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中某医院常用降压药物的调查分析研究(附件)

摘 要本论文对汉中市某医院门诊患者降血压用药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分析汉中市某医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945例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资料,其中有效患者786例。对有效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并跟踪调查其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 本次共调查门诊高血压有效患者786例。其中男性患者418例(占53. 18%),女性患者368例(占46. 82%)。按高血压级别划分统计,其中一级高血压患者占比17.81%,二级高血压患者占比24.05%,三级高血压患者占比58.14%。在门诊患者中单一用药有352人,占44.78%,其中使用最多的是CCB;二联用药者有290人,占36.90%,使用最多的是CCB+ARB;联合使用3种及3种以上降压药物者115人,占14.63%,使用最多的是CCB+ARB+β受体阻滞剂。结果发现门诊高血压患者多使用单一降血压药物或二联药物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多不佳。究其原因与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不当、搭配不当关系密切,高血压用药方案与相关指南推荐方案存在差距,针对高血压患者,应以指导规范用药为主,通过调整高血压用药进一步控制血压。
目 录
1 绪论 1
1.1概论 1
1.2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现状 1
1.3高血压的分类 2
1.4降压治疗的意义 2
2 血压影响因素 3
2.1食用盐的摄入状况 3
2.2高血压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 3
2. 2. 1血脂异常 3
2. 2. 2糖代谢异常 4
2. 2. 3吸烟因素 5
2.3高血压对心房颤动的影响 5
2.4高血压危险分层的重要性及本次调查的分层结果 6
3 高血压病的诊断 7
3.1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7
3.2 血压的测量方法 7
3.3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7
4 汉中市某医院常用降压药的用药分析 8
4.1 一般资料 8
4.2 研究方法 8
4.3 诊断标准 8
4.3.1高血压分级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3.2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的主要的危险因素 8
4.3.3高血压危险分层 9
4. 4统计学方法 9
4.5基本情况 10
4.6药物使用情况 11
4.7 分析与讨论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1 绪论
1.1概论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1.2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人高血压患病率的提高,国内医学临床工作者面对的各型高血压患者数量剧增,这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经验积累和相关学术研讨创造了基础条件,同时也将高血压问题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一方面高血压患者开始逐渐认识和了解自己所患疾病并开始寻求自我救治的方法、重视日常生活饮食调整。与此同时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1]。另一方面高血压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的被研发出来,高血压的治疗有效率也明显提升。通过2013年[2]的一份心血管疾病调查数据中,发现我国高血压患病总量已经高达近3亿,并且以每年一千万人以上的速度逐渐增加。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逐渐显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占据了高血压患者总量中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难治性高血压和长期慢性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急剧增长。高血压在中国甚至全世界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影响全球疾病负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已跃居第一[3]。自2002年以来的十年内,我国缺乏关于高血压患病率的全国范围调查。在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的基本国情下,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呈现以亿人计算的庞大规模,这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的高血压患病大国[4]。作为终身性疾病,高血压的治疗和药物调整往往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的配合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胡大一[5]在一份高血压患者治疗研究中指出,其调查的全体研究对象, 人群血压达标率30.6%,其中54.1%的患者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这一数值说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出现了疏漏,很多高血压患者虽然知道自己患上了高血压并且服用了药物,但是并没有很好的控制症状[6],因此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有效性的因素,对改善当前高血压控制难题和现状尤为重要。
1.3高血压的分类
高血压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7]。高血压指体循环系统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标准而言。多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标准,经详细检查,未能发现引起血压升高的其他疾病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也叫原发性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通常简称为高血压病或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并不多见,临床所见高血压多为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注意鉴别初犯高血压患者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通过相关化验检查即可鉴别确诊。
1.4降压治疗的意义
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危险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则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的发生,降压治疗可以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必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2 血压影响因素
2.1食用盐的摄入状况
盐作为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同时也是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电解质成分,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预防电解质紊乱和机体液体平衡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对于盐的敏感度同样会出现异常。
对我国高血压患者食用盐情况调查认为,食盐量超标是导致血压水平不稳定,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8]。低盐饮食是国际公认的高血压控制方式之一,也是得到国际认可的健康饮食方案之一。国际推荐的食盐摄入量是每日不超过6g,对于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更少。即使对于血压正常的人食盐量过高也会对机体尤其是心血管系统产生损坏。长期低盐饮食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调理来说至关重要,也是高血压患者维持治疗效果,保持血压稳定的基本治疗方案之一。研究发现,摄入过量的盐一方面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我国饮食习惯中尤其是在北方某些地区的饮食习惯中食用盐量较大,对于这些地区的高血压患者,改变其生活习惯,培养低盐饮食的健康饮食规律同药物治疗一样重要[9]。对于血压水平不是很高,但已经演变为慢性高血压的患者,更应该注意少摄入食盐[10]。而健康教育是保证患者树立正确饮食习惯,合理对待食盐摄入问题的关键所在。
2.2高血压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
2. 2. 1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也是机体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患之一,正常的血液中含有脂质物质,这些物质是机体代谢脂肪并进行全身运输的重要途径,如果机体对脂肪的代谢出现问题,则脂质物质就会过多的聚集在血管中对血管造成破坏[11]。而血管一旦遭到破坏,则会诱发其他多种多样的血管性问题,高血压便是其一。所以血脂的异常与血压的异常关系密切,且存在相互诱发、相互叠加发病的问题,给血脂的治疗及血压的治疗均造成困难。此外血脂异常还是诱发血栓、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始发因素之一[1213]。
进一步研究高血压和高血脂之间的关系,从血脂增高、血脂在血管壁聚集的相关情况来看,很可能是在其破坏血管过程中,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了诸多血管活性成分,从而引起了广泛的缩血管效应,使得血管收缩,血压相对升高。由于血脂对血管的破坏广泛而持久,表现出的就是血压的居高不下,同时由血脂异常诱发的高血压往往会呈现压差增大特点,这可能与血脂破坏血管壁导致外周血管弹性下降有关。
2013年发布的我国心血管疾病报告中指出[14]在18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中胆固醇增高的患病率为3. 4%(男性)和3. 2%(女性),甘油三酷增高的患病率为3. 8%(男性)和8. 6%(女性)。可见,血脂异常与血压异常常相兼发病,成为困扰高血压患者的一大难题,且高血压患者若同时存在血脂的问题,则在治疗方案选择、治疗药物的搭配以及治疗效果上均与单一的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之处。在临床上也更加应该引起重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432.html

好棒文