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白头翁汤复方颗粒制剂工艺研究
白头翁汤出自于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一个经典名方,具有清热止痢的作用,现代临床多用于泄下痢疾等症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经方白头翁颗粒剂制剂工艺进行研究,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取规定量的四味药材,加入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按照120min、80min、120min的时间顺序进行,合并滤液,浓缩,备用。其中选择的辅料为糊精配比关系是1:2,再用90%的乙醇作润湿剂制粒,得颗粒剂成品,成品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颗粒剂要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目录
1绪论 1
1.1白头翁汤的方源与组成 1
1.1 白头翁汤的研究现状 2
1.3白头翁汤的化学成分 3
1.4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 3
1.5白头翁汤的应用 4
1.5.1白头翁汤的古代应用 4
1.5.2白头翁汤的现代临床应用 5
1.6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6
2白头翁汤复方颗粒制剂工艺试验 7
2.1实验材料和仪器 7
2.2提取工艺设计 7
2.2.1正交实验设计 7
2.2.2提取方法及筛选指标 7
2.2.3重复验证试验 8
2.3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8
2.3.1浸膏粉的制备 8
2.3.2辅料的选择 8
3白头翁汤复方颗粒制剂结果分析 9
3.1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9
3.2颗粒成型情况分析 10
3.3白头翁汤复方颗粒质量检查结果 12
3.3.1白头翁汤复方颗粒外观性状的测定 12
3.3.2白头翁汤复方颗粒粒度的测定 13
3.3.3白头翁汤复方颗粒溶化性的测定 13
4结论 13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绪论
1.1白头翁汤的方源与组成
白头翁汤是由张仲景所著,由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四味药组成。《伤寒论》中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1]。出现此症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主要是由于体内的热邪毒气滞留在血液中,而且还抵达大肠中,从而失去了作用。热毒作用于气血,使血液成为了脓血,因此成为痢疾脓血、血红色多且少见白色:热毒会阻止气的运行则就出现了腹疼症状,并且来的快之后会更严重;舌头泛红且舌苔黄腻、脉数发弦这些都是体内热邪旺盛的表象。可以除去体内的湿热和毒气,从而降低了血液温度,痢疾症状会缓解,等到湿热消去毒气被解,痢疾的后重就会除去。
白头翁汤中的白头翁,味道大苦且性质大寒可以入大肠经,是君药,有清除内热散毒气、防止痢疾的作用,比较擅长清除体内胃肠湿热和血液热毒。黄连对治疗痢疾有着重要作用,和白头翁性味差不多,都是大苦大寒,可以降火火散毒气、清除体内燥湿及宽厚大肠;黄柏也可清除体内燥湿,两药搭配可以协助君药白头翁清除体内热邪、毒气并对痢疾有着一定的治疗作用,为臣药,秦皮作为佐药,味道苦涩而且性质寒,能达大肠经,一种药起着两种用途,既协助君臣清除体内热邪燥湿,又可以治疗痢疾。四种药一起用能够起到清除体内热邪、毒气以及泻下的症状。
白头翁作为方中的主药,又称老公花,毛姑朵花[1],属于毛茛科,江苏、东北以及陕西等地都分布存在。白头翁味道大苦、性质大寒。白头翁的根含皂苷、葡萄糖、鼠李糖、还含有白头翁素[1],因此白头翁的强心功效依然很明显。白头翁用于体内热邪伴有毒气且痢疾为血红色的症状,擅长于胃肠内有湿热和血液热毒,是治疗治痢疾的良药。可以单独用药,也可以与黄连、黄柏、秦皮相搭配。
白头翁汤中的另一组成黄连,黄连也被称种连、雅连、鸡爪连。其多生产与海拔在一千米左右而且土地很湿润,阳光较少的中性地方。黄连根茎中含有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小檗碱含量最高。黄连对降火散毒气有着较强的作用,而且在临床上主要针对于体内心胃之火旺盛的症状。此外,黄连还能清除体内的湿热以及燥火,其功效开始于仲景诸方中的一个,例如白头翁汤、芩连葛根汤等方。现代临床上黄连作用于体内湿热湿热且恶心、痢疾等症。和黄芩、大黄相配,可清除体内湿热的症状。同半夏、竹茹搭配,对肠胃湿热有显著效果;黄连与黄芩、葛根、木香配伍可用于治疗泻下。黄连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黄等搽涂口上,可缓解口舌溃烂长出疮的症状。
白头翁汤中的黄柏属于芸香科,是一种落叶乔木,黄柏中含有小檗碱、黄柏碱等多种生物碱。黄柏也能清除体内湿热,也可以说凡是有湿热的,都可以用黄柏治疗。擅长于下焦有湿热;能降火散毒、消退体内湿热[1]。临床应用上,黄柏主要针对体内湿热且伴随痢疾、黄疸、还有小便时又疼又涩且有赤白带下等症状。黄柏与黄连、黄芩相配,可用于缓解痢疾症,配合知母、生地黄、竹叶、木通可缓解小便涩痛;此外,黄柏对体内热毒以及长出的疮疡,湿疹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为黄柏对体内燥湿和毒气有着清除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体内有热毒以及疮疡面、湿疹等症状,所以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与黄芩、栀子同用,外用与大黄、滑石等研磨成粉后撒敷于患处。
白头翁汤中的秦皮不仅有清除体内燥湿,还有缓解咳喘及明目的作用。人们口中的苦榴皮、腊树皮,就是秦皮,是木犀科植物,用药部位主要来自于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1]。秦皮在白头翁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协助白头翁清除体内燥湿,又能治疗痢疾。
白头翁汤的研究现状
白头翁汤最早出现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介绍了白头翁汤是治疗痢疾的主方,但是由于白头翁汤中个别药材过于苦寒的劣势,所以针对白头翁复方颗粒剂进行研究。中药复方颗粒在很多地区已经被大量使用。例如日本倾向的方向是经典处方形成的复方颗粒剂的研制过程与后续发展,且反响良好被广泛使用。复方颗粒目前在国际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在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已经都有关于复方颗粒制剂制备的较完善的研究系统,但国内地区在此方面的制度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探讨。
目录
1绪论 1
1.1白头翁汤的方源与组成 1
1.1 白头翁汤的研究现状 2
1.3白头翁汤的化学成分 3
1.4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 3
1.5白头翁汤的应用 4
1.5.1白头翁汤的古代应用 4
1.5.2白头翁汤的现代临床应用 5
1.6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6
2白头翁汤复方颗粒制剂工艺试验 7
2.1实验材料和仪器 7
2.2提取工艺设计 7
2.2.1正交实验设计 7
2.2.2提取方法及筛选指标 7
2.2.3重复验证试验 8
2.3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8
2.3.1浸膏粉的制备 8
2.3.2辅料的选择 8
3白头翁汤复方颗粒制剂结果分析 9
3.1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9
3.2颗粒成型情况分析 10
3.3白头翁汤复方颗粒质量检查结果 12
3.3.1白头翁汤复方颗粒外观性状的测定 12
3.3.2白头翁汤复方颗粒粒度的测定 13
3.3.3白头翁汤复方颗粒溶化性的测定 13
4结论 13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绪论
1.1白头翁汤的方源与组成
白头翁汤是由张仲景所著,由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四味药组成。《伤寒论》中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1]。出现此症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主要是由于体内的热邪毒气滞留在血液中,而且还抵达大肠中,从而失去了作用。热毒作用于气血,使血液成为了脓血,因此成为痢疾脓血、血红色多且少见白色:热毒会阻止气的运行则就出现了腹疼症状,并且来的快之后会更严重;舌头泛红且舌苔黄腻、脉数发弦这些都是体内热邪旺盛的表象。可以除去体内的湿热和毒气,从而降低了血液温度,痢疾症状会缓解,等到湿热消去毒气被解,痢疾的后重就会除去。
白头翁汤中的白头翁,味道大苦且性质大寒可以入大肠经,是君药,有清除内热散毒气、防止痢疾的作用,比较擅长清除体内胃肠湿热和血液热毒。黄连对治疗痢疾有着重要作用,和白头翁性味差不多,都是大苦大寒,可以降火火散毒气、清除体内燥湿及宽厚大肠;黄柏也可清除体内燥湿,两药搭配可以协助君药白头翁清除体内热邪、毒气并对痢疾有着一定的治疗作用,为臣药,秦皮作为佐药,味道苦涩而且性质寒,能达大肠经,一种药起着两种用途,既协助君臣清除体内热邪燥湿,又可以治疗痢疾。四种药一起用能够起到清除体内热邪、毒气以及泻下的症状。
白头翁作为方中的主药,又称老公花,毛姑朵花[1],属于毛茛科,江苏、东北以及陕西等地都分布存在。白头翁味道大苦、性质大寒。白头翁的根含皂苷、葡萄糖、鼠李糖、还含有白头翁素[1],因此白头翁的强心功效依然很明显。白头翁用于体内热邪伴有毒气且痢疾为血红色的症状,擅长于胃肠内有湿热和血液热毒,是治疗治痢疾的良药。可以单独用药,也可以与黄连、黄柏、秦皮相搭配。
白头翁汤中的另一组成黄连,黄连也被称种连、雅连、鸡爪连。其多生产与海拔在一千米左右而且土地很湿润,阳光较少的中性地方。黄连根茎中含有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小檗碱含量最高。黄连对降火散毒气有着较强的作用,而且在临床上主要针对于体内心胃之火旺盛的症状。此外,黄连还能清除体内的湿热以及燥火,其功效开始于仲景诸方中的一个,例如白头翁汤、芩连葛根汤等方。现代临床上黄连作用于体内湿热湿热且恶心、痢疾等症。和黄芩、大黄相配,可清除体内湿热的症状。同半夏、竹茹搭配,对肠胃湿热有显著效果;黄连与黄芩、葛根、木香配伍可用于治疗泻下。黄连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黄等搽涂口上,可缓解口舌溃烂长出疮的症状。
白头翁汤中的黄柏属于芸香科,是一种落叶乔木,黄柏中含有小檗碱、黄柏碱等多种生物碱。黄柏也能清除体内湿热,也可以说凡是有湿热的,都可以用黄柏治疗。擅长于下焦有湿热;能降火散毒、消退体内湿热[1]。临床应用上,黄柏主要针对体内湿热且伴随痢疾、黄疸、还有小便时又疼又涩且有赤白带下等症状。黄柏与黄连、黄芩相配,可用于缓解痢疾症,配合知母、生地黄、竹叶、木通可缓解小便涩痛;此外,黄柏对体内热毒以及长出的疮疡,湿疹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为黄柏对体内燥湿和毒气有着清除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体内有热毒以及疮疡面、湿疹等症状,所以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与黄芩、栀子同用,外用与大黄、滑石等研磨成粉后撒敷于患处。
白头翁汤中的秦皮不仅有清除体内燥湿,还有缓解咳喘及明目的作用。人们口中的苦榴皮、腊树皮,就是秦皮,是木犀科植物,用药部位主要来自于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1]。秦皮在白头翁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协助白头翁清除体内燥湿,又能治疗痢疾。
白头翁汤的研究现状
白头翁汤最早出现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介绍了白头翁汤是治疗痢疾的主方,但是由于白头翁汤中个别药材过于苦寒的劣势,所以针对白头翁复方颗粒剂进行研究。中药复方颗粒在很多地区已经被大量使用。例如日本倾向的方向是经典处方形成的复方颗粒剂的研制过程与后续发展,且反响良好被广泛使用。复方颗粒目前在国际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在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已经都有关于复方颗粒制剂制备的较完善的研究系统,但国内地区在此方面的制度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探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