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以万福生科为例(附件)
摘 要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会计信息,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后果,这将会使企业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作为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日益严重。文章首先界定了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和手段,并以万福生科为例,通过查阅和收集整理资料总结出了会计信息失真和信息质量差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其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进行了说明;最后有目的的提出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
目 录
1 绪论
1.1研究目的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外研究综述 2
1.3.2国内研究综述 3
1.4研究方法 4
2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概述
2.1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5
2.2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容 5
2.2.1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 5
2.2.2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 5
2.3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6
2.3.1资产不实 6
2.3.2负债不实 6
2.3.3利润不实 6
3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剖析
3.1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整体情况分析 7
3.1.1创业板市场的现状 7
3.1.2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8
3.1.3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9
3.2万福生科案例分析 9
3.2.1万福生科简介 9
3.2.2万福生科会计信息失真始末 10
3.2.3监管部门调查始末 11
4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4.1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13
4.2创业板上市公司缺乏有效内部控制 14
4.3创业板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14
4.4利益的驱使道德的失范 14
5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防范对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1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16
5.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提升内部监督能力 16
5.3加强外部监督力度 16
5.4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17
结 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研究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在会计实务中企业进行欺诈上市的案件也随之上升。2013年万福生科欺诈上市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然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可比、谨慎等多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和源泉。
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完善社会经济,强化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万福生科为例,通过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真实的表现和危害,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解释,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治理经验探索出我国治理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
1.2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类企业也越来越多,然而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屡见不鲜。会计信息如果造假产生不真实的信息定会对企业自身和社会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于是研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具重大现实意义:
(1) 有助于治理公司会计信息的失真。本文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结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治理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措施,便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有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市场调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会计信息反映个别企业和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而会计信息造假失真无疑将给市场调节提供错误的信息。
(3) 有助于建立绿色的市场秩序。会计造假行为可以使造假者获得丰盛的金钱利益,如果不对其进行责罚,对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企业将可能造成不利竞争地位。只有对造假者进行严惩,才能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报告舞弊和盈余管理两个方面。
Elliott和Jacobson(1986)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管理层通过粉饰财务报告来欺骗投资者或贷款人以赢得融资,并可能损害投资者和贷款人利益的一种故意的行为[1]。
Dechow和Sloan(1991)的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薄弱。如由内部人控制董事会、总经理兼任董事长的公司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2]。
Howe(1999)比较财务报告舞弊和盈余管理两者区别和概念。他认为除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盈余管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同样可以达到管理者获得的目的[3]。由此可见,尽管盈余管理并不违法,但它和财务报表舞弊都扭曲了真实财务会计信息,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危害。
加比赫拉瑞卡伊(Zabihollah Rezaee,2003)他把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与原因主要分为客观和主观原因两方面:无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导致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客观原因;管理者为偷税漏税、获得上市资格或发行较高的IPO股价、避免退市风险、创造发行新股的需求、迎合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增长的预期、掩盖滥用资产、隐瞒管理上行为的目的,这些都是进行财务报表舞弊是主观动机[4]。对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以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Harland Prechel和TheresaMorris(2010)对美国的舞弊案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必须建立严格的公共政策标准,并确保法律规范的执行到位,这不仅能约束经理人的违法行为,而且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5]。
因此,国外从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上界定了会计信息失真,寻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并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会计准则及营造诚信社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防止和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为我国会计信息造假失真提供了可借鉴方式和方法。
1.3.2国内研究综述
鉴于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越来越严重,国内学者也开始逐渐重视这个问题,并从不同方面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与治理展开了研究。
(1)企业层面。公司内部控制治理结构不合理,股东会、董事会、企业审计部门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张维(2010)指出,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关却流于形式,并未对有关会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6]。洪荭、胡华夏、郭春飞(2012)以GONE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失真,并得出以下结论: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和剩余索引权引发的贪婪程度越高,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治理结构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增发配股引发的组织需要程度越高,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性越大[7]。吴丹(2012)认为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有着重要影响,股权高度集中、董事会规模过大以及债务规模过大都会给会计信息带来负面影响,公司应该完善治理结构应对会计信息失真[8]。
目 录
1 绪论
1.1研究目的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外研究综述 2
1.3.2国内研究综述 3
1.4研究方法 4
2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概述
2.1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5
2.2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容 5
2.2.1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 5
2.2.2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 5
2.3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6
2.3.1资产不实 6
2.3.2负债不实 6
2.3.3利润不实 6
3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剖析
3.1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整体情况分析 7
3.1.1创业板市场的现状 7
3.1.2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8
3.1.3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9
3.2万福生科案例分析 9
3.2.1万福生科简介 9
3.2.2万福生科会计信息失真始末 10
3.2.3监管部门调查始末 11
4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4.1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13
4.2创业板上市公司缺乏有效内部控制 14
4.3创业板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14
4.4利益的驱使道德的失范 14
5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防范对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1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16
5.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提升内部监督能力 16
5.3加强外部监督力度 16
5.4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17
结 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研究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在会计实务中企业进行欺诈上市的案件也随之上升。2013年万福生科欺诈上市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然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可比、谨慎等多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和源泉。
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完善社会经济,强化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万福生科为例,通过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真实的表现和危害,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解释,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治理经验探索出我国治理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
1.2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类企业也越来越多,然而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屡见不鲜。会计信息如果造假产生不真实的信息定会对企业自身和社会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于是研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具重大现实意义:
(1) 有助于治理公司会计信息的失真。本文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结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治理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措施,便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有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市场调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会计信息反映个别企业和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而会计信息造假失真无疑将给市场调节提供错误的信息。
(3) 有助于建立绿色的市场秩序。会计造假行为可以使造假者获得丰盛的金钱利益,如果不对其进行责罚,对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企业将可能造成不利竞争地位。只有对造假者进行严惩,才能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报告舞弊和盈余管理两个方面。
Elliott和Jacobson(1986)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管理层通过粉饰财务报告来欺骗投资者或贷款人以赢得融资,并可能损害投资者和贷款人利益的一种故意的行为[1]。
Dechow和Sloan(1991)的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薄弱。如由内部人控制董事会、总经理兼任董事长的公司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2]。
Howe(1999)比较财务报告舞弊和盈余管理两者区别和概念。他认为除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盈余管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同样可以达到管理者获得的目的[3]。由此可见,尽管盈余管理并不违法,但它和财务报表舞弊都扭曲了真实财务会计信息,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危害。
加比赫拉瑞卡伊(Zabihollah Rezaee,2003)他把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与原因主要分为客观和主观原因两方面:无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导致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客观原因;管理者为偷税漏税、获得上市资格或发行较高的IPO股价、避免退市风险、创造发行新股的需求、迎合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增长的预期、掩盖滥用资产、隐瞒管理上行为的目的,这些都是进行财务报表舞弊是主观动机[4]。对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以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Harland Prechel和TheresaMorris(2010)对美国的舞弊案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必须建立严格的公共政策标准,并确保法律规范的执行到位,这不仅能约束经理人的违法行为,而且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5]。
因此,国外从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上界定了会计信息失真,寻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并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会计准则及营造诚信社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防止和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为我国会计信息造假失真提供了可借鉴方式和方法。
1.3.2国内研究综述
鉴于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越来越严重,国内学者也开始逐渐重视这个问题,并从不同方面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与治理展开了研究。
(1)企业层面。公司内部控制治理结构不合理,股东会、董事会、企业审计部门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张维(2010)指出,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关却流于形式,并未对有关会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6]。洪荭、胡华夏、郭春飞(2012)以GONE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失真,并得出以下结论: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和剩余索引权引发的贪婪程度越高,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治理结构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增发配股引发的组织需要程度越高,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性越大[7]。吴丹(2012)认为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有着重要影响,股权高度集中、董事会规模过大以及债务规模过大都会给会计信息带来负面影响,公司应该完善治理结构应对会计信息失真[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