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股权之争委托代理理论视角
万科集团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它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的组成以及公司的控制权都是它治理公司的重要影响因素。过去,以王石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采取分散的股权结构与委托代理理论制度来催促并维持万科的成长发展。但是这种公司治理方式却埋藏了极大的弊端。本文采用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以宝万之争为例子,对万科集团中的存在股东与管理层的矛盾冲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意见,力争找到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的均衡点,努力实现企业整体经营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关键词 公司治理,宝万之争,股权结构,委托代理理论
目 录
1 引言 1
2 概念和相关文献综述 1
2.1 委托代理理论起源 1
2.2 各界对万科股权之争的看法 2
3 万科股权之争 2
3.1 万科股权之争的事件回顾 2
3.2 万科股权结构研究 4
3.3 万科历年财务指标及股价趋势 6
4 委托代理理论 7
4.1 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前提 7
4.2 委托代理关系及问题 8
4.3 委托代理理论的缺陷 9
4.4 委托代理关系之博弈模型分析 10
5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分析万科股权之争 10
5.1 万科自身问题 10
5.2 宝能系与万科集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10
5.3 万科管理层与股东的委托代理问题 12
6 委托代理理论下,解决宝万股权之争的相关建议 14
6.1 构建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 14
6.2 构建有效的约束机制 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图1 华润转让股份前万科股权结构图 4
图2 华润转让股份后万科股权结构图 5
图3 万科股价趋势分析图 6
表1 万科历年财务指标 6
表2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 10
表3 代理人和监督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 10
表4 万科历年盈余公积金表 11
1 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言
如今这个社会有很多公司的股权都比较分散,企业的股东(所有者)没有办法全都介入公司的经营管理,所有权跟经营权相分离,这是这些股权分散的公司的标志。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开,所有者开始作为委托人,经营者开始作为代理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呈现出来,委托代理关系就这样产生了。但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经常出现利益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风险偏好程度不同等问题,导致它们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委托代理问题也随之而来[1]。万科集团由于股权分散一直就存在股权之争问题,1994年就曾发生过君万之争,但在2015年发生的宝万股权之争更是把股东和万科管理层的矛盾冲突给展现出来。所以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视角,以万科公司为代表,对它的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冲突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并且尽量找寻对应的解决办法,这对解决万科集团当前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企业公司治理有着重大启示。万科只是恶意收购的一个典型,但在美国其实早已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类似于万科这种股权分散的公司还有很多,例如格力电器,伊利股份等公司。所以我认为对宝万股权之争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完善我国的公司制度和激励机制等等。
2 概念和相关文献综述
2.1 委托代理理论起源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规模化,生产力开始不断发展并且分工也开始细化。由于所有者知识,能力有限不能再更好的管理公司,并且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所以股东(委托人)开始招聘有能力管理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代理人)来代替他们行使经营权,这就导致企业的所有权跟经营权开始分开。委托代理关系开始出现。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有很多经济学者提出自己对委托代理关系的看法,但是最早系统的把这种关系规论成理论的为美国的经济学家 Bede and Means,Berle 和Means认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一个公司的所有者去像18世纪那样兼任经营者的管理方法有着很大的问题,所以提倡所有权跟经营权分开。提倡公司实行“所有人不经营,经营人不所有”的公司制度,并且剩余索取权由股东保留而非经营者保留。这就是委托代理理论的最早起源。
2.2 各界对万科股权之争的看法
国资委:在夏季达沃斯会上,主任对宝万之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只要宝万股权之争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就是可以支持的。
新华社:现在的万科,没有王石也可能发展的更好,但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这么大,伤害的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以及团队的积极性,所以,收购不能让资本市场变得火药味浓重。
当当网:当当网CEO李国庆认为王石反对宝能系收购其实是对资本市场的不尊重,宝能有资金,万科股权分散,收购是正常现象,而王石对姚振华的人身攻击可以看出他对民营企业老板的蔑视。
中石化:中石化上一任董事长认为宝能系与万科的争夺,已经不是万科集团本身的事情,影响层面已经上升到社会,这对现代公司治理或许有建设意义。
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创始人:他认为王石对国有企业经济的力量太过于依赖,而对私有经济力量没有信心和该有的尊重,如果他试着接受宝能,即使被撤职失败了,他也可以到处讲自己的经验,可能王石对万科的情怀让他不能放弃万科。
马光远:该经济评论家指出在资本市场只有所谓的规则以及法律,法律明文规定,有资本就可以进行收购,谁是最大股东拥有控制权谁就可以更换管理层。我们应该遵守法规和法律,像王石一样只讲情怀是没有用的。
目 录
1 引言 1
2 概念和相关文献综述 1
2.1 委托代理理论起源 1
2.2 各界对万科股权之争的看法 2
3 万科股权之争 2
3.1 万科股权之争的事件回顾 2
3.2 万科股权结构研究 4
3.3 万科历年财务指标及股价趋势 6
4 委托代理理论 7
4.1 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前提 7
4.2 委托代理关系及问题 8
4.3 委托代理理论的缺陷 9
4.4 委托代理关系之博弈模型分析 10
5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分析万科股权之争 10
5.1 万科自身问题 10
5.2 宝能系与万科集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10
5.3 万科管理层与股东的委托代理问题 12
6 委托代理理论下,解决宝万股权之争的相关建议 14
6.1 构建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 14
6.2 构建有效的约束机制 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图1 华润转让股份前万科股权结构图 4
图2 华润转让股份后万科股权结构图 5
图3 万科股价趋势分析图 6
表1 万科历年财务指标 6
表2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 10
表3 代理人和监督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 10
表4 万科历年盈余公积金表 11
1 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言
如今这个社会有很多公司的股权都比较分散,企业的股东(所有者)没有办法全都介入公司的经营管理,所有权跟经营权相分离,这是这些股权分散的公司的标志。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开,所有者开始作为委托人,经营者开始作为代理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呈现出来,委托代理关系就这样产生了。但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经常出现利益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风险偏好程度不同等问题,导致它们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委托代理问题也随之而来[1]。万科集团由于股权分散一直就存在股权之争问题,1994年就曾发生过君万之争,但在2015年发生的宝万股权之争更是把股东和万科管理层的矛盾冲突给展现出来。所以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视角,以万科公司为代表,对它的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冲突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并且尽量找寻对应的解决办法,这对解决万科集团当前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企业公司治理有着重大启示。万科只是恶意收购的一个典型,但在美国其实早已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类似于万科这种股权分散的公司还有很多,例如格力电器,伊利股份等公司。所以我认为对宝万股权之争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完善我国的公司制度和激励机制等等。
2 概念和相关文献综述
2.1 委托代理理论起源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规模化,生产力开始不断发展并且分工也开始细化。由于所有者知识,能力有限不能再更好的管理公司,并且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所以股东(委托人)开始招聘有能力管理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代理人)来代替他们行使经营权,这就导致企业的所有权跟经营权开始分开。委托代理关系开始出现。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有很多经济学者提出自己对委托代理关系的看法,但是最早系统的把这种关系规论成理论的为美国的经济学家 Bede and Means,Berle 和Means认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一个公司的所有者去像18世纪那样兼任经营者的管理方法有着很大的问题,所以提倡所有权跟经营权分开。提倡公司实行“所有人不经营,经营人不所有”的公司制度,并且剩余索取权由股东保留而非经营者保留。这就是委托代理理论的最早起源。
2.2 各界对万科股权之争的看法
国资委:在夏季达沃斯会上,主任对宝万之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只要宝万股权之争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就是可以支持的。
新华社:现在的万科,没有王石也可能发展的更好,但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这么大,伤害的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以及团队的积极性,所以,收购不能让资本市场变得火药味浓重。
当当网:当当网CEO李国庆认为王石反对宝能系收购其实是对资本市场的不尊重,宝能有资金,万科股权分散,收购是正常现象,而王石对姚振华的人身攻击可以看出他对民营企业老板的蔑视。
中石化:中石化上一任董事长认为宝能系与万科的争夺,已经不是万科集团本身的事情,影响层面已经上升到社会,这对现代公司治理或许有建设意义。
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创始人:他认为王石对国有企业经济的力量太过于依赖,而对私有经济力量没有信心和该有的尊重,如果他试着接受宝能,即使被撤职失败了,他也可以到处讲自己的经验,可能王石对万科的情怀让他不能放弃万科。
马光远:该经济评论家指出在资本市场只有所谓的规则以及法律,法律明文规定,有资本就可以进行收购,谁是最大股东拥有控制权谁就可以更换管理层。我们应该遵守法规和法律,像王石一样只讲情怀是没有用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