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融资问题研究以伊利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例(附件)
摘 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资本市场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加之它产生于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无论是管理上还是运行上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由于企业制度、金融体制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国外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的解释上似乎差强人意。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选取伊利股份作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分析为主要分析手段来分析其融资结构现状,并提出了有利于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方法和对策。
目录
1 引言 6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6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 6
2 上市公司融资理论综述 7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2.1.1 国外研究现MM理论 7
2.1.2 国内研究现状 8
2.2 上市公司的概念和融资特征 8
2.2.1 上市公司的概念 8
2.2.2 上市公司融资的特征 9
2.3 上市公司融资分析 9
2.3.1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9
2.3.2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 10
3 伊利股份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11
3.1 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11
3.2 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资结构分析 12
4 上市公司融资对策 15
4.1 改善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 15
4.1.1 加强内部融资 15
4.1.2 改善外部融资 16
4.2 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成立,由此开启我过资本市场的新篇章,随后在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两所的成立为我国企业融资提供一个新的机遇和途径。(上市公司是我过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司上市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个目标和趋势。融资问题本身就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上市公司而言更是尤为重要。目前从上市公司资金来源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资金来源比列决定着公司融资结构。我国资本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有一点的经验和基础,但相比英美等发达资本经济体还有所差距。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无论从监管还是运营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本文选题的目的是分析上市公司融资外部环境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因为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中国企业的代表意义,财务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较多,便于分析。所以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伊利股份)融资渠道和结构特征,发现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完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上市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行为,以伊利股份作为此次分析和研究是标的客体。
1.2.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规范分析为主,兼顾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则侧重研究经济体系是如何运行的,分析和研究经济活动的过程,主要回答“怎么样”或者是“是什么”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
在分析主要问题之前,首先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其次了解介绍课题对其基本的相关概念或者知识,帮助阅者更快了解课题的研究内容。然后引入课题相关案例伊利股份,融资结构行为和方式进行分析,发现融资相关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方法。
2上市公司融资理论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MM理论
自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发表了题为《资本成本、公司金融和投资理论》的著名论文,即MM理论,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就成为了公司融资的重要方向之一.MM定理的应用的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这些假设条件通常指的完美市场,它包括:1.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活动过程中不存在交易.破产和代理等成本;2.中性的个人所得税;3.投资者既包括机构又包括个人,两个均可以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贷,不考虑其偿债能力;4.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是预期等额永续年金;5.企业在经营方面的风险相同且可测量;6.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两者都拥有了解企业相同信息的权利渠道;7.企业只发行股票和无风险债券筹集资金。在这种假设下,MM定理指出企业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只与其未来现金流有关,所以MM定理又被称为企业资本结构无关论。显然,MM理论的假设条件与企业的市场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现实经济条件下,投资者在投资者时通常要支付佣金、手续费和印花税,而且,由于投资者或者股东一般不参与企业管理,而其经营者或者经理层却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管理,从而导致这两类群体在对有关企业信息的掌握上存在优劣势之分,最终产生委托——代理问题。MM定理的假设过于苛刻,导致其不能有效指导企业的融资决策,财务领域里专家通过不断放松MM定理的假设条件,使其更贴近经济现实,这样就推动了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MM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现实经济条件下,需要逐步放宽其假设条件,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应用于实践。
2.1.2 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开放时间较晚,证券市场发展也不够成熟,所以关于企业融资行为与融资结构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情况的实证描述,普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与西方融资理论不符的融资行为特征,即偏好外源融资,特别是偏好股权融资。
黄少安和张岗(2011)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中,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进行统计描述,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且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是造成这种偏好的直接动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文章同时还指出强烈的股权偏好对公司融资后在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存在不利影响,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通过改变上市公式对偏好股权融资上的认识偏差,简化债权融资方式,优化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之间的沟通,促进企业外部融资。
陆正飞、高强(2013)在《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既表现出与经典理论相符的一面即优先使用内部融资,又表现出一些其他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便是股权融资偏好。这其中既有资本市场制度背景方面的原因,也有公司治理方面的原因。但文章指出由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通过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发放调查问卷,所得调查结果或许会与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有所偏离等。
目前看来,国内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及其成因的研究还不够成熟,还存在共性的欠缺:从公司治理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成因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但没有从资本结构所蕴涵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关系入手来分析决策者价值取向对融资行为的驱动作用。
2.2 上市公司的概念和融资特征
2.2.1 上市公司的概念
目录
1 引言 6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6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 6
2 上市公司融资理论综述 7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2.1.1 国外研究现MM理论 7
2.1.2 国内研究现状 8
2.2 上市公司的概念和融资特征 8
2.2.1 上市公司的概念 8
2.2.2 上市公司融资的特征 9
2.3 上市公司融资分析 9
2.3.1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9
2.3.2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 10
3 伊利股份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11
3.1 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11
3.2 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资结构分析 12
4 上市公司融资对策 15
4.1 改善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 15
4.1.1 加强内部融资 15
4.1.2 改善外部融资 16
4.2 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成立,由此开启我过资本市场的新篇章,随后在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两所的成立为我国企业融资提供一个新的机遇和途径。(上市公司是我过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司上市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个目标和趋势。融资问题本身就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上市公司而言更是尤为重要。目前从上市公司资金来源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资金来源比列决定着公司融资结构。我国资本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有一点的经验和基础,但相比英美等发达资本经济体还有所差距。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无论从监管还是运营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本文选题的目的是分析上市公司融资外部环境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因为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中国企业的代表意义,财务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较多,便于分析。所以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伊利股份)融资渠道和结构特征,发现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完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上市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行为,以伊利股份作为此次分析和研究是标的客体。
1.2.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规范分析为主,兼顾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则侧重研究经济体系是如何运行的,分析和研究经济活动的过程,主要回答“怎么样”或者是“是什么”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
在分析主要问题之前,首先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其次了解介绍课题对其基本的相关概念或者知识,帮助阅者更快了解课题的研究内容。然后引入课题相关案例伊利股份,融资结构行为和方式进行分析,发现融资相关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方法。
2上市公司融资理论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MM理论
自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发表了题为《资本成本、公司金融和投资理论》的著名论文,即MM理论,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就成为了公司融资的重要方向之一.MM定理的应用的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这些假设条件通常指的完美市场,它包括:1.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活动过程中不存在交易.破产和代理等成本;2.中性的个人所得税;3.投资者既包括机构又包括个人,两个均可以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贷,不考虑其偿债能力;4.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是预期等额永续年金;5.企业在经营方面的风险相同且可测量;6.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两者都拥有了解企业相同信息的权利渠道;7.企业只发行股票和无风险债券筹集资金。在这种假设下,MM定理指出企业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只与其未来现金流有关,所以MM定理又被称为企业资本结构无关论。显然,MM理论的假设条件与企业的市场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现实经济条件下,投资者在投资者时通常要支付佣金、手续费和印花税,而且,由于投资者或者股东一般不参与企业管理,而其经营者或者经理层却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管理,从而导致这两类群体在对有关企业信息的掌握上存在优劣势之分,最终产生委托——代理问题。MM定理的假设过于苛刻,导致其不能有效指导企业的融资决策,财务领域里专家通过不断放松MM定理的假设条件,使其更贴近经济现实,这样就推动了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MM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现实经济条件下,需要逐步放宽其假设条件,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应用于实践。
2.1.2 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开放时间较晚,证券市场发展也不够成熟,所以关于企业融资行为与融资结构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情况的实证描述,普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与西方融资理论不符的融资行为特征,即偏好外源融资,特别是偏好股权融资。
黄少安和张岗(2011)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中,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进行统计描述,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且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是造成这种偏好的直接动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文章同时还指出强烈的股权偏好对公司融资后在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存在不利影响,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通过改变上市公式对偏好股权融资上的认识偏差,简化债权融资方式,优化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之间的沟通,促进企业外部融资。
陆正飞、高强(2013)在《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既表现出与经典理论相符的一面即优先使用内部融资,又表现出一些其他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便是股权融资偏好。这其中既有资本市场制度背景方面的原因,也有公司治理方面的原因。但文章指出由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通过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发放调查问卷,所得调查结果或许会与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有所偏离等。
目前看来,国内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及其成因的研究还不够成熟,还存在共性的欠缺:从公司治理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成因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但没有从资本结构所蕴涵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关系入手来分析决策者价值取向对融资行为的驱动作用。
2.2 上市公司的概念和融资特征
2.2.1 上市公司的概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