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摘 要鱼腥草是药食两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人们对植物内生菌研究的深入,鱼腥草内生细菌研究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实验用匀浆法对鱼腥草组织进行培养后,用四角划线法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将分离纯化的内生细菌进行发酵培养,测定其发酵液对六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鱼腥草组织中分离得到8株内生细菌,其中一种细菌的发酵液对油菜菌核菌、苹果腐烂菌及小麦赤霉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 录
1 综述
1.1 鱼腥草概述及价值 5
1.1.1 鱼腥草的简介 5
1.1.2 鱼腥草的食用价值 5
1.1.3 鱼腥草的药用价值 6
1.2 内生菌的概述 7
1.2.1 内生细菌的意义 8
1.2.2 植物内生细菌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8
1.2.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9
2 实验操作
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10
2.1.1 材料 10
2.1.2 培养基 10
2.1.3 试剂、仪器及设备 10
2.2 实验方法 11
2.2.1 对鱼腥草及其表面消毒处理 11
2.2.2 内生细菌的培养及分离纯化 11
2.2.3 抑菌实验 12
2.2.3.1 发酵液的制备 12
2.2..3.2 抑菌活性测定 12
2.3 结果与结论 13
2.3.1 鱼腥草细菌的分离结果 13
2.3.2 抑菌的实验结果 14
总 结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17 1 综述
1.1 鱼腥草概述及价值
1.1.1 鱼腥草的简介
鱼腥草是药典收录的中草药中的一种,其性微寒、味辛,归肺、膀胱、大肠经。鱼腥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岑草、蕺、菹菜、紫背鱼腥草等,是三白草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7 1 综述
1.1 鱼腥草概述及价值
1.1.1 鱼腥草的简介
鱼腥草是药典收录的中草药中的一种,其性微寒、味辛,归肺、膀胱、大肠经。鱼腥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岑草、蕺、菹菜、紫背鱼腥草等,是三白草科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之全草[1],叶片呈卷曲状皱缩,将其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 5 cm,全缘,先端逐渐变尖,叶柄呈细而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叶片背光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向光面为暗黄绿色渐变至暗棕色;茎为扁圆柱形,节接明显,下部接节上有少量残存的须根;质脆,易折断,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黄棕色穗状花序顶生。花期56月,果期1011月,茎叶搓碎后有腥味,所以被称为鱼腥草。其性喜温暖潮湿环境,忌干旱。耐寒,怕强光,在15℃可越冬。在粘土和碱性土壤中不易生长,在肥沃的砂质和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状况最好。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经常可在野地、路旁、庭园树下等较阴湿的地方发现,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大片蔓生[2]。《名医别录》中唐苏颂曾用一句话将鱼腥草的生长习性概括出来:“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1.1.2 鱼腥草的食用价值
鱼腥草从古至今一直扮演药材和食材这两种角色,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时候,在饥荒的时期曾经带领着他的人民采摘鱼腥草来充饥;在魏晋时期鱼腥草就被收入当时的医药典籍中,以鱼腥草命名并正式用药用植物的身份进入人们的生活。鱼腥草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每100 g干品中含有蛋白质5.26 g、脂肪2.41 g、碳水化合物67.5 g,还含有钙、铁、磷元素,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和多种氨基酸,此外,鱼腥草还含有鱼腥草素(一种挥发油)等物质[3],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现代人们对自然和健康的绿色生活的追求,鱼腥草也成为人们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养生食材的首选。鱼腥草作为食材受到人们的青睐,还因为它食用方法多
样:洗净,阴干用或鲜用,鱼腥草的根质嫩而脆、微辣带腥,为主要食用部位,鱼腥草既可生食亦可熟食。其茎、叶、根可凉拌和炒食,也可腌渍或制作成茶、酒、汽水等保健饮料。而凉拌鱼腥草是民间的一道传统佳肴在各地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野生或家种的鱼腥草已成为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4]。因为鱼腥草在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所以人们多在这个时候采收。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四川广汉市的高坪镇,那里人们就对鱼腥草进行田间规模种植并且带动周围乡镇形成我国目前最大的鱼腥草种植基地,为那里人们带来经济效益。
1.1.3 鱼腥草的药用价值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消痈、利尿通淋、排脓消肿、健胃消食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实热、热毒、湿邪、痈肿吐脓、痰热咳嗽、热痢热淋、痈疮肿毒、喉蛾、疟疾、水肿、湿疹、脱肛、脾胃积热等病症[5]。
根据临床实践可知鱼腥草被广泛用于治疗荨麻疹咯血、感冒发烧、肺癌、宫颈糜烂、肺癌、肾病综合征、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病症。可见鱼腥草的临床应用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现代的研究发展与人体疾病的治疗息息相关。
鱼腥草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如:
(1) 抗菌作用 鱼腥草对许多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它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癸酰乙醛对多种细菌、抗酸杆菌及真菌等均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6~8]。但由于癸酰乙醛不稳定,易出现聚合现象,现在人工合成了其亚硫酸加成物,称合成鱼腥草素,以供药用。
(2) 抗病毒作用 鱼腥草对许多病毒有抑制作用,鱼腥草中的一些成分能有效的抑制流感病毒、甲型病毒、孤儿病毒等病毒[9]
(3) 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鱼腥草对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达到很好的防病治病的作用[10]。
(4)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鱼腥草能提高身体机能的免疫能力,可以增强WBC的吞噬能力,在进行慢性气管炎的治疗时,合成的鱼腥草素能让患者免疫能力明显提高,对感染性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11]。
(5) 利尿作用 用鱼腥草提取灌流蟾蜍肾,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达到利尿的作用[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56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