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摘 要本论文以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为含量指标,以HypersilBDSC8柱 (4.6mm×1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1为色谱条件,以甲醇-醋酸为流动相分别检测了来自陕西省多地共六种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甲酯成分。HPLC定出五味子醇甲在4.83—16.002ng·μL-1 范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五味子酯甲在11.492—172.99ng·μ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实验测得,三种陕产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成分皆符合药典规定,且商洛五味子种植基地产五味子含五味子醇甲成分最多;其临床药效也由于其他两种。本实验分离度、重复性及分离效果皆较好,可作为陕产五味子成分探究及中药材研究的稳定制控方法。
目 录
1文献研究 1
1.1本草考证 1
1.2资源分布与形态 2
1.2.1形态特征 2
1.3五味子化学成分 3
1.3.1木脂素类 3
1.3.2挥发油类 3
1.3.3多糖类 3
1.4五味子的药理作用 4
1.4.1保肝作用 4
1.4.2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4
1.4.3抗癌作用 4
1.4.4镇静安眠作用 4
1.4.5抑菌作用 5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5
2实验研究 6
2.1陕产南北五味子的鉴别 7
2.1.1 实验药材 7
2.1.2 试剂和仪器 7
2.1.3性状鉴别 7
2.1.4显微鉴别 8
2.1.5薄层鉴别 8
2.2 HPLC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酯甲含量 9
2.2.1 试剂和仪器 9
2.2.2 色谱条件 9
2.2.3 原料药材的预处理 9
2.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0
2.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0
2.2.6 线性关系考察 10
2.2.7 精密度试验 11
2.2.8 重复性考察 11
2.2.9 稳定性考察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10回收率实验 13
2.2.11样品测定 13
2.2.12结果与讨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1文献研究
1.1本草考证
陕产五味子主要是南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Finet et Gagnep.)在陕西地区的经过培养和种植得到的品种,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 ,主要用于长期咳嗽引起的哮喘、梦遗、滑精、尿频、腹泻难止、盗汗、津伤口渴、气及心悸心慌、神经衰弱失眠等症[1].。近年来,五味子由于其有主要成分对受损肝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除了陕西,也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多个省种植;南五味子有很多别称,比紫荆皮、盘柱香、风沙藤、小血藤等[2]。南五味子本身是藤本植物类别里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一种,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中相关规定,可得知其来源为五味子植物干燥的果实。《本草经疏》中记载南五味子属于名贵的常用中医药材。五味子的味微酸、甘,性温,很多机构及个人曾对五味子的有效成分和部位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五味子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活性成分有木脂素类如五味子醇甲、挥发油类和多糖类以及其他成分。上述成分使得五味子在临床上可以被应用与保肝、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以及对癌症的应对和抗衰老,五味子的研究对我们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五味子还能用于食品的防腐;是一种药理作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材。而且它在陕西有多年种植培育经验,并在多地形成具有规模的五味子种植基地,不仅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对五味子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1.2资源分布与形态
1.2.1 形态特征
陕西所产五味子属于落叶植物中的木质藤本类别,通常以干燥的果实为如要部位;五味子的果实是多个小果实聚合在一起的球形,一的直径在3厘米左右;五味子花期在每年的6月到9月,果实则在912月期间可采摘。采收到的果实要要经过炮制才能药用;首先将采摘到的五味子果实晾干,然后摘除果梗并将杂质一并去除即可得到五味子干燥的果实。炮制方面通常可以采用醋将五味子果实蒸至黑色,用来加强它的收敛作用。五味子药材呈现不规则的球形,直径约2mm左右,常呈褐色或深棕色,表面不光滑有褶皱,果肉具有轻微酸味;种子在果皮包裹之下,棕黄色肾形。详见图1.1。
图1.1南五味子的果实及其生药性状
1.2.2 资源分布
五味子属于名贵常用中药材,是陕西商洛的道地药材之一。陕产五味子在陕西省已有成熟的种植栽培技术并有多家成一定规模的五味子种植基地,在商洛、安康、周至、等地均有成规模种植栽培基地,其中商洛神农五味子种植基地位于秦岭南山麓,药材资源丰富,自种植基地筹备至今,现已规模化种植秦岭山地区如南五味子、柴胡、半夏及北五味子的南引品种等多种道地药材两千余亩,是陕西省指定药源基地。
1.3五味子化学成分
五味子中的化学成分较为丰富且在临床上具有多种作用,现代研究多认为其含有木脂素成分、挥发油成分以及多糖类、柠檬醛、酒石酸等有机酸类成分;且2010版《中国药典》对药用五味子作出规定:药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须高于0.40%[3]
1.3.1木脂素类
木脂素有效成分,包含了五味子醇甲?(Schizandrin)、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五味子乙素(γSchizandrin)、五味子醇乙(Aomisin)、五味子丙素(PseudorSchizandrin)等多种成分。现代实验研究从五味子中提取出多种木脂素类成分如五味子酚、华中五酯素等,其共同点是大多为具有手性差异的联苯环辛烯类化合物[4]。
1.3.2挥发油类
五味子中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也含萜烃及含氧衍生物醇、醚、酮等其它类成分[5]。目前多种研究表明五味子中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在提取工艺方面,崔景宜等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乙醚超声波法等四个方法对比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其中水蒸气提取法所得挥发油成分较少但较为纯净、其他三种方法皆不如水蒸气提取法提取出挥发成分纯净度高[6]。
1.3.3多糖类
2003年,薛梅等使用水提醇沉法从五味子中首次提取出多糖类成分, 为五味子多糖成分的研究开创了先河[7]。纪耀华等人使用比色法对比南北五味子中多糖成分的含量,研究表明,南五味子中多糖类成分含量高于北五味子,且说明了南五味子在多糖成分的利用方面相较北五味子更有优势[8]。程敏等人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组并分别给与小鼠治疗肝病用药联苯双酯及五味子多糖成分对照空白实验组;研究表明,五味子多糖成分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具有的保护作用;且高剂量下效果优于联苯双酯[9]。为五味子多糖类成分在肝病治疗方面提供了有力依据。
目 录
1文献研究 1
1.1本草考证 1
1.2资源分布与形态 2
1.2.1形态特征 2
1.3五味子化学成分 3
1.3.1木脂素类 3
1.3.2挥发油类 3
1.3.3多糖类 3
1.4五味子的药理作用 4
1.4.1保肝作用 4
1.4.2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4
1.4.3抗癌作用 4
1.4.4镇静安眠作用 4
1.4.5抑菌作用 5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5
2实验研究 6
2.1陕产南北五味子的鉴别 7
2.1.1 实验药材 7
2.1.2 试剂和仪器 7
2.1.3性状鉴别 7
2.1.4显微鉴别 8
2.1.5薄层鉴别 8
2.2 HPLC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酯甲含量 9
2.2.1 试剂和仪器 9
2.2.2 色谱条件 9
2.2.3 原料药材的预处理 9
2.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0
2.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0
2.2.6 线性关系考察 10
2.2.7 精密度试验 11
2.2.8 重复性考察 11
2.2.9 稳定性考察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10回收率实验 13
2.2.11样品测定 13
2.2.12结果与讨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1文献研究
1.1本草考证
陕产五味子主要是南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Finet et Gagnep.)在陕西地区的经过培养和种植得到的品种,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 ,主要用于长期咳嗽引起的哮喘、梦遗、滑精、尿频、腹泻难止、盗汗、津伤口渴、气及心悸心慌、神经衰弱失眠等症[1].。近年来,五味子由于其有主要成分对受损肝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除了陕西,也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多个省种植;南五味子有很多别称,比紫荆皮、盘柱香、风沙藤、小血藤等[2]。南五味子本身是藤本植物类别里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一种,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中相关规定,可得知其来源为五味子植物干燥的果实。《本草经疏》中记载南五味子属于名贵的常用中医药材。五味子的味微酸、甘,性温,很多机构及个人曾对五味子的有效成分和部位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五味子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活性成分有木脂素类如五味子醇甲、挥发油类和多糖类以及其他成分。上述成分使得五味子在临床上可以被应用与保肝、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以及对癌症的应对和抗衰老,五味子的研究对我们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五味子还能用于食品的防腐;是一种药理作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材。而且它在陕西有多年种植培育经验,并在多地形成具有规模的五味子种植基地,不仅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对五味子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1.2资源分布与形态
1.2.1 形态特征
陕西所产五味子属于落叶植物中的木质藤本类别,通常以干燥的果实为如要部位;五味子的果实是多个小果实聚合在一起的球形,一的直径在3厘米左右;五味子花期在每年的6月到9月,果实则在912月期间可采摘。采收到的果实要要经过炮制才能药用;首先将采摘到的五味子果实晾干,然后摘除果梗并将杂质一并去除即可得到五味子干燥的果实。炮制方面通常可以采用醋将五味子果实蒸至黑色,用来加强它的收敛作用。五味子药材呈现不规则的球形,直径约2mm左右,常呈褐色或深棕色,表面不光滑有褶皱,果肉具有轻微酸味;种子在果皮包裹之下,棕黄色肾形。详见图1.1。
图1.1南五味子的果实及其生药性状
1.2.2 资源分布
五味子属于名贵常用中药材,是陕西商洛的道地药材之一。陕产五味子在陕西省已有成熟的种植栽培技术并有多家成一定规模的五味子种植基地,在商洛、安康、周至、等地均有成规模种植栽培基地,其中商洛神农五味子种植基地位于秦岭南山麓,药材资源丰富,自种植基地筹备至今,现已规模化种植秦岭山地区如南五味子、柴胡、半夏及北五味子的南引品种等多种道地药材两千余亩,是陕西省指定药源基地。
1.3五味子化学成分
五味子中的化学成分较为丰富且在临床上具有多种作用,现代研究多认为其含有木脂素成分、挥发油成分以及多糖类、柠檬醛、酒石酸等有机酸类成分;且2010版《中国药典》对药用五味子作出规定:药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须高于0.40%[3]
1.3.1木脂素类
木脂素有效成分,包含了五味子醇甲?(Schizandrin)、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五味子乙素(γSchizandrin)、五味子醇乙(Aomisin)、五味子丙素(PseudorSchizandrin)等多种成分。现代实验研究从五味子中提取出多种木脂素类成分如五味子酚、华中五酯素等,其共同点是大多为具有手性差异的联苯环辛烯类化合物[4]。
1.3.2挥发油类
五味子中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也含萜烃及含氧衍生物醇、醚、酮等其它类成分[5]。目前多种研究表明五味子中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在提取工艺方面,崔景宜等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乙醚超声波法等四个方法对比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其中水蒸气提取法所得挥发油成分较少但较为纯净、其他三种方法皆不如水蒸气提取法提取出挥发成分纯净度高[6]。
1.3.3多糖类
2003年,薛梅等使用水提醇沉法从五味子中首次提取出多糖类成分, 为五味子多糖成分的研究开创了先河[7]。纪耀华等人使用比色法对比南北五味子中多糖成分的含量,研究表明,南五味子中多糖类成分含量高于北五味子,且说明了南五味子在多糖成分的利用方面相较北五味子更有优势[8]。程敏等人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组并分别给与小鼠治疗肝病用药联苯双酯及五味子多糖成分对照空白实验组;研究表明,五味子多糖成分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具有的保护作用;且高剂量下效果优于联苯双酯[9]。为五味子多糖类成分在肝病治疗方面提供了有力依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