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出冬眠模式对蚂蟥消化酶影响的研究
通过研究蚂蟥在不同出冬眠模式下行为活动状态和各消化酶活性变化,寻找最佳出动眠模式。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棕榈酸硝基苯酯(p-NPP)比色法和福林-酚法测定蚂蟥体内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蚂蟥的生命活动逐渐增强,直接回温模式下稳定72h后,蚂蟥肠道内消化酶活性均完全恢复,且投喂组消化酶活性要强于非投喂组;梯度回温模式下15℃时,蚂蟥肠道内消化酶活性趋近于正常值,且投喂组消化酶活性强于非投喂组。结论为螺蛳对蚂蟥出眠时消化酶的恢复有诱导作用,梯度回温是较适宜的出眠方式。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1.2 方法 2
1.2.1 蚂蟥冬眠模式的制备 2
1.2.2出冬眠模式的设计 2
1.2.3 样品酶液的制备 3
1.2.4 样品的淀粉酶活性测定 3
1.2.5 样品的脂肪酶活性测定 3
1.2.6 样品的蛋白酶活性测定 3
1.2.7 实验所需溶液 3
1.2.8 数据分析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不同出冬眠模式下蚂蟥的形态学观察 3
2.1.1 直接回温模式下蚂蟥的形态学观察 3
2.1.2 梯度回温模式下蚂蟥的形态学观察 4
2.2 不同出冬眠模式下消化酶的测定结果 4
2.2.1 直接回温模式下消化酶的测定结果 4
2.2.2 梯度回温模式下消化酶的测定结果 5
3 讨论 6
3.1 投喂方式对蚂蟥出冬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6
3.2 环境温度对蚂蟥出冬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6
3.3 小结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图1直接回温模式下稳定12h解剖图 4
图2直接回温模式下稳定24h解剖图 4
图3直接回温模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下稳定72h解剖图 4
图4梯度回温模式下5℃解剖图 4
图5梯度回温模式下10℃解剖图 4
图6梯度回温模式下20℃解剖图 4
不同出冬眠模式对蚂蟥消化酶影响的研究
引言
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又称为宽体金线蛭,隶属于蛭纲(Hirudinea)无吻蛭目黄蛭科[1](Haemo pidae),属于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目前已知全世界共有300多种,在我国境内分布的有62种[2]。蚂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2015年版收载的三种水蛭之一,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能,是众多心脑血管中成药的主要材料,其药用价值在西方也有一席之地。
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蚂蟥等基源动物濒临灭绝,我们对蚂蟥的人工养殖的关注度大大提升。但是,蚂蟥是变温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性,这种习性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蚂蟥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前人已经做了大量实验。前人实验数据表明,在最适宜的温度以下,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超过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却逐渐降低[45]。近几年来,有关蚂蟥冬眠的临近环境以及蚂蟥冬眠过程中机体的变化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尚未见到关于蚂蟥出眠方面的报道。本实验拟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以蚂蟥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出冬眠模式对蚂蟥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丰富蚂蟥冬眠的生理内容,为蚂蟥出冬眠后的人工养殖管理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蚂蟥由大学中药研究所提供,经过郭巧生教授鉴定为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螺蛳(采自南京前湖,野生)经过郭巧生教授鉴定为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 Heude)。
电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厂)、FA 1104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H计(青岛昱昌科技有限公司)、Alpha150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谱光仪器有限公司)、HHS型水浴锅(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5810R离心机、XHFD匀浆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R210A溶氧测量仪(南京特安科贸科技有限公司)、FYLYS108L低温保存箱(北京福意电器有限公司)、KQ250B超声仪(苏州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光照培养箱。
1.2 方法
1.2.1 蚂蟥冬眠模式的制备
实验用的蚂蟥统一暂时养于透明的玻璃缸中,养殖时间为7d,期间养殖温度为25℃,溶氧量保持在5.57.5mgL1,以天然饵料螺蛳为食物常规饲养。实验前停止喂食12h,随机选取10g左右体格健壮的蚂蟥,置于480ml注水2/3体积的广口玻璃瓶中。实验初始温度为25℃,以1℃/d的速度降温至4℃[67]后保持稳定,处理40d记为冬眠组。
1.2.2出冬眠模式的设计
直接回温不投喂组 随机选取4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直接转移到25℃水温的玻璃瓶中(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控温),分别培养12h、24h、48h和7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不投喂螺蛳;
直接回温投喂组 随机选取4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直接转移到25℃水温的玻璃瓶中(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控温),分别培养12h、24h、48h和7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均在取样前12h投喂螺蛳,每条蚂蟥平均投喂1颗;
梯度回温不投喂组 随机选取5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以先前降温模式进行梯度回温,温度升高至5℃、10℃、15℃、20℃、25℃时,分别稳定1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不投喂螺蛳;
梯度回温投喂组 随机选取5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以先前降温模式进行梯度回温,温度升高至5℃、10℃、15℃、20℃、25℃时,分别稳定1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当到达实验设定温度时投喂螺蛳,每条蚂蟥平均投喂1颗。
将不同处理阶段的成龄蚂蟥取出,取其消化道细胞,进行实验测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1.2 方法 2
1.2.1 蚂蟥冬眠模式的制备 2
1.2.2出冬眠模式的设计 2
1.2.3 样品酶液的制备 3
1.2.4 样品的淀粉酶活性测定 3
1.2.5 样品的脂肪酶活性测定 3
1.2.6 样品的蛋白酶活性测定 3
1.2.7 实验所需溶液 3
1.2.8 数据分析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不同出冬眠模式下蚂蟥的形态学观察 3
2.1.1 直接回温模式下蚂蟥的形态学观察 3
2.1.2 梯度回温模式下蚂蟥的形态学观察 4
2.2 不同出冬眠模式下消化酶的测定结果 4
2.2.1 直接回温模式下消化酶的测定结果 4
2.2.2 梯度回温模式下消化酶的测定结果 5
3 讨论 6
3.1 投喂方式对蚂蟥出冬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6
3.2 环境温度对蚂蟥出冬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6
3.3 小结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图1直接回温模式下稳定12h解剖图 4
图2直接回温模式下稳定24h解剖图 4
图3直接回温模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下稳定72h解剖图 4
图4梯度回温模式下5℃解剖图 4
图5梯度回温模式下10℃解剖图 4
图6梯度回温模式下20℃解剖图 4
不同出冬眠模式对蚂蟥消化酶影响的研究
引言
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又称为宽体金线蛭,隶属于蛭纲(Hirudinea)无吻蛭目黄蛭科[1](Haemo pidae),属于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目前已知全世界共有300多种,在我国境内分布的有62种[2]。蚂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2015年版收载的三种水蛭之一,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能,是众多心脑血管中成药的主要材料,其药用价值在西方也有一席之地。
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蚂蟥等基源动物濒临灭绝,我们对蚂蟥的人工养殖的关注度大大提升。但是,蚂蟥是变温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性,这种习性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蚂蟥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前人已经做了大量实验。前人实验数据表明,在最适宜的温度以下,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超过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却逐渐降低[45]。近几年来,有关蚂蟥冬眠的临近环境以及蚂蟥冬眠过程中机体的变化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尚未见到关于蚂蟥出眠方面的报道。本实验拟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以蚂蟥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出冬眠模式对蚂蟥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丰富蚂蟥冬眠的生理内容,为蚂蟥出冬眠后的人工养殖管理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蚂蟥由大学中药研究所提供,经过郭巧生教授鉴定为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螺蛳(采自南京前湖,野生)经过郭巧生教授鉴定为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 Heude)。
电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厂)、FA 1104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H计(青岛昱昌科技有限公司)、Alpha150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谱光仪器有限公司)、HHS型水浴锅(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5810R离心机、XHFD匀浆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R210A溶氧测量仪(南京特安科贸科技有限公司)、FYLYS108L低温保存箱(北京福意电器有限公司)、KQ250B超声仪(苏州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光照培养箱。
1.2 方法
1.2.1 蚂蟥冬眠模式的制备
实验用的蚂蟥统一暂时养于透明的玻璃缸中,养殖时间为7d,期间养殖温度为25℃,溶氧量保持在5.57.5mgL1,以天然饵料螺蛳为食物常规饲养。实验前停止喂食12h,随机选取10g左右体格健壮的蚂蟥,置于480ml注水2/3体积的广口玻璃瓶中。实验初始温度为25℃,以1℃/d的速度降温至4℃[67]后保持稳定,处理40d记为冬眠组。
1.2.2出冬眠模式的设计
直接回温不投喂组 随机选取4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直接转移到25℃水温的玻璃瓶中(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控温),分别培养12h、24h、48h和7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不投喂螺蛳;
直接回温投喂组 随机选取4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直接转移到25℃水温的玻璃瓶中(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控温),分别培养12h、24h、48h和7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均在取样前12h投喂螺蛳,每条蚂蟥平均投喂1颗;
梯度回温不投喂组 随机选取5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以先前降温模式进行梯度回温,温度升高至5℃、10℃、15℃、20℃、25℃时,分别稳定1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不投喂螺蛳;
梯度回温投喂组 随机选取5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以先前降温模式进行梯度回温,温度升高至5℃、10℃、15℃、20℃、25℃时,分别稳定1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当到达实验设定温度时投喂螺蛳,每条蚂蟥平均投喂1颗。
将不同处理阶段的成龄蚂蟥取出,取其消化道细胞,进行实验测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