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燥方法对湖北海棠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影响
摘 要本论文通过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对湖北海棠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提取研究。采用晒干、阴干、烘干、真空、微波等五种方法对湖北海棠叶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湖北海棠叶利用超声提取法进行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8 nm处对不同干燥方法下的湖北海棠叶提取物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五种干燥方法下的湖北海棠叶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61%,2.11%,2.93%,5.22%,6.52%。结论湖北海棠叶超声提取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干燥方法为微波干燥法,晒干方法和真空干燥法次之,阴干以及烘干法得到总黄酮的含量较少。最后得出最终结果选取微波干燥法为湖北海棠叶的最佳干燥方法。
目 录
1 文献综述 1
1.1 湖北海棠概述 1
1.2 湖北海棠叶主要化学成分 1
1.2.1 黄酮类化合物 1
1.2.2 挥发性物质 2
1.2.3 茶多酚 2
1.2.4 微量元素 2
1.3 湖北海棠叶主要药理作用 2
1.3.1 抗氧化作用 2
1.3.2 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3
1.3.3 抗肝脏损伤作用 3
1.3.4 降血糖作用 3
1.4 国内外关于湖北海棠叶中总黄酮的相关研究进展 4
1.4.1 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4
1.4.2 总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 4
1.5 不同干燥方法的研究进展 4
1.6 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
2 实验部分 6
2.1 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 6
2.1.1 实验仪器设备 6
2.1.2 实验试剂和材料 6
2.2 湖北海棠叶的干燥方法 6
2.2.1 晒干 7
2.2.2 阴干 7
2.2.3 烘干 7
2.2.4 真空干燥 7
2.2.5 微波干燥 7
2.3 湖北海棠叶的提取 7
2.3.1 实验方法和步骤 7
2.4 湖北海棠叶中总黄酮实验内容 7
2.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7
2.4.2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8
2.4.3 标准曲线的制备 8
2.5 方法学考察 8
2.5.1 稳定性试验 8
2.5.2 重复性实验 8
2.5.3 精密度实验 8
2.5.4 加样回收率实验 8
2.5.5 提取液含量测定 9
3 结果与讨论 10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0
3.2 方法学考察 10
3.2.1 稳定性实验结果 10
3.2.2 重复性结果 11
3.2.3 精密度结果 12
3.2.4 加样回收率结果 13
3.5 各提取液样品的总黄酮含量 13
3.6 分析讨论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21
1 文献综述
1.1 湖北海棠概述
湖北海棠,在某些地区又被称之为花红茶、茶海堂等,系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主要分布地在我国的山东、山西、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江苏福建等地,资源较为广泛丰富。植物可达8米高,喜光且耐旱耐寒耐湿,有较强的生长力。刘雪[1]等人对淹水胁迫下的3年生湖北海棠幼苗做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海棠具有较明显的耐水涝特征。湖北海棠的花期一般在4月至5月,果实期在8月至9月。湖北海棠具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根的主要功效是活血通络,治疗跌倒损伤有较好的效果,在夏秋两季采挖[2]。
湖北海棠叶,常呈紫红色,形状呈卵状椭圆形,先端尖,基部呈宽状楔形,近圆形,叶边缘有细小尖锐的锯齿,嫩叶稀疏具有短柔毛,逐渐脱落至无毛状态,嫩叶叶柄长13 cm。叶味道稍显苦涩,茶多酚含量较高,同时富含蛋白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有较好的抗炎抗氧化、降血糖以及降血脂的功效和作用。嫩叶晒干后可作为茶叶的替代品,对于湖北海棠叶饮料的开发和制作也较为多见,因此湖北海棠叶同时具备较好的经济价值[3]。
1.2 湖北海棠叶主要化学成分
1.2.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即总黄酮)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并且一般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内,2苯基色原酮为它的基本结构,并且含有一个酮式羰基,且一位的氧原子能够和酸类物质生成盐。在植物体内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与糖类物质结合,生成相应的黄酮苷;另一种是以游离型的苷元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着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病毒等,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实验和研究具有着重要意义。
查阅文献得知应用离线二维高速逆流色谱法并结合循环洗脱模式对湖北海棠叶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得到根皮素、萹蓄苷、3羟基根皮苷、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4]。党娟丽[5]等人利用一测多评法对湖北海棠叶中5种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五种黄酮化合物分别为:金丝桃苷、根皮苷、3OH根皮苷、根皮素以及槲皮素。
方荣[6]等人对湖北海棠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检测实验,实验方法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发现,湖北海棠叶中存在着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成分,较高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根皮苷化合物。
丁琼[7]等人首次应用离线二维高速逆流色谱法,最终从200 mg湖北海棠叶调查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成功分离制备出3羟基根皮苷、槲皮素、根皮苷3种度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物结构鉴定采用的是HPLC、ESIMS和HNMR方法。
1.2.2 挥发性物质
王宵[8]等人首次采用直接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DTDGC/MS),发现了湖北海棠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得到5种可用作医药用途的成分;2种可用作杀虫剂的有效成分。
1.2.3 茶多酚
张良忠[9]通过测定分析得到,每100 g湖北海棠叶中便含有5.4 g的茶多酚,但不含有咖啡因成分。除茶多酚还测定到一定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黄酮类化合物成分,为湖北海棠叶茶饮料的开发及相关稳定性等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目 录
1 文献综述 1
1.1 湖北海棠概述 1
1.2 湖北海棠叶主要化学成分 1
1.2.1 黄酮类化合物 1
1.2.2 挥发性物质 2
1.2.3 茶多酚 2
1.2.4 微量元素 2
1.3 湖北海棠叶主要药理作用 2
1.3.1 抗氧化作用 2
1.3.2 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3
1.3.3 抗肝脏损伤作用 3
1.3.4 降血糖作用 3
1.4 国内外关于湖北海棠叶中总黄酮的相关研究进展 4
1.4.1 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4
1.4.2 总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 4
1.5 不同干燥方法的研究进展 4
1.6 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
2 实验部分 6
2.1 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 6
2.1.1 实验仪器设备 6
2.1.2 实验试剂和材料 6
2.2 湖北海棠叶的干燥方法 6
2.2.1 晒干 7
2.2.2 阴干 7
2.2.3 烘干 7
2.2.4 真空干燥 7
2.2.5 微波干燥 7
2.3 湖北海棠叶的提取 7
2.3.1 实验方法和步骤 7
2.4 湖北海棠叶中总黄酮实验内容 7
2.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7
2.4.2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8
2.4.3 标准曲线的制备 8
2.5 方法学考察 8
2.5.1 稳定性试验 8
2.5.2 重复性实验 8
2.5.3 精密度实验 8
2.5.4 加样回收率实验 8
2.5.5 提取液含量测定 9
3 结果与讨论 10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0
3.2 方法学考察 10
3.2.1 稳定性实验结果 10
3.2.2 重复性结果 11
3.2.3 精密度结果 12
3.2.4 加样回收率结果 13
3.5 各提取液样品的总黄酮含量 13
3.6 分析讨论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21
1 文献综述
1.1 湖北海棠概述
湖北海棠,在某些地区又被称之为花红茶、茶海堂等,系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主要分布地在我国的山东、山西、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江苏福建等地,资源较为广泛丰富。植物可达8米高,喜光且耐旱耐寒耐湿,有较强的生长力。刘雪[1]等人对淹水胁迫下的3年生湖北海棠幼苗做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海棠具有较明显的耐水涝特征。湖北海棠的花期一般在4月至5月,果实期在8月至9月。湖北海棠具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根的主要功效是活血通络,治疗跌倒损伤有较好的效果,在夏秋两季采挖[2]。
湖北海棠叶,常呈紫红色,形状呈卵状椭圆形,先端尖,基部呈宽状楔形,近圆形,叶边缘有细小尖锐的锯齿,嫩叶稀疏具有短柔毛,逐渐脱落至无毛状态,嫩叶叶柄长13 cm。叶味道稍显苦涩,茶多酚含量较高,同时富含蛋白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有较好的抗炎抗氧化、降血糖以及降血脂的功效和作用。嫩叶晒干后可作为茶叶的替代品,对于湖北海棠叶饮料的开发和制作也较为多见,因此湖北海棠叶同时具备较好的经济价值[3]。
1.2 湖北海棠叶主要化学成分
1.2.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即总黄酮)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并且一般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内,2苯基色原酮为它的基本结构,并且含有一个酮式羰基,且一位的氧原子能够和酸类物质生成盐。在植物体内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与糖类物质结合,生成相应的黄酮苷;另一种是以游离型的苷元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着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病毒等,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实验和研究具有着重要意义。
查阅文献得知应用离线二维高速逆流色谱法并结合循环洗脱模式对湖北海棠叶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得到根皮素、萹蓄苷、3羟基根皮苷、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4]。党娟丽[5]等人利用一测多评法对湖北海棠叶中5种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五种黄酮化合物分别为:金丝桃苷、根皮苷、3OH根皮苷、根皮素以及槲皮素。
方荣[6]等人对湖北海棠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检测实验,实验方法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发现,湖北海棠叶中存在着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成分,较高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根皮苷化合物。
丁琼[7]等人首次应用离线二维高速逆流色谱法,最终从200 mg湖北海棠叶调查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成功分离制备出3羟基根皮苷、槲皮素、根皮苷3种度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物结构鉴定采用的是HPLC、ESIMS和HNMR方法。
1.2.2 挥发性物质
王宵[8]等人首次采用直接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DTDGC/MS),发现了湖北海棠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得到5种可用作医药用途的成分;2种可用作杀虫剂的有效成分。
1.2.3 茶多酚
张良忠[9]通过测定分析得到,每100 g湖北海棠叶中便含有5.4 g的茶多酚,但不含有咖啡因成分。除茶多酚还测定到一定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黄酮类化合物成分,为湖北海棠叶茶饮料的开发及相关稳定性等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