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炮制品荔枝核粗皂苷对四氧嘧啶小鼠血糖的影响(附件)
摘 要本课题对市面上的荔枝取核,按照规范的炮制方法进行加工,按照回流提取法对荔枝核生品及炮制品进行皂苷提取,利用四氧嘧啶制备实验小鼠模型,对小鼠分组进行实验,分为生品组,盐炙品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和生理盐水组。通过比对生品和盐炙品两种不同炮制品荔枝核粗皂苷提取物对四氧嘧啶小鼠治疗的前后血糖水平升降的变化程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观察两种不同炮制品荔枝核粗皂苷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血糖水平的影响,为荔枝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荔枝核皂苷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数据依据。
目 录
1 绪论 1
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1
1.3化学成分研究 2
1.3.1挥发性成分类 2
1.3.2有机酸类 2
1.3.3氨基酸类 2
1.3.4皂苷类 2
1.3.5黄酮类 4
1.3.6糖类 5
1.3.7小结 5
1.4药理作用研究 5
1.4.1抑制病毒作用 5
1.4.2降血糖 5
1.4.3抗肿瘤 5
1.4.4抗肝损伤作用 6
1.4.5抗氧化作用 6
1.4.6其他活性 6
1.5荔枝核粗皂苷的提取分离 6
1.5.1醇提 6
1.5.2超声提取 6
1.5.3分离 7
1.6 含量测定方法 7
1.7 荔枝核的炮制方法 7
1.7.1盐炙 7
1.8荔枝核的应用前景 7
1.8.1 发酵酒精 7
1.8.2 提取有效活性成分 8
1.9小结 8
2 实验部分 9
2.1.材料、试剂及仪器 9
2.1.1 材料 9
2.1.2 试剂与试药 9
2.1.3 仪器 9
2.2荔枝核粗皂苷的提取 10
2.2.1 炮制 10
2.2.2 提取分离 10
2.2.3含量测定 10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小鼠造模 12
2.3.1 第一次称重测血糖 12
2.3.2第二次称重测血糖 13
2.4小鼠灌胃 14
2.4.1分组 14
2.4.2灌胃 14
2.4.3第三次测血糖 15
2.4.4统计学处理 15
2.5结果 15
2.5.1不同炮制品荔枝核粗皂苷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16
3 结论与展望 17
3.1结论 17
3.2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1
1 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荔枝核是常见水果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属于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 inensis Sonn.)的果核。本品辛温,入肝经、肾经,有理气止痛、温中散寒、降低血糖等作用。荔枝核治疗糖尿病的例子早在明朝时期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止渴,益人颜色,食之止烦渴”。目前有关荔枝核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都只是停留在对原药材的研究基础上,较少提出利用中药炮制方法炮制后的荔枝核进行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研究。本课题对市面的甜荔枝核进行炮制,提取其中粗皂甙,以盐酸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其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为荔枝资源的开发利用、荔枝核皂苷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2 研究现状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本品辛温,入肝、肾经,有理气止痛作用。《本草纲目》书中有提到:“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气滞、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癞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症见: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绝,食少纳呆、泛吐清水,喜按喜温,饥饿时痛甚,得食稍减,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胃痛时轻时重,数年不愈,严重者可兼呕血或便血,舌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或濡弱。荔枝核还可以降血脂,调节血脂代谢紊乱等。
梁丹和陈莉[1]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了荔枝核提取液有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作用,与传统中医学采用荔枝核治疗消渴病的症状相符合;何胜[2]等研究使用四氧嘧啶造模,用良种甜荔枝核复方治疗,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7d后血糖明显低于治疗前;袁红[3]等经研究发现荔枝核总皂苷能降低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潘竞锵[4]等经钻研后表明,荔枝核水提物和醇提取物能使肾上腺素、葡萄糖和ALX所致的高血糖降低,但不能降低正常大鼠和高血脂小鼠的血糖水平;楼忠明[5]等经研究证明从荔枝核提取出的总皂苷对糖尿病小鼠有比较好的降低血糖的效果。
1.3化学成分研究
目前,已经从荔枝核中分离与鉴定出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挥发性成分类、有机酸类和脂肪酸类成分、氨基酸类成分、皂苷类成分、黄酮类成分以及糖类成分等。
1.3.1挥发性成分类
挥发类成分在荔枝核中占比较大。徐多多等[6]曾对荔枝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中的挥发油成分,并且应用GCMS法对其所含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荔枝核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烯及萘等,占挥发油总量的60.54%。并鉴别出9 个挥发性成分,分别为(E) 3苯基2丙烯酸(相对含量为46.76%)、( E) 4苯基3烯2酮,(相对含量为5.63%)、2乙氧基丁烷(相对含量为0.30%)、雪松醇、十六酸、苯、甲苯、4甲基3戊烯2酮及苯甲酸。
1.3.2有机酸类
刘兴前等[7]曾使用质谱、红外光谱以及氢核磁共振谱,从荔枝核中测得原儿茶酸化合物。黄沛仓等[8]在此研究基础之上采用LC10AT 液相色谱仪,对荔枝核中所含的有机酸进行了进一步测定,测定结果显示酒石酸(回收率为88.5% ~98.8%)、苹果酸(回收率为95.2% ~106.8%)、柠檬酸(回收率为96.8% ~103.1%)以及丁二酸(回收率为90.6% ~105.7%)。
1.3.3氨基酸类
研究表明荔枝核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氨基酸。黄雪松等[9]曾对荔枝核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检测出了荔枝核中含有21 种游离氨基酸(4 种未知氨基酸和6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总含量约为500 μg /kg。其中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这6中必需氨基酸是总游离氨基酸量的44%。
目 录
1 绪论 1
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1
1.3化学成分研究 2
1.3.1挥发性成分类 2
1.3.2有机酸类 2
1.3.3氨基酸类 2
1.3.4皂苷类 2
1.3.5黄酮类 4
1.3.6糖类 5
1.3.7小结 5
1.4药理作用研究 5
1.4.1抑制病毒作用 5
1.4.2降血糖 5
1.4.3抗肿瘤 5
1.4.4抗肝损伤作用 6
1.4.5抗氧化作用 6
1.4.6其他活性 6
1.5荔枝核粗皂苷的提取分离 6
1.5.1醇提 6
1.5.2超声提取 6
1.5.3分离 7
1.6 含量测定方法 7
1.7 荔枝核的炮制方法 7
1.7.1盐炙 7
1.8荔枝核的应用前景 7
1.8.1 发酵酒精 7
1.8.2 提取有效活性成分 8
1.9小结 8
2 实验部分 9
2.1.材料、试剂及仪器 9
2.1.1 材料 9
2.1.2 试剂与试药 9
2.1.3 仪器 9
2.2荔枝核粗皂苷的提取 10
2.2.1 炮制 10
2.2.2 提取分离 10
2.2.3含量测定 10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小鼠造模 12
2.3.1 第一次称重测血糖 12
2.3.2第二次称重测血糖 13
2.4小鼠灌胃 14
2.4.1分组 14
2.4.2灌胃 14
2.4.3第三次测血糖 15
2.4.4统计学处理 15
2.5结果 15
2.5.1不同炮制品荔枝核粗皂苷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16
3 结论与展望 17
3.1结论 17
3.2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1
1 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荔枝核是常见水果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属于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 inensis Sonn.)的果核。本品辛温,入肝经、肾经,有理气止痛、温中散寒、降低血糖等作用。荔枝核治疗糖尿病的例子早在明朝时期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止渴,益人颜色,食之止烦渴”。目前有关荔枝核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都只是停留在对原药材的研究基础上,较少提出利用中药炮制方法炮制后的荔枝核进行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研究。本课题对市面的甜荔枝核进行炮制,提取其中粗皂甙,以盐酸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其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为荔枝资源的开发利用、荔枝核皂苷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2 研究现状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本品辛温,入肝、肾经,有理气止痛作用。《本草纲目》书中有提到:“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气滞、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癞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症见: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绝,食少纳呆、泛吐清水,喜按喜温,饥饿时痛甚,得食稍减,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胃痛时轻时重,数年不愈,严重者可兼呕血或便血,舌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或濡弱。荔枝核还可以降血脂,调节血脂代谢紊乱等。
梁丹和陈莉[1]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了荔枝核提取液有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作用,与传统中医学采用荔枝核治疗消渴病的症状相符合;何胜[2]等研究使用四氧嘧啶造模,用良种甜荔枝核复方治疗,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7d后血糖明显低于治疗前;袁红[3]等经研究发现荔枝核总皂苷能降低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潘竞锵[4]等经钻研后表明,荔枝核水提物和醇提取物能使肾上腺素、葡萄糖和ALX所致的高血糖降低,但不能降低正常大鼠和高血脂小鼠的血糖水平;楼忠明[5]等经研究证明从荔枝核提取出的总皂苷对糖尿病小鼠有比较好的降低血糖的效果。
1.3化学成分研究
目前,已经从荔枝核中分离与鉴定出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挥发性成分类、有机酸类和脂肪酸类成分、氨基酸类成分、皂苷类成分、黄酮类成分以及糖类成分等。
1.3.1挥发性成分类
挥发类成分在荔枝核中占比较大。徐多多等[6]曾对荔枝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中的挥发油成分,并且应用GCMS法对其所含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荔枝核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烯及萘等,占挥发油总量的60.54%。并鉴别出9 个挥发性成分,分别为(E) 3苯基2丙烯酸(相对含量为46.76%)、( E) 4苯基3烯2酮,(相对含量为5.63%)、2乙氧基丁烷(相对含量为0.30%)、雪松醇、十六酸、苯、甲苯、4甲基3戊烯2酮及苯甲酸。
1.3.2有机酸类
刘兴前等[7]曾使用质谱、红外光谱以及氢核磁共振谱,从荔枝核中测得原儿茶酸化合物。黄沛仓等[8]在此研究基础之上采用LC10AT 液相色谱仪,对荔枝核中所含的有机酸进行了进一步测定,测定结果显示酒石酸(回收率为88.5% ~98.8%)、苹果酸(回收率为95.2% ~106.8%)、柠檬酸(回收率为96.8% ~103.1%)以及丁二酸(回收率为90.6% ~105.7%)。
1.3.3氨基酸类
研究表明荔枝核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氨基酸。黄雪松等[9]曾对荔枝核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检测出了荔枝核中含有21 种游离氨基酸(4 种未知氨基酸和6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总含量约为500 μg /kg。其中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这6中必需氨基酸是总游离氨基酸量的4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