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患者的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本次的课题是了解荨麻疹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对急、慢性荨麻疹进行对比,阐述各自特点,统计相关的数据,保证临床合理用药,为后续调整提供参考。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加以总结。发现患者用药大多是通过医生处方与药店店员的推荐,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得出大部分的患者使用的是以组胺药物为主的西药,对于中药而言目前选择的患者不多。在对剂型的选择上多数使用了片剂和胶囊的剂型。同时从用药依从性的调查,可发现不按时用药的比例也较高,特别是慢性荨麻疹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在对知晓种类的调查上,患者对于药品多数是处于不太了解的状态。因此需要患者及时了解相关知识,不盲目的购买药品,同时药店的员工也需进行一定的基础培训,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参考意见。
Keywords:? Urticaria. Drug therap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目 录
1 绪论 1
1.1 前言 1
1.2 分类、发病原因及发病人群 2
1.2.1 分类 2
1.2.2 发病原因 2
1.2.3 易发病人群 2
1.3 治疗荨麻疹的方法 3
1.3.1 中药 3
1.3.2 西药 4
1.3.3 其他治疗方法 5
2 荨麻疹患者用药调查与分析 7
2.1 调查内容 7
2.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7
2.1.2 调查问卷内容 7
2.2 资料统计与分析 7
2.2.1 调查问卷结果 7
2.2.2 急性荨麻疹患者用药调查与分析 9
2.2.3 慢性荨麻疹患者用药调查与分析 9
2.2.4 用药剂型调查与分析 10
2.2.5 用药依据调查与分析 11
2.2.6 用药依从性调查与分析 12
2.2.7 用药时间调查与分析 12
2.2.8 药物知晓度情况调查与分析 13
2.2.9 治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方式调查与分析 14
2.2.10 治疗后情况调查与分析 15
2.3 讨论 15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附 录 20
1 绪论
荨麻疹是一种血管皮肤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或黏膜之上,可见有小血管扩张,局部出现团块样表现,随着血管的渗透性增加而出现。导致出现荨麻疹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免疫介导反应和非免疫介导反应,前者与免疫系统就有一定关系,后者与肥大细胞释放致敏性物质有关。临床上特发性荨麻疹相对最为多见,往往无法确定原因,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荨麻疹(AU)往往起病急,病程进展快,能够较快缓解,一般数天至1~2周即会痊愈。慢性荨麻疹(CU)病程较长,都会反复发作,长达1~2个月,甚至出现长期不痊愈[1]。本文共收集200张处方,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对处方中使用的药物进行研究,完成调查分析,了解目前的用药状况,判断其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用于合理用药监管,促进临床有效用药。
1.1 前言
荨麻疹是这种皮肤病变临床上较为多见,有高达1/5的人都出现过荨麻疹[2]。该疾病发生的范围较广,不受年龄限制,任何季节都可发病,可以在身体多个部位出现。患者会出现皮肤粘膜瘙痒症状,水疤暴发。其边界清晰,表面光滑,中心苍白,高出皮肤表面,可见有红斑,外形多种多样,大小不一。该疾病是由于致敏物质而引发,如组胺增多,机体出现过敏反应,可以促进致敏物质的释放,在血液中含量增多,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一系列反应。导致荨麻疹的因素众多,甚至包括心理因素。急性荨麻疹或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出现急性爆发症状,皮肤粘膜损伤,范围较广。
1.2 分类、发病原因及发病人群
1.2.1 分类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荨麻疹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但恢复速度较快,短期内即可痊愈。患者病情轻重不同,表现有所差异,严重者可出现心慌及消化道系统症状,甚至有过敏性休克表现,血压迅速下降;慢性荨麻疹病史相对较长,并且反复发作,达到6周以上即达到标准[3]。部分患者是由急性荨麻疹转变而来,所占比例达到10%。
慢性荨麻疹病史相对较长,全身症状较轻,但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达到6周以上,常年出现,甚至有急性发作。一些物理因素也会引起荨麻疹,属于特殊类型病变,如常见的胆碱能性荨麻疹等。
1.2.2 发病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导致荨麻疹的原因众多,相对比较复杂,有学者针对这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的患者很难确定病因。目前研究显示许多因素与之有关,药物相对比较常见;食物导致的过敏也并不少见;感染也是重要因素,甚至包括精神因素也有可能引起荨麻疹。虽然许多学者对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但目前尚未明确,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免疫性荨麻疹。这种病变往往与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以I型变态反应为主。这是一种速发性变态反应,起病速度较快,迅速进展,但都会呈现可逆性,病情缓解较为快速,可以彻底痊愈。多与IgE抗体具有相关性。该抗体存在于肥大细胞表面,可以特异性地结合抗原,导致肥大细胞发生变化,会有部分介质释放出来,本身具有高致敏性,可以导致皮肤粘膜出现水肿性表现。也有学者针对于这些戒指进行研究,其中最多见的为组织胺(HA)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介质被释放出来,在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共同导致了皮肤粘膜的病理性改变[4]。当体内的这些介质的含量增加,就会使得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渗出更加明显;收缩平滑肌,促进腺体分泌,进而引发粘膜的一些病理改变。所影响的范围较大,所有的皮肤粘膜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甚至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非免疫荨麻疹。这类荨麻疹大多数是由于某些刺激而造成,自己有可能来自于病人微生物,也有可能是一些化学性物质,对机体的补体产生影响,释放过敏毒素,进而作用于肥大细胞,导致后者被激活,从而释放组胺的物质。这些物质也会导致机体的皮肤粘膜出现病理性改变。许多慢性荨麻疹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但病因不清[5]。有学者针对于此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其与IgE自身抗体密切相关,他们对患者进行检测,发现一部分患者体内会出现相应抗体,因而认为该疾病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这部分比例可以达到1/3。
Keywords:? Urticaria. Drug therap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目 录
1 绪论 1
1.1 前言 1
1.2 分类、发病原因及发病人群 2
1.2.1 分类 2
1.2.2 发病原因 2
1.2.3 易发病人群 2
1.3 治疗荨麻疹的方法 3
1.3.1 中药 3
1.3.2 西药 4
1.3.3 其他治疗方法 5
2 荨麻疹患者用药调查与分析 7
2.1 调查内容 7
2.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7
2.1.2 调查问卷内容 7
2.2 资料统计与分析 7
2.2.1 调查问卷结果 7
2.2.2 急性荨麻疹患者用药调查与分析 9
2.2.3 慢性荨麻疹患者用药调查与分析 9
2.2.4 用药剂型调查与分析 10
2.2.5 用药依据调查与分析 11
2.2.6 用药依从性调查与分析 12
2.2.7 用药时间调查与分析 12
2.2.8 药物知晓度情况调查与分析 13
2.2.9 治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方式调查与分析 14
2.2.10 治疗后情况调查与分析 15
2.3 讨论 15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附 录 20
1 绪论
荨麻疹是一种血管皮肤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或黏膜之上,可见有小血管扩张,局部出现团块样表现,随着血管的渗透性增加而出现。导致出现荨麻疹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免疫介导反应和非免疫介导反应,前者与免疫系统就有一定关系,后者与肥大细胞释放致敏性物质有关。临床上特发性荨麻疹相对最为多见,往往无法确定原因,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荨麻疹(AU)往往起病急,病程进展快,能够较快缓解,一般数天至1~2周即会痊愈。慢性荨麻疹(CU)病程较长,都会反复发作,长达1~2个月,甚至出现长期不痊愈[1]。本文共收集200张处方,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对处方中使用的药物进行研究,完成调查分析,了解目前的用药状况,判断其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用于合理用药监管,促进临床有效用药。
1.1 前言
荨麻疹是这种皮肤病变临床上较为多见,有高达1/5的人都出现过荨麻疹[2]。该疾病发生的范围较广,不受年龄限制,任何季节都可发病,可以在身体多个部位出现。患者会出现皮肤粘膜瘙痒症状,水疤暴发。其边界清晰,表面光滑,中心苍白,高出皮肤表面,可见有红斑,外形多种多样,大小不一。该疾病是由于致敏物质而引发,如组胺增多,机体出现过敏反应,可以促进致敏物质的释放,在血液中含量增多,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一系列反应。导致荨麻疹的因素众多,甚至包括心理因素。急性荨麻疹或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出现急性爆发症状,皮肤粘膜损伤,范围较广。
1.2 分类、发病原因及发病人群
1.2.1 分类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荨麻疹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但恢复速度较快,短期内即可痊愈。患者病情轻重不同,表现有所差异,严重者可出现心慌及消化道系统症状,甚至有过敏性休克表现,血压迅速下降;慢性荨麻疹病史相对较长,并且反复发作,达到6周以上即达到标准[3]。部分患者是由急性荨麻疹转变而来,所占比例达到10%。
慢性荨麻疹病史相对较长,全身症状较轻,但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达到6周以上,常年出现,甚至有急性发作。一些物理因素也会引起荨麻疹,属于特殊类型病变,如常见的胆碱能性荨麻疹等。
1.2.2 发病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导致荨麻疹的原因众多,相对比较复杂,有学者针对这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的患者很难确定病因。目前研究显示许多因素与之有关,药物相对比较常见;食物导致的过敏也并不少见;感染也是重要因素,甚至包括精神因素也有可能引起荨麻疹。虽然许多学者对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但目前尚未明确,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免疫性荨麻疹。这种病变往往与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以I型变态反应为主。这是一种速发性变态反应,起病速度较快,迅速进展,但都会呈现可逆性,病情缓解较为快速,可以彻底痊愈。多与IgE抗体具有相关性。该抗体存在于肥大细胞表面,可以特异性地结合抗原,导致肥大细胞发生变化,会有部分介质释放出来,本身具有高致敏性,可以导致皮肤粘膜出现水肿性表现。也有学者针对于这些戒指进行研究,其中最多见的为组织胺(HA)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介质被释放出来,在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共同导致了皮肤粘膜的病理性改变[4]。当体内的这些介质的含量增加,就会使得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渗出更加明显;收缩平滑肌,促进腺体分泌,进而引发粘膜的一些病理改变。所影响的范围较大,所有的皮肤粘膜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甚至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非免疫荨麻疹。这类荨麻疹大多数是由于某些刺激而造成,自己有可能来自于病人微生物,也有可能是一些化学性物质,对机体的补体产生影响,释放过敏毒素,进而作用于肥大细胞,导致后者被激活,从而释放组胺的物质。这些物质也会导致机体的皮肤粘膜出现病理性改变。许多慢性荨麻疹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但病因不清[5]。有学者针对于此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其与IgE自身抗体密切相关,他们对患者进行检测,发现一部分患者体内会出现相应抗体,因而认为该疾病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这部分比例可以达到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