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处理对白及生长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1
1.1实验材料 1
1.2材料处理 1
1.3指标测定及方法2
1.3.1生物量2
1.3.2抗逆指标2
1.3.3次生代谢产物2
1.4数据处理2
2结果与分析2
2.1水杨酸对白及幼苗生物量的影响2
2.2水杨酸对白及幼苗抗逆指标的影响3
2.3水杨酸对白及幼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4
3讨论5
3.1水杨酸对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5
3.2水杨酸对白及幼苗抗逆性的影响5
3.3水杨酸对白及幼次生代谢的影响6
致谢6
参考文献7
Abstract8
引言
表1 水杨酸对白及幼苗折干率、株高、叶长和叶宽的影响3
表2 水杨酸对白及幼苗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 4
表3 水杨酸对白及幼苗MDA、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
表4 水杨酸对白及幼苗多糖和总酚含量的影响5
水杨酸处理对白及生长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学 生 王 娟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外源水杨酸处理对白及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白及种植过程中水杨酸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外源SA处理生长情况一致的白及幼苗,测定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结果:经不同浓度SA处理后,白及幼苗的折干率、叶宽、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酚含量高于对照,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低浓度SA处理后幼苗株高、MDA高于对照,高浓度SA处理后则低于对照;不同浓度SA处理对白及幼苗叶长和多糖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浓度SA处理有利于白及幼苗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但不利于其对逆境的抵抗;相反高浓度SA处理提高了白及幼苗的抗逆性,但不利于其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建议在白及种植过程中采用中等浓度的SA(60 μmol.L1)处理来提高其抗逆性及产品品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关键词]:白及;水杨酸;生长;抗逆性;次生代谢
白及 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块茎入药,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吐血、疮疡肿毒等症 [1]。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近年来白及在医药和化妆品行业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价格不断攀升。目前药材的主要资源来源是野生资源,但在自然条件下,白及种子细小,胚发育不完全,没有胚乳,不易发芽,且生长十分缓慢,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白及野生资源被过度采挖,已成为濒危药用植物之一。目前白及的栽培技术还不太成熟,常采用分株繁殖的方式,但繁殖系数较低、生产成本高,无法缓解野生资源被过度采挖的现状。因此,要保护野生白及资源,同时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提高白及的繁殖栽培技术。
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幼苗,不仅能快速得到大量的白及幼苗,还可有效提高幼苗质量,改善白及种源品质,是目前解决白及种苗需求较为有效的方法。但国内外研究成果仅有零星报道,多集中在利用蒴果、茎尖、原球茎等原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高质量的幼苗,以供栽培使用[25]。有关组培幼苗的生长发育的研究报道更不多见,但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对后期栽培的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寻求提高白及幼苗质量的途径,其中,使用生长调节剂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水杨酸 (Salicylic acid,简称SA),即邻羟基苯甲酸,是一种脂溶性的有机酸,已被确认为是一种植物激素[6] 。国内外关于SA对药用植物生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诱导抗病性和抗逆性方面 [710],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生理过程的调控也有大量研究[1113]。近年来,SA在大田和园艺作物上得到了较多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药用植物栽培和组织培养中的应用少见报道,主要集中于诱导药用植物对逆境的抗性,如栝楼、菊花、半夏、人参、铁皮石斛等[1417],而SA对白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在前人对白及组织培养研究的基础上,以外源SA在植物体内独特的生理作用为切入点,通过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研究外源SA处理对白及组培苗生长及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在白及育苗生长过程中的生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白及的栽培和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8~9月采自大学中药材试验大棚,经大学中药材研究所王康才教授鉴定为兰科植物白及 (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 的蒴果。将白及蒴果内种子播种于添加3%蔗糖、0.9%琼脂和1.0 mg.L1NAA 的1/2MS培养基上培养60 d,得到无菌幼苗。以下实验均选取叶色、生长势、株高基本一致的无菌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水杨酸(分析纯,购于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材料处理
无菌幼苗获取:选取完全成熟但未裂开的白及蒴果,用1%洗洁剂浸泡30 min,期间不断摇晃,清洗其表面后用流水冲洗30 min。洗净后的蒴果经75%酒精浸泡消毒30 s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然后用5%的NaClO溶液消毒15 min,期间不断摇晃,消毒完成后,再用无菌水清洗45遍。用无菌纸擦干清洗完成的蒴果表面,于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小心剖开蒴果后,夹取种子均匀地抖落在培养基上,每瓶300~400粒种子。此时所用基本培养基为1/2 MS,添加3%蔗糖,0.9%琼脂,1.0 mg.L1NAA,然后调节pH=5.8,121 ℃下高温灭菌30 min。撒完种子的培养瓶应盖好瓶盖,瓶外喷洒75%酒精防止污染,然后置于光照度2000~2500 lx,温度25 ℃的组培室中培养60d可得无菌白及幼苗。
幼苗处理:设置对照组和8个浓度梯度的实验组,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3%蔗糖,0.9%琼脂,再分别添加浓度为0、20、40、60、80、100、20、140、160 μmol.L1的SA,调节pH = 5.8。各培养瓶装取25 ml培养基,并置于灭菌锅中用121 ℃灭菌30 min,每个浓度重复三次。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无菌白及幼苗移栽入培养瓶中,每瓶移入810株,保持适当苗间距,整个过程严格无菌。移栽后的幼苗置于光照度2000~2500 lx,温度为25 ℃的组培室中培养20 d。
1.3 指标测定及方法
1.3.1  生物量 处理结束后每个处理浓度各随机选取3株幼苗,洗净后用滤纸吸干水分,用直尺分别测量每株的株高、叶长、叶宽,用测量精度0.0001 g的分析天平分别称量单株的鲜重;然后将其置于烘箱内,先用105 ℃杀青15 min,再用60 ℃烘干至恒重,分别称量单株干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47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