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研究(附件)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葛根中葛根素提取工艺的研究,对影响提取葛根素的因素进行考察,最终确立其实验方法,总结优选出提取葛根素的最佳工艺,以葛根素为质量考察标准,采用方法学考察和正交实验法,分别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均对葛根素的提取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可确立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终得出葛根素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时间为:100 min,提取浓度为:50%乙醇,提取温度为:80 ℃。目 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葛根的现代研究 2
1.2.1 葛根的化学成分 3
1.2.2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 3
1.2.3 其他方面药理作用 4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药剂 6
2.1.1实验试药剂 6
2.2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6
2.2.1最大吸光值的测定 6
2.2.2色谱条件 6
2.2.3对照品的配制 7
2.2.4供试品的配制 7
2.2.5方法学考察 7
2.3葛根素粗品含量测定 10
2.4 葛根素的提取方法 10
2.4.1单因素对葛根素提取率的影响 11
2.5葛根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优化 13
2.6讨论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据史料记载葛根有很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例如《名医别录》中讲:“葛根可解伤寒引起的中风头痛,解肌,发散体表,止汗,消渴等”。葛根有解表作用,针对风寒或者风热表证,均可应用,可结合清热类药物配伍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写到:“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等”,故认为葛根活血,离不开“痹症”。近年来,葛根渐渐的为人所了解,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主要因为葛根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可以增加脑血流量以及冠状动脉血流量,有效de预防心肌性缺血。而古人也在《伤寒论》中提到:葛根加桂枝汤可以缓解由高血压引起的“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解表作用,针对风寒或者风热表证,均可应用,可结合清热类药物配伍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写到:“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等”,故认为葛根活血,离不开“痹症”。近年来,葛根渐渐的为人所了解,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主要因为葛根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可以增加脑血流量以及冠状动脉血流量,有效de预防心肌性缺血。而古人也在《伤寒论》中提到:葛根加桂枝汤可以缓解由高血压引起的“项背强痛”症状。现代中医学拓展了葛根的临床应用范围,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因而研制出许多有关葛根的成药剂型,如愈风宁心片,葛根素制品注射液等。
葛根在我国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很多地方都有生长尤其是以温带,亚热带地区为主,据史料记载葛属植物在全世界有18余种。葛根的功效为:发汗解表、升阳透疹、解热生津等。葛根中有许多生物活性成分,以异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异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葛根素、黄豆苷及黄豆苷元、芒柄花素等,其中以葛根素含量为最高[1]。临床常用于治疗消渴症、风热表证、麻疹初起、脾虚腹泻等。随着中药在国外得到认可,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的作用,与同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相比,葛根的性价比较高,所以学者对葛根相关的药理作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代谢系统疾病、血液、肿瘤等领域。葛根中还含有丰富的淀粉,约占葛根鲜重的20%~30%,是其主要的食用成分。目前人们已经利用葛根淀粉开发出多种食品,如葛根粉丝、葛根饮料、冰淇淋等。随着对葛根的理化性质研究,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开发出更多的葛粉食品。
在《神农本草经》中将葛根排列在中品,原名为葛根,有野葛和粉葛之分,均为豆科藤本植物葛的根,功效方面尤为突出的是“升阳固本,止渴止泻,解肌散热”。葛根的主要药效成分有葛根素(又称普乐林)、葛根总黄酮、大豆苷元等,其中葛根素在葛根总黄酮内所占比重最大,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中国药典》(2010)版将甘葛作为粉葛,野葛作为葛根分列收载,药典中记载着“两者实际上并无严格区分。葛根主产地在我国湖南、河北、四川、福建等地,性甘,味平,入脾、胃、肺经,其功能主治为:升阳解肌,伤寒症、痢疾、高血压、心绞痛等症”。
随着生活节奏过快,地球温度的反复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病发率也较高,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时时刻刻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据统计学显示:在我国老年人群中,有83.3%的老年人患有此类型的病。而葛根资源广泛,药用价值很好,在治疗这类型病情上有着很大的帮助。如何更好的开发和运用中药材葛根,需要学者们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查阅近5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文献资料以及相关实验,最后加以汇总、分析,从而为葛根素的提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做准备。
1.2葛根的现代研究
葛根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现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要药,而葛根可作为食用,并且价格低廉,性价比高,尤其是西方发达型国家,人们特别注重现代学的养生保健,常食用葛根制品来养生,因此作为天然植物类药以及葛根本身的提取物产品占据着强有力的市场,所以研究能提取出纯度较高的葛根素工艺,不仅能使葛根的资源可以得到一个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可以增加中药材产品的利用价值,使得中药材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快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医药精髓趋于国际化。
葛根中的异黄酮成分:葛根素,化学名为8β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分子式为C21H20O9,相对分子质量为416.38,呈白色针状结晶形状。在有机溶剂和水中溶解度都不大,加热后可以溶解在甲醇、乙醇、水,但不溶于氯仿、乙醇乙酯、苯。葛根素在临床方面拥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以及血糖,降低心肌耗氧量,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水煎煮法、溶剂浸出法、渗漉法等均为葛根素的传统提取方法。随着学者对葛根的研究逐渐加深,新的提取技术不断被应用到中药提取研究中,如:酶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但这些技术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然而有充分报道的却少之又少[2]。所以较常用的葛根素提取方法是乙醇回流法,因其操作简单,提取率高,所提取的葛根素相对含量也较高,因此更适用于现代工业化生产。
葛根素也在心血管方面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且疗效好,安全范围广。我国葛属植物的资源非常丰富,集中分布在云南及其附近省份,主要分为野葛和粉葛[3]。经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粉葛中的葛根素含量仅次于野葛中的葛根素。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葛根的各方面研究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药用价值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且葛根安全又无其他副作用,价格也便宜,因此,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葛根的现代研究 2
1.2.1 葛根的化学成分 3
1.2.2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 3
1.2.3 其他方面药理作用 4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药剂 6
2.1.1实验试药剂 6
2.2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6
2.2.1最大吸光值的测定 6
2.2.2色谱条件 6
2.2.3对照品的配制 7
2.2.4供试品的配制 7
2.2.5方法学考察 7
2.3葛根素粗品含量测定 10
2.4 葛根素的提取方法 10
2.4.1单因素对葛根素提取率的影响 11
2.5葛根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优化 13
2.6讨论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据史料记载葛根有很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例如《名医别录》中讲:“葛根可解伤寒引起的中风头痛,解肌,发散体表,止汗,消渴等”。葛根有解表作用,针对风寒或者风热表证,均可应用,可结合清热类药物配伍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写到:“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等”,故认为葛根活血,离不开“痹症”。近年来,葛根渐渐的为人所了解,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主要因为葛根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可以增加脑血流量以及冠状动脉血流量,有效de预防心肌性缺血。而古人也在《伤寒论》中提到:葛根加桂枝汤可以缓解由高血压引起的“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解表作用,针对风寒或者风热表证,均可应用,可结合清热类药物配伍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写到:“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等”,故认为葛根活血,离不开“痹症”。近年来,葛根渐渐的为人所了解,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主要因为葛根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可以增加脑血流量以及冠状动脉血流量,有效de预防心肌性缺血。而古人也在《伤寒论》中提到:葛根加桂枝汤可以缓解由高血压引起的“项背强痛”症状。现代中医学拓展了葛根的临床应用范围,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因而研制出许多有关葛根的成药剂型,如愈风宁心片,葛根素制品注射液等。
葛根在我国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很多地方都有生长尤其是以温带,亚热带地区为主,据史料记载葛属植物在全世界有18余种。葛根的功效为:发汗解表、升阳透疹、解热生津等。葛根中有许多生物活性成分,以异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异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葛根素、黄豆苷及黄豆苷元、芒柄花素等,其中以葛根素含量为最高[1]。临床常用于治疗消渴症、风热表证、麻疹初起、脾虚腹泻等。随着中药在国外得到认可,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的作用,与同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相比,葛根的性价比较高,所以学者对葛根相关的药理作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代谢系统疾病、血液、肿瘤等领域。葛根中还含有丰富的淀粉,约占葛根鲜重的20%~30%,是其主要的食用成分。目前人们已经利用葛根淀粉开发出多种食品,如葛根粉丝、葛根饮料、冰淇淋等。随着对葛根的理化性质研究,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开发出更多的葛粉食品。
在《神农本草经》中将葛根排列在中品,原名为葛根,有野葛和粉葛之分,均为豆科藤本植物葛的根,功效方面尤为突出的是“升阳固本,止渴止泻,解肌散热”。葛根的主要药效成分有葛根素(又称普乐林)、葛根总黄酮、大豆苷元等,其中葛根素在葛根总黄酮内所占比重最大,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中国药典》(2010)版将甘葛作为粉葛,野葛作为葛根分列收载,药典中记载着“两者实际上并无严格区分。葛根主产地在我国湖南、河北、四川、福建等地,性甘,味平,入脾、胃、肺经,其功能主治为:升阳解肌,伤寒症、痢疾、高血压、心绞痛等症”。
随着生活节奏过快,地球温度的反复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病发率也较高,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时时刻刻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据统计学显示:在我国老年人群中,有83.3%的老年人患有此类型的病。而葛根资源广泛,药用价值很好,在治疗这类型病情上有着很大的帮助。如何更好的开发和运用中药材葛根,需要学者们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查阅近5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文献资料以及相关实验,最后加以汇总、分析,从而为葛根素的提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做准备。
1.2葛根的现代研究
葛根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现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要药,而葛根可作为食用,并且价格低廉,性价比高,尤其是西方发达型国家,人们特别注重现代学的养生保健,常食用葛根制品来养生,因此作为天然植物类药以及葛根本身的提取物产品占据着强有力的市场,所以研究能提取出纯度较高的葛根素工艺,不仅能使葛根的资源可以得到一个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可以增加中药材产品的利用价值,使得中药材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快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医药精髓趋于国际化。
葛根中的异黄酮成分:葛根素,化学名为8β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分子式为C21H20O9,相对分子质量为416.38,呈白色针状结晶形状。在有机溶剂和水中溶解度都不大,加热后可以溶解在甲醇、乙醇、水,但不溶于氯仿、乙醇乙酯、苯。葛根素在临床方面拥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以及血糖,降低心肌耗氧量,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水煎煮法、溶剂浸出法、渗漉法等均为葛根素的传统提取方法。随着学者对葛根的研究逐渐加深,新的提取技术不断被应用到中药提取研究中,如:酶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但这些技术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然而有充分报道的却少之又少[2]。所以较常用的葛根素提取方法是乙醇回流法,因其操作简单,提取率高,所提取的葛根素相对含量也较高,因此更适用于现代工业化生产。
葛根素也在心血管方面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且疗效好,安全范围广。我国葛属植物的资源非常丰富,集中分布在云南及其附近省份,主要分为野葛和粉葛[3]。经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粉葛中的葛根素含量仅次于野葛中的葛根素。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葛根的各方面研究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药用价值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且葛根安全又无其他副作用,价格也便宜,因此,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