正、允当的计量凝结于商品中人们的一般劳动力。总的来说就是对人类劳动得来的商品价值公正允当的定位。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定义为: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里出售了资产所能获得的收益或清偿负债所需要支出金额的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强调所能获得的所有或支付的所有,包括现在和未来的资产和负债。
1.1.2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
优势:(1)符合金融创新的需求。历史成本计量对未来会发生但目前还未发生的交易“束手无策”。金融衍生工具在形态上不比现金或实物,而且大多数有关金融的交易不会立刻就产生现金交易,一般的成本计量要等到签约或取消合约时才一次性地报告。但要体现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就必须依赖金额的大小,这和历史成本计量就会产生矛盾。而公允价值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现在发生了,只要交易双方都同意该价格就能确定价值[3]559。因此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2)使会计收益更为真实。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收益指的是来源于交易中得到的回报与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而经济学中的收益就更加宽泛了既包含了会计收益,还包含未实现及非交易资产所发生的利得与损失,更为真实且全面。而公允价值计量正好包含了已确认但未发生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也要计提发生的利得与损失[3]559。这样能补充单凭会计收益无法确认的损益,更加精确地揭露出企业获得的现金流,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承担能力,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收支和财务状况,还原企业的全貌,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2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